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比較有趣的地方在不分區立委。如果堅持台灣只會是兩黨制,那就沒什麼好討論。
今年特別具有多黨制的意味,於是有了特別的趣味...
然而也讓人憂心,這是否依然是市場邏輯在作祟呢?
以下,我將把《叛離,抗議,與忠誠》簡寫為「盼抗中」。
叛離或許在這個版(政治)上應該是很知名的概念,充斥島國每個人的嘴裡:
「公司不能待,不會去考國考哦」、「工廠不能待,不會去印服務業哦」、「台灣沒機會
,不會去大陸哦」相當於:
「這品牌不行,就去選其他品牌」、「這間公司有負評,不會去選別間哦」.....
用Hirschman的話說就是「competition-exit」。
是脫離現實的完美市場的想像。
Hirshman提出的「Exit」概念,頗似我所說「視外界為∞資源」:視外界為無限的機會
所構成,純粹只有加法而毫無減法,即不允許認知到「成本」這件事情。
既然不被允許去認知到「成本存在」,多少也撼搖到Hirschman整個立論基礎!
只有資本家被允許談論成本,受薪勞工一旦談論到成本、一旦討論到極不可能性,則立刻
打壓:你驚呷苦!沒錢還會怕吃苦!.....云云。
韓國瑜豈非向上流動神話的極致、階級流動神話的最後防線!?那些跟隨韓國瑜,救世廣慈
悲的人不就是不肯變更自身的認知,才極力吹漲韓國瑜泡沫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