※ 引述《bioresearch (韜)》之銘言:
: 其實標題下的不是很好
: 但一時也想不出更貼切的
: 姑且用之
這真的是大哉問,現在的社會走向確實會讓人有這樣的想法
: 其實隨著求學過程越往高處走
: 越有強烈差距感(與同儕之間的貧富差距)
: 因而覺得窮父母為何要生小孩
: 早在好幾年前就一再倡導
: 不要隨意養寵物
: 先評估能不能提供足夠的
: 空間、金錢、醫療、時間陪伴...
: 養個寵物都如此,那為何生個人反而不會考慮這麼多
: 我自己是屬於窮的那群,窮小孩的人權在哪裡?
老實說啊,還能養出有這樣思維能力的狀態,其實你們家也不算太窮啦。
我說的窮不是說像阿扁家小時候那樣的三級貧戶,
是像蘇丹國家那種小孩出生會被賣掉,真的會被活活餓死的那種窮。
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這種貧富不均的國際化也是令人覺得充滿著太多的詭異。
在原始的時候,肚子餓了起碼還能摘果子、打獵釣魚之類的,怎麼可能會到活活餓死
而現在卻因為為了石油、礦產的資源發生的戰亂,導致讓某些人類失去了自然生存的
可能性。
講這些,就是要講"人權"究竟是甚麼?
: 被窮父母生出來不是我們樂意的
但是人類有延伸自己基因的原始慾望,雖然我們不願意"被生出"
可是一出生就代表我們傳承了某兩人的基因,滿足了他們繁衍自己基因的原始需求。
: 從小有些什麼興趣,只要無助於學業分數的
: 母親都會說:不要學你爸整天浪費時間在沒用的事情上
[中略,中下階層差不多都是如此]
: 生活費給得夠用不必煩惱
: 甚至連房子都買好了
: 念越高的學歷,其實同學裡越少家裡窮的
: 我的出身幾乎成了異類
完全了解
: 光是最近18趴,我就知道我與其他人生活在不同世界
: 有天實驗室某位低年級研究生在哀哀叫爸爸沒18趴了
: 我不解地問:其實沒18趴有退休金也夠用,怎麼會講得像世界末日
: 那位研究生說: 少了18趴本來一年可以旅遊3次就不行了,生活上有些東西不能買了
: 想做的投資就沒辦法理財了....
18趴真的算小咖
: 另一個案例,一樣實驗室裡另一位研究生,大學已有自己的房產了
: 我比起他們年級更高,實驗的成果、成績也未比別人差
: 實際卻差得很遠
: 吃的、用的東西不如人,房產更別想
: 一切的一切不是我沒努力,而是他們一出生就注定是贏家
: 在求學過程,一再看到教育資源的不平等
: 很多教育稀缺資源並非努力就能有的
: 而是得靠父母的社經地位或是人脈才有機會獲得
: 窮小孩直接out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至少你父母給你足夠的智商。
只是有很多研究顯示,成就與智商不見得是成正比,而是跟"韌性"有關
也就是你的恆心跟毅力比別人長,只要有中等智商一樣可以有很不錯的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