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denial大概無論什麼情形本質都差不多。
自己否認或接受
其實對實際情形沒有任何影響
但接受就等於得對自己承認某些(不喜歡不想接受的)事情真實存在
否認就是這個心理狀態下的產物。
自己在一般人人際關係/社會感到困擾痛苦的原因正是來自於此
長春藤phd好友G回答我的簡短四個字
其實再清楚不過
智商問題。
對他來說天經地義
我卻總認為自己和一般人沒什麼不同
所以對於簡單無須解釋的事需要一再解釋感到不耐
難以接受怎麼可能無法理解
對於再清楚不過的東西時時被誤解
感到憤怒不已
和多數人交談不是覺得十足緩慢就是反覆夾纏不清鬼打牆的挫折
記得當時跟G變得比較熟的時候
某句話才開頭
他打斷我說
妳不需要詳細解釋 我不是他們。
(可見解釋如何已經成為一種習慣 -> 這一句仍然是解釋
如果依照預設值他的那一句早已說明
沒必要重複)
即使G總說覺得自己不如我一些
(非物質世俗成就)
即使我心裡清楚那些能跟自己有比較深入溝通
/溝通無礙的人 profile的共通性
但感性上
我始終極度不願意接受這點。
因為接受了
等於得面對自己的underachievement
以一般人的標準 我可能還算過得去
但和類似程度peer相比
完全是另一回事
我在乎的甚至不是一般的"是不是比人好"
(別人的人生與我無關)
而是不想接受面對"自己應該(?)更好"。
不願接受承認自己的優點(通俗的定義來說)
因為接受等於要接受像過去那樣
所有的完美和成就 全是應該理所當然
科科滿分"沒什麼這還差不多"
任何再小的失誤都罪無可恕
即使課業簡單得從不需要唸書也是全校前三
即使只是粗心失誤差1分滿分
回家都可能挨打
終究我選擇了聰明才智影響相對低的行業
不是因為真的不喜歡學術
而是不想要那種"再怎樣都只是應該"的情境
我總是選擇困難的路 困難的感情
因為這樣不是第一名沒關係
犯錯可以被允許
我害怕的不是失敗
而是沒有失敗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