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sosor ( )
2019-07-09 01:36:35【原則】
一、簡潔、明確、肯定的表達方式。
二、明確告知你不喜歡的,以及你可以接受的其他行為。
三、預先告知。
四、盡可能維持整個過程的一致性。
—————————————————
【對該原則的心得】
前三項很久以前看過的,觀察下來其實滿適用的。
第四條是我自己加的,我發現很多 AS 在接收對方混亂的資訊(特別是情緒上的而非知識
上的),例如言行不一、說詞反覆,容易導致混亂,造成焦慮、憤怒、恐懼等反應,甚至
腦袋短路當機爆炸。
【對該原則另一個方向的學理研究】
其實即便對一般人,這些都是很重要的溝通原則,比如「一致性的溝通姿態」是在溝通技
巧裡很常被提到的。
只是 AS 的大腦難以負荷這些龐大又互相抵觸的資訊(特別是他人的情緒資訊),因此須
稍加注意。
為了知道為什麼有些人不願意表明自己的需求、原則,這幾年找了很多相關的心理學資料
。
一、心理界線模糊:不願意言明自己的需求,甚至認為自己的需求是舉世皆然,認為他人
應該自動滿足自己的期待,否則就是不夠體貼/不夠社會化/或其他負面評價。
二、依附障礙:渴求著與人的連結,為了維護這些連結,百般隱忍討好在所不惜,只是過
程中產生的不滿是不會無端消失的,轉而私底下向他人抱怨,或者積怨直至爆發。
另一種和亞斯處不好的是:
三、投射:容易在他人身上投射自己過去不好的經驗、自己隱而不宣甚至逃避去意識的惡
意,利用向外投射以轉嫁自己必須面對的課題,指責他人,但指責的部分只是自我的投射
,被指責的人是投射者的代罪羔羊。
【搭配學理的實際觀察】
長期觀察下來,發現會和我起衝突的人,幾乎都有以上問題。
而和心理界限分明、依附安全的人接觸,反倒沒出過什麼差錯。即使不是互相有好感的關
係也能安然相處。
如果對方表明不喜歡,我會嘗試理解並遵守,反之亦然。
而有些人甚至連自己不喜歡什麼都說不清,每個人的地雷不一樣,想要的溫柔也不一樣,
或者表達了但又馬上變卦,令我不知所措。
比較缺乏其他 AS 與其他人相處細節的資料(畢竟並非本人)。
【心得】
這樣看下來 AS 特質似乎有某種篩選「心理界限清楚」、「依附安全」、「投射不嚴重」
的功能,某種方面
也不是壞事。
但也不是說 AS 和他人相處遇到困難就一定是對方有問題,不管 NT 或者 AS,人生在世
犯錯是常有的事。
不管哪方都不要否定對方的感受,好好再思考多次,承認錯誤永遠比永不犯錯還要了不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