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我看起來一表人才,沒想到身體這麼差。
所以我是表面看起來紅潤多汁,但其實裡面是腐爛的蘋果。
哈哈,至少起裡外都是爛來的好吧?
(自我安慰)
===================================================
兩週前回診時,醫生說我可以試試戒類固醇,所以最近在適應減少的藥量。
從急救時短期的生命跡象正常化,到長期的逐漸恢復活力與聰明伶俐,
讓我切身體會到為何它會被譽為美國仙丹。
和精神科藥物一樣,一般人對於類固醇也是聞之色變。
不管是抗憂鬱劑,還是類固醇,老媽一開始都反對用藥,
因為他只看到藥物的壞處,也低估了我身體需求的急迫性。
沒錯,抗憂鬱劑和類固醇都有副作用,而且不能擅自停藥。
但錢幣是有兩面的,藥物能帶來壞處也能帶來好處,
當後者大於前者的時候,就有用藥的價值。
===================================================
吃類固醇的時光很美好。
它減緩了我所有身體上的不適,害我有點捨不得戒。
不過不能永遠逃避下去。
一直依賴藥物,身體是不會“成長”、“痊癒”的,所以還是聽從醫囑減了藥量。
才減沒幾天,症狀再度出現,差點在房間裡暈倒。
只是症狀比之前輕微多了,不像之前那樣生活機能嚴重受影響。
最近身體比較適應新藥量了,可喜可賀。
只是生活上必須做出相應對策,
減藥期間還是要注意不能讓身體過勞,也要安排休息時間。
抗憂鬱劑不也是如此嗎?
病人在狀態良好、穩定時,在醫生監控下減藥,
給身體時間重新適應藥物濃度減少的狀態下運作。
這就是所謂“戒藥”的意義吧。
戒斷症狀是難免的,但這只是過程。
再次達到平衡後,就繼續階梯式減藥,最後達到停藥的目的。
===================================================
爛蘋果還是爛蘋果,這個事實不會改變。
有時覺得被身體束縛而感到憤恨不平,但還是要在這樣的容器裡生活。
因此,不管是抗憂鬱劑還是類固醇,都大大的拉了我一把。
難以想像,如果沒有它們,我現在會是什麼樣子。
慶幸生在醫學發達的時代,古代棘手的疾病現在都有技術治療;
慶幸身在就醫方便的台灣,讓我在病入膏肓之前就能在有健保的基礎下迅速得到處置;
慶幸遇到機警的醫生,一下就從找到病灶,儘管這種狀況並不常見。
===================================================
以這次非精神科藥物減藥為契機,
檢視了自己較具意義的用藥史,有感而發。
不知道日後是否還是會有必須依賴抗憂鬱劑、類固醇或是其他藥物的時候?
為了保持身體與心理健康,日常保健是不可少。
為了能好好活著,而不只是苟延殘喘,
不管是身體和心理上的保健,都繼續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