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在讀《脆弱的力量》,難得讀不是心理專科的書。
覺得心理學的一個問題或社會的問題是:永遠不夠好。
如果用嚴格的標準根據心理學診斷手冊,全世界沒有一個人是正常的 。
常常讓我廢在床上拖延,讓我做出高中留級重讀這種瘋狂決定的是自己的自卑感。
因為小時候只要犯小錯就會被醉鬼老爸揍到全身都是條狀黑青。
因為老師用盡一切考卷問題就是要找出你的不足,只有100分才會被讚美。
忘記那個心理學家說自卑是人類追求進步的動力。但有沒有想過這種動力會不會有副作用
我想心理學應該來個大的檢討,因為佛氏那個時代科技有限,同期的許多心理學都建立在猜測上。
而心理學的目標是要讓人變成完人。
但事實上人就是不完美,只要沒有大問題,難道不行嗎?
兒子繼承媽媽的遺產叫媽保。
因為社會很容易讓人覺得一文不值,總是喜歡給人貼上標籤。
好像有車有房帥氣多金健康,學歷高脾氣好,不菸不酒不會難過,沒有多少情緒起伏,每天都很快樂才能避免被人嘴。
喜歡下班待家裡看電視叫宅男,胖一點叫肥宅。
然後讓男女的眼光高到結婚率低,離婚率超高。
或許心理學某些部份是錯的,所以讓我到現在承受不必要的痛苦。
我只能說我的活動力真的太低了,但低的原因反而是我的標準太高,覺得達不到就焦慮,然後干脆廢在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