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IQ只有169,所以不懂之處請多多見諒,並期盼可以給予批判。
個人讀書時學到一個重點,書本須善選善本書,也就是還原最初作者的心得。
再根據作者的思路,進行論證與反思。
一個議題,需要眾人不停的辯論與激盪,方可謀求最大利益化。
敝人也只是衷心期盼台灣會更好,不當之處,請海涵與提醒。
亞洲矽谷的部分,在下拙見,許毓仁先生曾言:「資金、市場、技術、人才」無一到位。
許先生是KMT立委,(在下期許自己當鄧不利多,獨立異議人士奮鬥到老。)
DPP也好,KMT也好,不可因人舉言、因人廢言。他也是有可取之處。
如果是為了政治而反對,那就不好了。
綜觀美國矽谷歷史,起初是該地產矽礦,聚集硬體半導體業者進駐,
硬體業者獲得大筆盈餘,將之轉投資軟體新興產業,一時之間,
風雲際會,各方人才精英沓至。研發出各種優秀產品,
並在美國這塊大市場茁壯、發展。
並依市場機制,符合者獲利,不符合者淘汰。幾經波折,
有了今天微軟、谷歌的成功,所以看在商業層面,
廠商有(資金),美國有(市場),世界有(人才),並開發出獨領風騷(技術)。
在大者恆大的概念下,美國矽谷展現良性循環。
台灣也要跟著發展亞洲矽谷。我知道是蔡女士的政見,唐委員怎麼不勸一勸,
商品有所謂後進者障礙,也就是龍頭確立了,後進商品競爭廝殺紅海市場相當困難。
比如微軟視窗軟體確立了,都出到WIN7、WIN10,台灣也要跟著開發WINTW,
那會,相當,相當,賠本。
那台灣也不是應該直接放棄,而是思考,軟體代工,或許可行。
現今軟體業霸主是印度,軟體代工業霸主也是印度。
根據之前國發會的研究:印度花了25年取得今日成就。
霸主確立了,台灣當避開。
台灣軟體代工關鍵是撿印度不做的來做。
根據遠見雜誌:印度軟代有三不做,策略、專案管理、品牌通路不做。
那台灣可以策略代工、專案管理代工、品牌通路代工。
至於勞工薪資停滯不前的問題;軟體代工可以釋出職缺,
基於供需法則,勞工供給面不變,職缺增加,則薪資正成長。
正如同當年硬體代工創造科技新貴,提供勞工更多選擇與薪資議價。
代工業可以擴大發展,硬體代工,軟體代工,
金融代工、醫藥代工,軍火代工。
只要做到專業代工,如台積電、鴻海,掌握代工關鍵技術也是有利潤可言。
所以台灣是不是可以考慮轉作軟體代工園區。一樣有土地開發,民代反彈會小。
我的言論諸多不夠深思熟慮之處,請鞭策沒關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