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citechvista.most.gov.tw/zh-tw/Articles/C/0/10/10/1/1835.htm
李尚仁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專業的興起是現代社會的重要特徵,而醫學則常被認為是最古老而典型的專業。歐洲在中世
紀建立大學以來,醫學就是大學的一門學科,然而醫學成為一門專業卻是19世紀後的產物。
19世紀之前,歐洲正統醫學分為醫師(physician)、外科醫師(surgeon)與藥師(
apothecary)3種職業,這3種行業構成了現代醫師的前身。這話在今日聽來頗為奇怪,因為
現代外科是醫學的專科,而非醫師之外的另一種行業;藥師和醫師則是截然不同的工作,又
怎會是現代醫師的前身?
事實上,這種「專業化」的過程有曲折的發展歷程,而不同國家醫學專業化的歷史又不相同
。近年來,潔芳德(Toby Gelfand)、瓦丁頓(Keir Waddington)等學者整合這方面課題
的龐大研究成果,提出較全面的歷史圖像。
上述3種醫療人員中,醫生的地位最高,正統醫師必須擁有大學學位,能閱讀用拉丁文與希
臘文寫成的古典醫學典籍。他們的病人主要是同樣有教養的士紳階級,醫師看病時要能夠旁
徵博引,善於引經據典與病人討論病情,這是成為名醫的必要條件。
外科醫師之所以有別於醫師,一個原因是天主教會在1215年決議,神職人員不得從事使人流
血的工作。早期大學的興起以及大學內的醫學教育和教會關係密切,這決議使得外科和大學
的醫學教育分離。不過或許更重要的因素是當時社會階級嚴明,受過大學教育的醫師有別於
靠雙手勞動維生的工農,當時認為只有身分低下的人才靠勞動與手藝謀生,紳士不為也;外
科醫師的工作性質就是要動手處理傷患,他們的社會地位就低了醫師一截。
調配藥劑販售的藥師同時具有工匠與商販的性質,地位同樣低於醫師。這三者的分工原則上
是醫師診斷病人的病情後,若有必要再交由外科醫師處置需要動手處理的外在問題,如放血
、排膿等;醫師開出的處方則由藥師調配。
當時醫療人員的資格由傳統行會性質的機構來規範管理。英國倫敦皇家醫師院(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 London)在亨利八世的特許下於1518年成立,負責倫敦地區醫師
資格的考試檢定。皇家特許和學院名稱在在彰顯醫師的優越地位。法國同樣是皇家特許,由
巴黎大學醫學系負責規範醫師資格。西班牙以及義大利諸城邦由王室以及城邦政府規範醫療
行業。
外科醫師原本是師徒制訓練,由行會規範。英國「理髮師-外科醫師公司」(Company of
Barbers and Surgeons)在1540年成立,1745年成為「皇家外科醫師公司」(Royal
Company of Surgeons),1800年又改名為「皇家外科醫師院」。
藥師(apothecary)這個字來自apotheca,指的是收藏酒、香料與草藥的地方。在英國,
apothecary這個字的意思演變成「雜貨商」。倫敦市在1180年成立胡椒商行會(Guild of
Pepperers),香料商(Spicers)在1316年加入,然後在1428年成為「雜貨商公司」(The
Worshipful Company of Grocers)。不過藥房和香料逐漸變成獨立的生意,而到了16世紀
中,apothecaries逐漸演變成今天的「藥劑師」的意思,且希望脫離雜貨商行會獨立。倫敦
藥劑師學會終於在1617年獲得皇家特許成立。
醫師一直想和其他醫療人員劃出執業範圍的明確界線,並規範外科醫師與藥師不得越界,但
他們的控制能力有限。外科醫師與藥師同樣幫病人診病,藥師常在沒有醫師處方下就開藥,
在鄉下地方情況尤其如此。
大學教育原本是區隔醫事人員的重要根據,但這個界線在18世紀變得模糊了,因為許多私立
的醫學學校和醫院興起,提供以解剖學為主的課程,讓具有事業企圖心的外科醫師與藥師就
讀。隨著新醫療技術的開發、新的訓練資格,讓外科在這段期間地位提高。1750年之後,越
來越多醫師與外科醫師在同樣的醫學學校和醫院接受訓練。
更重要的發展出現在法國。1789年7月法國爆發大革命,推翻了古老的王朝,建立起共和體
制,使歐洲進入了革命的年代。在這同時,法國醫學界也展開了一場影響深遠的變革。革命
派認為醫師資格來自皇家特許,是舊政體下的壟斷特權,在革命精神下應該人人平等,都可
自由行醫以發揮博愛精神。因此革命政府關閉醫學學校並廢除醫師資格制度,法國醫療進入
全面自由放任的市場時代。
然而這種狀況並未持久,許多民眾抱怨醫療郎中橫行,無辜百姓健康受害。更重要的是,大
革命後法國旋即陷入對外戰爭,對軍醫的迫切需求逼使政府改弦易轍。
1803年,法國通過法律規範醫事人員資格。在巴黎、蒙貝利耶(Montpellier)以及史特拉
斯堡三地設立新式醫學院,其課程內容結合內科與外科,廢除醫師與外科醫師的傳統區別。
法國政府還實施醫師證照登記制度,取締無照醫師。拿破崙戰爭(1803-1814)把醫學改革
推展至被法國征服的國家,如義大利、萊茵河地區與低地國,其他國家的正規醫師也效法爭
取類似改革,嚴格規範行醫資格。
法國所帶起的醫學改革風行不少歐陸國家,但它的死對頭英國則不受影響。英國醫師與外科
醫師資格還是由各主要城市的皇家醫師院與外科醫師院授予與管理,這些學院大多坐擁特權
、墨守成規並抗拒改革,它們幾乎不受監督,不同學院與學會的資格檢定標準也落差甚大。
英國另一重要發展是,越來越多的醫療人員同時領有外科醫師與藥師的執照,擔任基層醫療
工作,提供內、外科與產科服務。這些「外科醫師-藥師」(surgeon-apothecaries)在19
世紀演變成一般科醫師(general practitioners)。1815年,英國國會通過藥師法案(
The Apothecaries Act),規範英格蘭與威爾斯的一般科醫師資格。雖然批評者認為這個法
案沒有取締無照醫療人員的條文,無法保護合格醫療人員,但法案規定課程內容必須包含科
學課程與臨床訓練,是一大改革。
英國自由放任的傳統,導致正規醫療人員得面對強烈市場競爭。1840年代,英格蘭與威爾斯
的一般科醫師的密度是法國的兩倍,還得面對藥師(druggist, chemist)以及無照醫療人
員爭奪病人。
英國在1858年的醫療法(The Medical Act)中,建立有照醫療人員的單一登錄制度,朝專
業統一的方向走,但仍沒有建立單一的考試與證照制度。無照行醫仍舊無法取締,只有在無
照者冒充有照醫師時才能處罰;要到1886年的醫療法修正案(The Medical Amendment Act
),英國才把外科醫師與內科醫師考試合一,並訂定一般科醫師統一的考試檢定標準。
上述潔芳德與瓦丁頓的研究顯示,從醫學專業化在英國與歐陸相當分歧的歷史演變過程,可
以看出醫學知識的發展只是推動專業化的一部分力量,政治經濟、意識形態與社會制度更是
重要的決定因素。
深度閱讀
Waddington, K. (2011)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ocial History of Medicine, pp.
166-188 , Palgrave Macmillan, UK.
Bynum, W.F. and R. Porter (1993) Companion Encyclopedia of the History of
Medicine, pp. 1119-1150, Routledge, UK.
The Worshipful Society of Apothecaries of London: http://www.apothecaries.org/
= 感想 =
1. 原來醫學院和國考認證制度是這樣來的
2. 原來藥局從很早以前就叫雜貨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