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為歌曲就是前奏、主歌、副歌、間奏之類的而已
但是實際上,一首經典歌曲的組成要素如下:
A Part:主歌+副歌
B Part:旋律與A Part相同,歌詞可略有變化
C Part:可穿插不同的旋律以及歌詞
D Part:回到A Part、B Part的旋律,歌詞部份可以A Part和B Part任意搭配使用,也可另外編製。
D Part第一次的副歌,可視歌曲需求,使用較簡易的伴奏效果,之後再全體樂器一起帶進演奏。
D Part第二次或最後一次的副歌,可視歌曲需求,升高半音,或使用漸慢效果。
很多傳唱多年的經典歌曲,幾乎都遵從這個模式。
蒲公英的約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YyE68IIx0U
壞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fqWDR_Q6vk
痴心絕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V5rzAAiJ5w
以及神曲 "我難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pXjqu6esiY
幾乎都有遵從這個模式。
不過也有一些規格外的歌曲
編曲格局只有 A Part 和 C Part
而沒有所謂的 B Part
我覺得少了B Part,會比較難以加強歌曲中想給予的情緒強度
所以相較之下,就沒有這麼好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