漩渦裡的人,有責任寫出漩渦裡的樣子。
嗨大家好我是傑米鹿,很謝謝之前有版友願意轉發一則我的訊息,也意外下
面有些討論,這篇文可能有些長,我就直接另開一篇。文中可能和音樂較無
關係,倒是和所謂網路音樂文字工作者有關,我想聊聊我回應提到的一些情
況。
(當然若版主覺得和版旨無關就請刪文,謝謝)
首先要先說,我從第一天開始做這個就沒打算當純良心事業做,我沒有富爸
爸,但我也想開好車,我期待這件事是可以給我穩定且能滿足我生活所需的
收入的。我把它當一份職業,但情況是四年下來,這點並沒有達成,一直以
來我都有其他的正職工作。
/所謂主流資源與文章調整/
我一路從cool專欄到KKBOX到yahoo專欄,有朋友覺得我的文章較缺乏批判
性,但請站在媒體的角度出發,有哪個媒體可以追求完整的文章客觀獨立而
完全不懼怕所畏「得罪唱片公司或是歌手」?我既然是領專欄薪水,文章當
然要經過編輯的審核與認可,話就說到這邊,或許你會說,那不要怕阿,寫
全部你想寫的,你就不敢嘛。當然可以,若有一家媒體願意給我長期飯票自
由發揮,我無須擔憂生涯規劃,有何不可?
而至於最常見的所謂我寫業配文,謝謝,唱片公司的經費真的沒有像美妝類
那麼爽,經營4年我可以跟你說真的由唱片公司來找的業配不超過6次,不要
想太多了。而你說至於我為什麼收得下這個費用?我有原則,如果我寫你,
我的專欄平台願意收,那沒問題,我沒什麼好不寫,反正我都要寫嘛,寫認
可自己的人有什麼不好?但今天就是編輯評估過後覺得不適合,而在這樣情
況下我需要付出時間成本額外進行,我認為收費是合理的,憑什麼我的時間
不是時間?
再來,截至目前為止,我共訪問過49組音樂人,KKBOX敲定再找我去訪的只
有6組,也因此額外43組音樂人全數都是以我,還有朋友幫忙完成所有專訪
拍攝事宜,從攝影棚、攝影師、藝人通告時間、和唱片公司對口、全部由我
自己獨力完成(後期有固定的朋友幫忙),有興趣的話您可以稍微計算一次
每進行一次專訪所需的成本和時間,這絕對不是我收到的稿費能負擔的,但
我還是做,因為我覺得有價值。有興趣的話,我也附上幾篇供參考閱讀,我
敢說全台灣沒有幾間媒體用這種規格在做專訪的。
【專訪】潘裕文《親密》:好久不見的潘式情歌
https://yahoo.streetvoice.com/post/6642/
【專訪】王心凌《敢要敢不要》這是一張跨出舒適圈的專輯!
https://yahoo.streetvoice.com/post/7689/
【專訪】潘瑋柏:五年後台灣不會再有唱跳歌手,只剩下話題人物。
https://yahoo.streetvoice.com/post/9045/
歡迎光臨台北大舞廳:李英宏《台北直直撞》專訪
https://yahoo.streetvoice.com/post/14731/
我從在網路上自己寫開心的人,到能夠成功和唱片公司敲到專訪,這一路走
來真的很難,這期間我跑過無數記者會和聽歌會,一次一次地建立起唱片公
司對我的信賴,我敢說在我之前,沒有人想過可以所謂「發部落客到什麼聽
歌會記者會現場」有也是網路媒體,你知道要用個人的身份,而不是有個響
亮的抬頭或者你有公司有人罩在你前面,還能踏進那場子有的門檻有多高?
你可能也會說,那你可以都不要跑啊,為什麼你不能不靠唱片公司的關係,
純粹評專輯就好?你說寫唱片然後不做專訪完全不依靠歌手本身,就等於你
叫歌手發片不要跑宣傳期一樣,全台灣真正在乎音樂的人就是沒有想像中那
麼多,人跟歌曲多少還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我想做專訪,我想當面了解他
們,而不是只看千篇不變的新聞稿跟專輯文案,我覺得這個是最重要的東
西,所以我願意用盡所有最大的可能去達成這件事情,所以我跑記者會,去
聽歌手有說什麼,是娛樂新聞不會報出來的,是他們不在乎,但有人可能會
在乎的。唱片公司和媒體圈長久以來都缺乏一個信任關係,有很長一段時間
歌手是不願意坐下來聊音樂做專訪的,我不敢說我改變了這件事情,但這我
會繼續努力做下去。
如果可以用更精準的文字形容我自己正在做的事,我也不願意叫我自己樂
評,我也不覺得我自己真的專業到哪裡去,我從最初就設定我只是個音樂資
訊的整理者跟傳達者,我只希望當平常沒時間去吸收音樂新知的朋友,能透
過我的東西快速找到適合自己、自己喜歡的音樂,快速看完一場頒獎典禮,
若在能多認識一兩組歌手或歌曲,那樣就很好了,所謂樂評這兩個字,對我
來說太沈重。我相信版上的各位都有足夠的時間和能力,能從全世界每週上
百張唱片跟數位串流音樂中,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音樂,那真的很棒,我的
文章真的不一定每篇都能滿足各位的閱讀所需。
台灣的所謂音樂媒體市場真的沒有太大,只做深或只做淺都不對,從最淺的
表演整理,到整篇寫完6~7千字的專訪我都寫,我只有一個人,我盡量抓好
平衡好滿足每一方所需,並且有穩定收入讓我持續做下去。你以為撐得久很
簡單啊?很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