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寫得不錯 對岸微博搬運過來的
2017華語年度唱片盤點 是萬國來朝還是幻樂一場
樂評博主 呆若木一
2018-01-04 21:01:46
(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我們開始之前,我希望先探討,一份年榜的意義是什麽?是作爲排列者品味的橱窗,還
是作爲看客指點攀比的容器?
這也就牽扯到,樂評的意義是什麽,是拆分元素理清風格、彰顯品味展示自我,還是貪食
流量娛樂粉絲?若我們從更宏觀的社會文化角度去看待音樂,尤其是流行音樂,它們某種
意義上都是時代的載體。歌手與音樂人並非自行發聲,而是在時代作爲大環境的被動脅迫下發聲。音樂是純後天的事物,裏頭活
生生地裝著每個人作爲社會一份子的共業感知。作爲文化載體與映射的音樂,要去拆解分
析,除了需要元素與風格的積澱、容量儲備的積累與對流量和風潮的認識,更重要的是冷
靜觀照時代變化,試著爲音樂再發出一點聲音。
而這些評論、這些聲音依舊是主觀的。詮釋無關乎標準答案,只關乎我們在這一片風浪中
,以這些聲音溝通交流,面對這世界我們應如何自處。
那麽問題來了,我們要如何去形容華語樂壇的2017?是欣欣向榮,還是日益雕敝?
二者皆有。通過兩個層面不同程度地展現了出來。而其中代表作品的選擇,構成了我的十
張年度唱片。
從2016到2017,從樂壇到聽衆,都已開始顯著地不安于現狀。隨著互聯網時代與全民英文
水平的徹底升級,音樂聆聽的全球化讓本土音樂大幅流失聽衆,Taylor Swift的專輯在國
內賣得比大多數本土歌手都要多。但資本的崛起讓我們有財力去邀請國際班底,爲參差不
齊的國內藝人砸出Billboard音樂。但那樣的音樂是我們真正想要的嗎?真正有蔚然成風
的迹象嗎?很可惜,大多數都面臨著水土不服,即便有些已經刷進了iTunes排行,却無法
掩蓋自我主體的分解喪失。
但是2017樂壇發生了一件重要的事——“中國有嘻哈”的橫空出世,讓這個國內的亞文化
逐漸走向了台前。那些原本處于地下的Rapper們拿來主義般一股腦兒吸收了凶狠的diss文
化與自誇精神,逐漸與痞文化共生,進入了嬰兒期。
而節奏美學的逐漸流行,遇到的不該是關于“音樂進化”這種對西方音樂卑躬屈膝的命題
,而是如何爲我所用建立文化本位的問題。
于是我們聽到了各種各樣更加精妙進化的中國風音樂,已不再僅僅是簡單的音色和調式,
而是更加深入的意象挖掘。有竇靖童的京味搖滾迷幻拼貼、蘇紫旭把世界音樂、爵士音樂
、古典音樂一股腦兒亂燉出的老莊系Fusion,有黃齡與常石磊共謀共建的上海記憶
Synth-pop,王詩安與方大同織出的優雅古典R&B……在這些作品中,何謂“中國”不再是
空洞的符號,而是變成了更加抽象却更加易于捕捉的某種風骨與氣息,在不同的審美取向
中百花齊放。
當然,也有淡化民族本位選擇以西洋曲風服從私人化表達的案例,比如溫柔進化的徐佳瑩
、拿西方時尚製作服務偶像人設的李宇春、拿放克填充TVB式港味幽默的陳奕迅、拿曲風
寫自傳的朱莉葉等等。他們是另一種誠懇的多樣性,從不同角度映照了時代群體的樣貌—
—愛情、粉絲文化與四處游蕩的都市人。
以上是資本崛起與全球化時代帶來的國民文化本位復蘇。
但欣欣向榮之外,也有一群人躲在時代的暗處,憂心忡忡地發出逆耳的呼喊。在他們眼中
,文化是一片虛假繁榮,我們看似被資本解放,同時也被資本裹挾。我們獲得自由的代價
已經越來越高,因爲優渥生活已經撫順了我們的皮毛,我們認爲威權是安全與發展的前提
,于是雜草與鐮刀握手言和助紂爲虐。世界看起來更和諧了,却更恐怖了。
敲醒這一切的標志,是崔健在8月發行的《搖滾交響音樂會》(這張Live專輯因爲非原創
專輯的關係沒有進入榜單)。在交響樂如蘇聯老大哥般的風雨重壓之中,崔健憤怒地吼道
,“我想唱一首歌寬容這兒的一切,可我的嗓子却發出了奇怪的聲音”。
而12月底,部分人沒有權利歡慶的聖誕節後,崔健拉著幾乎已經對世界絕望的楊樂,發了
《自言自語》,是那些不自由毋寧死的搖滾老炮的無字碑,是他們唇寒齒冷的精神寫照。
而蘇陽提醒著我們,繁榮之外,有的人還像牲口一樣活著。
你以爲繁榮就是自由,實際上繁榮是州官的人質。
所謂盛世。
2018年1月4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o.20) 吳莫愁 - 造作
和兩年前的《90》一樣,是吳莫愁搭載蝦米尋光90後音樂人的作品合集,一張花樣繁複的
摩登唱片。
在後有嘻哈時代和蹦迪文化抬頭的當今,整個樂壇充斥著Billboard偷來的Trap、Future
Bass、House……以往的新潮成爲了標配,早已不再新鮮。但這張合輯中依然不乏怪异而
潮流的火花。雖然曲目銜接依然有生硬的地方,質量略有參差,同時歌詞缺乏自洽的情感
邏輯指引使得態度表達仿佛只是空洞的口號,但或許只有吳莫愁的怪异能够駕馭這些光怪
陸離的音樂想法,用誇張表達與玩樂精神搭建起來的整體依然時髦有趣。
推薦曲:咖啡鬼,噪音,Sugar, wine, kisses
(No.19) FAYA 飛 - 小太空
這張專輯中的她是一個詩人,清冽的synth-pop和世界風元素包裹著她歌詞中銳利的詩意
——“在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沒有缺乏也沒有色眼光。萬物與我們共存不再害怕。我
看見恐龍跨過我的頭上,你可以永遠是個孩子,原來一直被愛袒護著”。哪怕在歡快純淨
的表像下,都隱藏著對現實的揭露與反抗。這與她聲音中的倔强與寂寥相互映照,融匯成
了一個孤獨的吟游者形象。
從巔峰到穀底的人情冷暖,融匯在她的血液裏,用靈性化成了這些詞句與音符。此時的她
不僅是一個歌者,更是一個滿載著靈性的創作人。
推薦:蒼穹,Fire Dancer,另一端
(No.18) 張惠妹 - 偷故事的人
這張專輯中的她前所未有地脆弱無助,脫離了“阿密特”人設之後的她宛如在後臺卸了妝
孤獨地在臺北街頭漫游,仿佛回到多年之前那個苦情而憂鬱的寂寞角色。雖然部分詞曲質
量不盡人意,但她精准的語感和演唱功力决定她依然是華語樂壇抒情歌者中最會說故事的
那一個。
推薦:偷故事的人,傲嬌,裝醉
(No.17) 劉思涵 - 不特別得很特別
劉思涵與戴佩妮的合作在這張專輯中是一種相互包容與體諒。這是一張絕好的“午夜專輯
”。在獨處的時刻,在安靜的夜晚,它其中千回百轉的情感脉絡能讓人感受到一種被陪伴
的溫暖。戴佩妮用一系列“北歐系”音色去襯托劉思涵女伶般聲綫中的疏離與高貴,整張
專輯的情緒烈度被控制在一個不至于衝破“孤獨清冷“的範圍中,用冷色調串起抒情、
Old School、電子搖滾等曲風元素,統一在了劉思涵的孤獨人格與專輯的孤獨主題之中。
推薦曲:寂寞綁架,不特別得很特別,等著
(No.16) 李權哲 - 醒著不醉
1997年出生的他做的是一張“全盤西化”的專輯。他是一堆R&B新人裏離流行最遠的一個
,一反華語風氣,抓耳旋律欠奉,把重點放在節奏與和聲,製作極爲厚重考究,像Miguel
和D’Angelo一路的neo-soul取向,却有意識地加重了復古和爵士的部分,色彩豐富趣味
橫生,在優雅、慵懶、與挑逗中穿梭,而他性感的聲綫與考究的編曲讓這張專輯足以成爲
領域內的風格標杆。
推薦曲:Hide & Seek,醒著不醉,Lil Gurl
(No.15) 孫燕姿 - 跳舞的梵谷
沒有黃金年代打磨到極度精細的恢宏氣勢,有的是依舊暖心的小情緒、小個性。在“悲傷
抒情”、“陽光元氣”、“個性搖一搖”三大少女歌手經典套路之外,她有意識地融入情
懷與陪伴概念去構建與歌迷用時光融匯的共鳴。即便部分曲目缺乏驚喜,也難以完全抹殺
她作爲“時代之聲”承載的鮮活色彩。
推薦曲:風衣,充氧期,漂浮群島,我很愉快
(No.14) 丁世光 - 神經志
丁世光的出現,仿佛繼承著華語西洋派R&B男歌手的成就,如千禧年前後橫空出世的陶哲
等人那樣充滿初生牛犢的活力與生機。從Funk到Disco,從Gospel到R&B,他化用歐美音樂
風格以豐富自己的創作,塑造出一個專屬他的玩世不恭之中帶著幼稚感性的藝術人格,優
異的製作水準讓他的音樂在一衆新人中脫穎而出。
推薦曲:愛在什麽地方都有,Simon,不散的筵席
(No.13) 范安婷 - 我的國語你聽不聽得懂
她兼具悅耳、趣味與態度的創作是這張專輯最迷人的地方。《對不起爸爸我愛上一個不賺
錢的工作》其實是作爲“不賺錢”的藝術家對流俗觀點的苦澀嬉笑,順便帶過了一筆二代
人代溝的探討。《我的鄰居在寫一部恐怖片》的語焉不詳之間似乎蘊含著對城市生活之孤
獨的表露。《破音是種藝術》則從類似選秀試唱的場景入手,描摹的緊張情緒與壓力環境
頗爲耐人尋味……她的創作多從一個具體的生活場景描摹入手,在真實感的搭建中選取開
放性的解讀方向,讓她的作品具備了更自由的詮釋空間。在她創作的框架裏,各種樂器的
巧妙發揮讓這些成品仿佛各種元素協同生長出來的一樣自然,因此這張專輯少見地擁有了
華語專輯中兼具曲風多元性與統一性的巧妙平衡。
推薦曲:對不起爸爸我愛上一個不賺錢的工作,破音是種藝術,我的鄰居在寫一部恐怖片
(No.11) 黃連煜 - 黃泥路
曾獲金曲獎最佳客語歌手的黃連煜再度出手依然驚艶。
音樂表像上是客家山歌與黑人藍調、雷鬼、搖滾乃至日本演歌等元素的融合,于是山歌對
唱變成了藍調氛圍中無限想像空間的旖旎自由,求雨歌穿上了蕩氣迴腸的搖滾外衣,但在
這一切的融合探索中,民族的根源並未丟失。這張專輯的重要意義就在于它濃厚的根源意
識與野心,試圖回到原始的視角,在世界範圍內探索華語音樂的尋根問題、在現代全球化
視角下探討文化本位問題,而他的探索背後的情感互通就是答卷之一。
推薦曲:你唱我唱,黃泥路,求雨歌,烟囪管
(No.10) 朱莉葉 - 過期少女
曲風繁雜之下如何保持音樂中情感脉絡的統一?朱莉葉給出的答案是“記錄真實”。
這是一張容量極大的專輯,嘻哈、電子、流行、爵士甚至民謠等曲風元素接連粉墨登場,
却出人意料地被她掌控在了她的人格之內。由她一手創作的詞曲如此誠懇地流露出了一個
個情感豐富的側面,一個個生活片段的真實記錄。
“過期少女”這個詞本身就極爲耐人尋味,或許指的就是一個年紀已不小却依然保有充沛
情感的女性。這個詞,被主持人朱莉葉用來指代30歲的自己。
這張自傳般的專輯以一首極爲絮叨的口白開場,她在裏面嗟嘆“我的人生啊,它在遭遇什
麽啊”,就此開啓了一個桀驁不羈的女人30年來所有的思考。有站在分叉路口對世間的感
嘆,有對城市小資生活一邊沉溺一邊輕蔑的矛盾思想,有對真愛求而不得的呼號,也有來
自兒時的記憶片段,那些閃現的浪漫與美好的畫面。這些故事甚至透著風塵味道,透著一
個30歲都市女人的離合悲歡,她的欲望和無奈,她的尖銳與不堪。
她的創作基調來自一種消極的回望,尖銳與溫情都在她的音樂中融爲她觀察與感悟的詩人
之眼。她的音樂並非盡善盡美,有亮點也有雷點,却全都歸于一個真實鮮活的自我,多元
化的曲風亦臣服于她的自傳文本,成爲了她烟視媚行的立體素描。
推薦曲:丫頭片子,Pay & Play,我的人生啊,Ayio
(No.9) 陳奕迅 - C’mon in~
這張專輯中,陳奕迅絲毫沒有顧及國語市場對他的抒情刻板印象,而是微笑地遞出了一片
凉風吹拂的沙灘,一股撫慰人心的暖意。
唱片概念相當完整,用部分曲子中極爲簡潔明瞭的Funk/Disco與令人會心一笑的搖擺律
動,畫出了這張專輯最具標志性的鬆弛底色。告別了挖心掏肺的苦情之後,他全程把音樂
維持在一種平衡舒適的輕鬆氛圍之中,在合成器音色選取上以復古鬆快爲主,Hook調皮而
歡快,極少有銳利和重型的表達。就像開場曲《放》中所唱,“想慵懶就慵懶,誰管得著
,多好。放下負擔,爲所欲爲你說的算”,也像《海膽》中描繪的那個經受了深夜孤寂、
拖酒瓶哭整晚的男子一樣,嬉笑怒駡自嘲間,早已心軟融化。
在一幕幕故事中,苦大仇深被悉數掃除,就連另一半抒情也伴隨著剪月光的詩意、伴隨著
隨風飄蕩的衣擺,生活化的浪漫隨著時間流動,一切終將過去。這是他送給綁縛過久的都
市人的一縷關切,是“憂慮不過一笑之間,放下即可解脫”的智慧之言。
推薦曲:海膽,放,披風
(No.8) 李宇春 - 流行
不喜歡她的人也不難聽出這張專輯製作精良,但大部分人都沒看到她憑個人魅力建立了一
套完整自洽的宗教邏輯。如今她的音樂已日趨成熟,用她精妙的製作全副武裝,貫以强烈
的儀式感,在莊嚴肅穆與文藝清新之間游走,構成這個人格的外在與內在,只不過大衆恐
懼她的人設,將之視爲異己。
她的人設即是她的教義,一個勇敢執拗的“少年”。“少年”是個很有趣的詞,它與“少
女”相對,却仿佛被抹除了性別色彩,代表的只是希望和熱血。無論世界怎麽爛,她心中
信念永存。正如無論世界怎麽不看好,李宇春本人構建起的亞文化却有著令人咂舌的凝聚
力,有著一整套統一的理念與美學。
回到音樂本身,金錢砸出的國際化製作團隊保證了基本的質感,《流行》中點睛的笛子
Hook、《焰火》的Daft Punk氣味、《今天雨,可是我們在一起》的自我對話伴有溫暖的
木吉他與空間音等細節都能體現出製作的水準之高。曲風選擇也相對比較討巧,熱熱鬧鬧
的Hip-hop、清新宜人的Synth-pop,綫條簡單的EDM,不要求一般意義上那種氣吞山河的
Vocal,李宇春憑著依然保持著統一少年感的音色達到了演繹標準綫。
如果說《一趟》語焉不詳的“炙熱少年,春天呐喊。人間一趟,看看太陽”是類似《西門
少年》般高遠空闊的祭祀儀式,那《年輕氣盛》就是她以墓志銘手法寫就的教義——“願
你一世清高,兩鬢斑白艶陽照。三月春天不老,伸手摘星,瘋一瘋鬧一鬧,溫順尚早”。
專輯結構從桀驁不馴的叛逆宣言進行到溫情詩意,終結在少年的死亡與集結之中,宛如一
場輪回,邏輯完整,感染力極强,要考驗的反而是聽衆的平等心。
推薦曲:流行,一趟,口音
(No.7) 徐佳瑩 - 心裡學
這張專輯以情感的療愈和救贖爲主題的專輯,搭載了徐佳瑩出道以來最豐滿的製作與音樂
元素。
十首歌裏,頭四首歌即已走完一段感情的歷程:從對愛人的遙遠的期盼(《言不由衷》)
、小心翼翼的溫柔傾訴(《灰色》)、離別與原諒的糾結推敲(《到此爲止》)、情感結
束後的自我療愈(《記得帶走》),之後的片段都屬療愈與救贖的某個側面,概念相對完
整。
最具參考意義的是頭三首歌,是華語樂壇抒情曲如何“溫柔進化”的三個方向。
《言不由衷》的關鍵是氛圍系合成器的運用。這首歌碎片化的旋律用上了Hans Zimmer般
那種太空虛無感的合成器,使她的低語聽來仿佛是來自黑夜的孤單獨白,是來自茫茫宇宙
的微弱呼喚,穿過孤寂的星河終于傳到耳邊。
《灰色》是專輯中最好的歌,它沒有完全打破普通抒情ABABCB式的套路,却在類似的模式
中用豐滿的編曲營造出了從黑暗逐漸邁向光明的通天之路。前方絮絮叨叨的兩遍幽暗獨白
在Bridge部分“都是光照亮我們還想要牽手走過的困境”突然如聖光降臨般照亮前路,之
後一段接近寂靜的低語後,節奏、弦樂、吉他的涌入如唱誦福音般歌唱白色與黑色相依爲
命的愛情,極其令人感動。
《到此爲止》則用了最爲激進的搖滾編曲,吉他轟鳴的重壓如互相淩遲的感情一樣讓人喘
不過氣,徐佳瑩的聲音仿佛是在風浪前故作堅强的脆弱情感,在風暴中更顯倔强也更顯悲
情。
餘下的歌曲是一盤元素大雜燴,七首歌涵蓋了抒情、Trip-hop、電子舞曲、搖滾、Disco
、Funk、R&B甚至仿Jazz,足以自圓其說却不及前三首意義鮮明,豐富了專輯的可聽性之
餘,也爲她的演繹能力帶來了相當大的挑戰。比較明顯的問題是,她愈發泛濫的氣聲、相
對弱勢的嗓音在面對强律動樂句時,推動力有所不足,也是專輯的一個小缺憾。但術業有
專攻,當她唱起《人啊》這樣的徐佳瑩標簽式深夜嘆息系抒情時,還是如此入味。
值得一提的是,後半專的《大頭仔》把80年代的樂器組合成復古R&B和Motown曲風畫出的
一片溫暖樂觀亦是一大亮點,某種意義上也構成了後半專輯最耀眼的一片高光亮色。
雖然曲風繁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兼容性問題,但這張專輯的風格廣度與前三首歌雷打不動
的質量,讓它依然有實力作爲2017最值得聆聽的流行唱片之一。
推薦曲:灰色,言不由衷,到此爲止,大頭仔
(No.6) 蘇陽 - 河床
中國風不等于雍容華貴珠玉滿盤。讓我們把視角投向西北,投向黃河邊,會看到與現代都
市宛如兩個世界的文化。那裏還有著大片的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他們也該擁有屬他們
的歌。
蘇陽經過多年的采風,把大量西北民歌的血液融入到他的創作當中。當他唱起“正月裏來
喲是新年,岑彭馬武奪狀元”,我們聽到的已不是花團錦簇的喜慶之氣,而是在現代夾縫
中行將消逝的傳統發出的蒼凉悲鳴,這些聲音依附在黃土之上,隨著河水南流,和那裏的
風土人情一同,如當頭棒喝般敲進了僞裝歌舞升平的人們心中。
8首歌以黃河爲綫索,從《珍珠捲簾》、《河水南流》的遼遠寫意,到《家在天涯》隨著
黃河水各奔東西,由遠及近由粗到細,描繪了西北風土人情之下的愛恨悲歡。
專輯最重要的曲子是《黑騾子》,這首歌排序第三,銜接起前端的風土、黃河,把文化寫
意的生命力灌注到了活物之中。“黑騾子”是對勞苦大衆的比喻,它們不是奔馳的駿馬,
它們是馱著悲苦與辛酸一生難以直起腰的人們,它們不必思考世界和平種族更迭天外是否
有天,無法繁衍的它們只有一生的苦,受完即是解脫。面對這樣的命運詛咒,蘇陽只能柔
柔地唱道,“黑色的騾子閃在了疲憊的路旁,啊,黑夜裏走錯了方向。快點起燈火,把路
兒照亮,讓蹄兒們踏開冰霜”,歌聲中却載著憤怒、不平與遍地的苦痛。
音樂上,毫無疑問地以民謠和搖滾爲主,現代電聲樂器的使用雖然賦予了音樂宏大的氣勢
,却相對地减少了音樂的粗糲感,些微影響了力道的傳達。整體聽感極爲沉重,這不僅僅
是因爲鼓點和相對拖沓的速度,更是因爲他似乎有意識地避免了過度的聽覺刺激,使得聆
聽過程伴隨著負擔與焦躁,反而切題。
專輯以生死命題作爲結尾,嗟嘆這開裂的黃土地、奔流的母親河與生于斯的人們的輪回—
—“日月星辰,不停輪轉,生在塵埃,誰能回到塵埃”,空留河床的餘響。
推薦曲:黑騾子,河床,身在天涯
(No.5) 王詩安 - 詩
作爲一張R&B專輯,真正决定它與衆不同的地方是其對中國古典元素的融合。
爲此,王詩安拋弃以往的那些現代元素轉而擁抱復古R&B與另類R&B就顯得合情合理了。復
古R&B褪色泛黃而精緻優美的特點是中國古典元素融入的絕好土壤,而另類R&B則是她得以
在一衆華語R&B女聲中出挑的關鍵。她在曲子中融入了FKA Twigs方向的獨立R&B,慢速電
子的合成器鋪墊間,那種寬鬆、不可捉摸的隨意感帶來一種極度私人化的實驗感。
中國古典元素方面,這張不像一般標榜中國風的音樂人如黃金甲砸錢鋪菊花那樣不知節制
地塞中國樂器,這張專輯更多的是運用音階、調性、氛圍上的意象聯結,反而很少運用傳
統意義上的中國樂器,即便有,也只是點綴,例如《明天》中的幾聲古箏,些微潤色即可
點出韵味。
同時,正如專輯名字所揭示的,這裏大量運用了充滿“詩意”的元素,專輯開場的《一步
成詩》頭四句歌詞就已經美到令人心顫:“東方夜放花千樹,樹下總有地。縱然寶馬雕車
飄香滿路,路上可有你?”,這些歌詞融化在唯美精緻少女心的復古R&B中,用大量和聲
與氣聲營造如夢似幻的精緻唯美。精細的製作水平、統一的美感把握和別出心裁的元素融
合,這樣的一張作品已經足以驚艶今年的華語樂壇,從一個新的角度豐富了華語音樂的版
圖。
推薦曲:明天,你的女孩,一步成詩
(No.4) 黃齡 - 來日方長
極有借鑒意義的另一張中國元素融入流行音樂的先鋒嘗試。
最具標志性的曲目取材翻唱自上海風味的爵士小調、滬語童謠等,却用激進的電子製作把
黃齡嗓音骨子裏的騷媚狂野發揮得淋漓盡致。各種怪异的腔調在她撩人嫵媚的基調下都合
理。她尖聲細唱時有種病態狂狷的美感,她的東方式轉音我想不到有人能比她唱得更好。
她仿佛在泥土中墮落邪笑,但她的魅力却像一個黑洞一般惹人沉迷。
常石磊操刀的整張專輯幾乎就是他內心世界的展現,只不過他借了音色可塑性極强而又特
別懂他的黃齡的演唱來表達。在這裏我們讀出了他的前衛狂狷,也讀出了他的脆弱敏感。
黃齡最成功的地方除了演唱上的信手拈來以外,還在于賦予了這些作品一種統一的中式風
情,讓這些融匯多種元素的作品得以凝聚在黃齡極其現代又極具民族的特質當中。這與首
張專輯中的她是一脉相承的。黃齡與常石磊都在彼此中找回了真正的自我。
推薦:天涯歌女,南屏晚鐘,鳳凰于飛
(No.3) 蘇紫旭 - 飛出迷樓
蘇紫旭是全能的,全能到一般的流行樂與搖滾樂已經完全容納不了他的野心。
于是他做了一張極其難以定義的唱片,一張中國主流樂壇難得一見的Fusion。難得一見的
原因是,大部分中國小樂隊在技術上根本不足以完成這樣的一張唱片,更別提意識上所需
要的膽識與視野。
《飛出迷樓》代表著對自由的欲望,因而他在此完全放開了手脚,世界音樂和Acid Jazz
、Fusion彼此交融成他的意識圖景。他的詩意屬一種本源的豪邁與狂喜的交織,在爵士樂
的底盤下鋪墊上層層叠叠的弦樂、管樂與他直抒胸臆的人聲表達,高級到不可想像,每一
首歌都有如萬花穿行,難以梳理綫索却能清晰感受到濃烈的生命衝動。
例如《追山》,一首World Fusion,用愛爾蘭氣息的弦樂作爲動機,拍手的喜悅隨著管樂
的呼應逐漸踏入悠遠的江湖之境,而後原生態的呼號又恰好呼應愛爾蘭弦樂、拍手節奏與
躍動的管樂,一副炙熱的追山畫面栩栩如生。《奈何調》開始由弦樂與管樂略帶亮色的動
機襯托著他酒狂般的演唱,但隨著曲子的發展,一段煽情的弦樂引領之下,動機逐漸演化
成推入深淵的喪鐘,他不顧一切的呐喊釋放出如黑洞一般深邃的悲傷,一片于懸崖邊傾覆
的絕望呐喊誓要將人生吞活剝。
如他所言,這種表達是一種“反標準”,去回歸更加本源混沌的音樂意識之流,而非條框
清晰的結構主義美學。他的聲音不完美,他的脉絡幾乎無迹可尋,却散射出程式化音樂所
難以企及的藝術效果。
7首歌的專輯却擁有難以置信的豐富容量,或許這個不自由毋寧死的靈魂始終在夢境與現
實的意識邊緣穿梭,如《融解》中夢蝶的莊周一般,在模糊夢境中覺悟出生命大義,不得
羽化登仙,却爲自由醉生夢死。
值得被載入華語史册的驚世之作。
推薦曲:全專
(No.2) 竇靖童 - Kids Only
京味基因遇上西方另類流行與迷幻搖滾的血液,碰撞出了一場綺麗之夢。
既然頂著竇唯和王菲這頂“中國最佳音樂基因”的帽子,她在專輯裏也毫不吝嗇地揮灑著
父母給她的音樂傳承。那些竇唯喜歡的意境描繪、隨機實驗、人聲樂器化,王菲喜歡的迷
幻仙音、夢境囈語,在此通通展露無遺。它像《浮躁》,也像《艶陽天》,但又是獨特的
她自己。
她大膽地加入各種聽起來毫無意義的京劇采樣、迷幻和聲來構築自己的夢境堡壘,却聽起
來毫不無聊,因爲她太過擅長音樂色彩的拼貼。我們隨著她的意識漫無目的地走,遇到了
這些,遇到了那些,而後繼續前行,繼續經歷,穿梭在她的夢裏。
這張專輯是關于竇靖童的一次“意識記錄”。如前所述,這張唱片充滿了自由、想像與夢
境般的色彩。
她吸取著歐美獨立音樂的血液,像4AD女歌手,像CocoRoise,像Cocteau Twins,某些段
落的合成器和節奏甚至還像Bjork,但又哪個都不像。她用强大的自我認知與音樂把控力
統禦著這些相對獨立的段落,把無意義變成獨具風格的幻夢。
正如我們無需探求夢的意義一樣,對竇靖童的音樂的理性探索也是徒勞。她的音樂本身就
是一個現象學課題,在玩票式等亂燉中,以馬勒的方法論把音樂匯成了一條意識的河流。
推薦曲:Wu,Whistle’s Riddle,Jungle Pink
(No.1) 楊樂 - 自言自語
他是如此悲觀,如此清醒,如此冷漠銳利地旁觀著這個世界。
他曾是與崔健、鄭鈞、尹吾等搖滾老炮並肩的戰友,注視著滿目瘡痍的現實,揮灑著對大
環境小人物的批判與憤怒。但如今,欣欣向榮的經濟發展讓普羅大衆把飽暖和平與威權之
所緊密相連,思想失去了抗爭的土壤,雜草與鐮刀握手言和助紂爲虐,景况一片凄凉。老
炮們曾是滿腔熱血,如今早已冷却,血迹未幹留下一堆消極的智慧,反抗著這個世界的虛
僞,終歸于自言自語。
楊樂的《自言自語》,是那一代搖滾人的無字碑。
這一套專輯分爲上下兩張,“上”相對而言精緻完整,“下”相對而言原始有力。而貫穿
專輯的,是一種極爲吊詭的懷疑主義——從現實關懷轉身後,他本質上抗拒主動表達與被
動審視,他質疑聲音傳達的價值,他甚至拒絕一切宣說“意義”的胡話,仿佛在他心中,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幾乎就是不可能的事,只不過是一個個扭曲的倒影自娛自樂,背後真正
掌控我們的是看不見的大手,詩人們不敢說出它的名字,只好稱爲“命運”。
于是他遁入海德格爾門下,在存在與時間中,經歷一切詩意,也經歷一切寂寞;經歷一切
錯謬,也經歷一切虛無,却不改他的筆鋒銳利如刀。
崔健爲楊樂跨刀了整張唱片的編曲與製作,相當簡約,却仿佛回到了搖滾音樂的藍調本源
,只不過全程冷靜而黑暗,元素使用相當克制而返樸歸真。有幾個瞬間仿佛是後期的
Leonard Cohen。楊樂的演唱大巧不工,低沉的嗓音與樂句把控極爲精到,仿佛收攏了一
切言外之意的光芒,不徐不疾地道出令人絕望的真理。
楊樂的創作能力是毋庸置疑的頂級水平,寥寥幾筆就讓人心顫。
專輯中的歌大體分爲兩類。
一類是現實關懷與虛無主義的思想傾吐。開場曲《臉》中,他悠悠唱道,“漂亮的臉,被
刮的漫天。暴土狼烟,它迷了雙眼。噁心的臉,我想吐的臉,雜耍的變臉,那都是假臉”
,“臉”的意象指代著一個人與外界接觸和自我認同的基本面,在他的筆下則全然崩塌成
虛僞的死魂靈。《無奈》是政民關係的隱喻,“無奈,信任你,無奈,贊美你,無奈,只
能依靠你,一天天,快樂的做著奴隸”。《上帝》批判著信徒的勢利貪婪,與後尼采時代
的信仰淪喪:“你已經束手無策,看來你不是萬能的;你已經不知所措,我們才是萬能的
”。《沒什麽》裏他行將就木地消極生活。最後的《未來》中,他把悲觀推到極限,“未
來怎樣,我覺得不難想像。愛情,總是會有人提起,像今天一樣滑稽;善良,總是會有人
在講,像今天一樣牽强”,他已經喪失了對現實的基本信任,通過對未來的企盼來善待今
日也不過夢幻泡影,一切意義皆已消解。
一類則表達著對無人之美的贊嘆,是另一種避世態度的表達。這些歌曲也回應著他把意義
與價值消解後的生活狀態,將生活回歸到本能之美的一個個審美瞬間。《自言自語》裏描
繪著朵朵白雲、潺潺小溪的舞動與歌唱,《音樂響起》裏他寧願停在音樂的世界裏。他愛
這個世界,却已厭倦種種難以解决的問題,因此他在寫給女兒的《Shana》中唱道,“我
對不起,把你帶到這個世界。我無能爲力,解决問題,要靠你自己。你會懂得,世界美麗
,在你心裏,在我心裏”,充滿了無奈與憐愛。
如前所述,他的絕望、消極、無奈直指人心,却映襯出自由與善良的理想被資本、强權、
愚蠢分割得四分五裂之後,那些當年懷抱初心的鬥士們唇寒齒冷只得自言自語的無奈。他
的音樂表面和善,却深埋著理想主義的色彩,緩緩透進這個世界的黑夜之中,無聲無息地
化成黎明中道路上的雪霜。
陵園終將長出綠草,無論寂靜或是死亡,理想都曾經活生生地存在過。
推薦曲:全專
https://www.weibo.com/sigur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