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ganippe (Αγανιππη)
2019-03-26 11:56:12乙未歲寒,中華漢服文化創意發展協會祀大明寧靖王於路竹田間,時衣制冠儀已去三百餘
年,斯文不再,我會著漢服行以一獻之禮,然或曰斯服常便交雜、古今一壇,非禮也。於
是考諸文獻、問禮於先進君子,知有深衣者,男女無別,文武通服,吉凶同制,又為庶人
之吉者,是以為焉。來年以白麻裁翦縫綴,始造采彰深衣,蓋因我會紀年之故,以別於古
賢之名。又越明年,更齊要之數,合禮記之言,再名卷懷。
太古冠服,孰為始造,去歲萬載,邈不可考,稽古大舜,深衣養老,
四代相傳,制度有道,禮書既成,規矩全好,負繩權衡,天地格保,
漢魏隋唐,胡服穰浩,至乎於宋,古衣式微,溫公獨樂,更服於歸,
若夫朱子,禮理遵依,布幅有度,制度不違。若乃通考有云,
駭於俗觀,詭異貽譏,高人野服,時人知希。
於是以儒緩取哂,今古一同,流俗已成,風化無功,蓋因所見者,
其心不安,世人之情,以習得衷,有明一朝,冠服蓬蓬,若夫深衣,
宛若斷鴻,幸有數塚,出土完充,承前相照,法度得中,愾何鼎革,
易服轉空,千仞牆倒,重起技窮,聖王法服,不忍永終,尋賢訪隱,
考其明通,六月始成,揮袖當風,乃歌曰: 東人之子、職勞不來。西人之子、粲粲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