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害別人不一定要心懷惡意或企圖,只要沒有同理心,人人都辦得到。
如果不會辨識情緒,不敢表達情緒來為自己發聲,只會堆笑臉或謝謝指教;
那我們跟只會大笑的小丑有何分別?
被稱之為禮節的枷鎖,讓許多人成為在外待人謙恭有禮、氣都帶回家往家人
身上出的君子淑女。我們對著男人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對著女孩子說不哭不哭
眼淚是珍珠,我們誤以為不動怒就等於EQ高,我們對著正經歷喪親之慟的友人
說「節哀」。
我們欣賞內斂、我們追求沉著,我們把情緒這些打算一輩子陪伴我們的忠實夥伴
視之為陌生人......
如果當身邊的人明顯地表現出精神、心理上的不適及痛苦,而我們卻視若無睹、
不同理不關心不陪伴不協助;等到他們哪天情緒失控、非計劃性地意外鑄下大錯,
我們也許還慶幸地說:「我早就知道要離他遠一點!」
要是哪天我們的社會裡真出現了如同電影角色一般的小丑,可能是因為社會上有
太多沒有發揮同理心、選擇袖手旁觀的觀眾。這也怪不得我們,因為我們並非是
冷默地刻意忽視他人的痛苦,以前我們連面對自己的情緒也是如此。
以前,是指在閱讀本文之前。希望以後,我們別再這樣了。
全文刊登於「獨立評論@天下」: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8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