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懂了為什麼有時s的回應極力體貼
我卻覺得言不由衷
跟他提起自己工作用的鍵盤故障
寄申購清單給負責的宅男同事
同事十分不情願
理由是可是這是很久以前的產品
(so? 現在你們全在瘋的機械鍵盤就是舊技術
新鍵盤的技術根本就沒有比較好)
我對s說不懂這種連鍵盤都非要新科技的心態
s說“好奇怪 又不是他用他幹嘛在意“
我說可能覺得自己才懂
他說是啊 就是mansplaining
然後才明白
對他來說這是個顯而易見結論的無聊掙扎
那些我時常難以接受理解感到困擾的
人性為了自我感覺良好的不理性
愚昧 自圓其說 選擇性立場 惡意嫉妒 雙重標準
對擅長管理的他來說是只是日常正常
"很多人就是這樣"
"不值得浪費時間"(包括去困惑或困擾)
想起香友提到他誠實評論香水讓有些人很不滿
(自我價值建立在外在事物上
才會被質疑批評就好像殺他全家一樣)
原本出發點是可惜/提醒別人不要當盤子 花錢買爛東西
我們常談到這件事
後來才發覺
有些人並不在乎事情真假或道理
只在乎自我感覺良好
所以這就像給吃腐肉的生物新鮮食物 反而會被認為擋路一樣
才會遇到自我感覺不良好的情形就各種奇葩馬戲團打滾
有時真的覺得有點好笑
實際上吃什麼進去不介意
被說穿吃的是什麼反而會反彈
(所以吃的是人言 (?)就是?)
慢慢發覺原來
想變好 跟 想(自我)感覺變好
一直都是兩件事
不是每個人都關心前者
(因此首要就是分辨這點)
雖然有可能同時存在
但通常很重視後者的
跟前者有結構性矛盾
行為最能彰顯人真正的選擇
有沒有做出能導致改變實際現況的相應行為
還是把多數心力放在感覺良好上
一點騙不了人
(aka the telltale sign: how much efforts they put on legitimize
the argument that themselves are not what's responsible for their
current situation.
Then you'd know their focus is about feeling good about themselves
instead of being better.)
感覺良好很舒服輕鬆
改善現況卻需要很多努力血汗和風險
最後就是求仁得仁
他和我一樣原本總當做人是平等的
不想看輕任何人
才會碰到這些困擾
而這一課是關於你得學會和現實相處:
這世上有些人不只缺乏能力更缺乏動機
The funny thing is you used to believe condescending is not right,
so you made efforts to not to do so,
but turns out you learned
on the contrary the true condescending - recognizing that those don't worth
your time due to their lack of capacity and motivation, is ironically the
solution.
some of them don't even have the capacity to see
what a real condescending is.
........
關於容錯
我在想可能只是我覺得容錯這件事有點複雜
最簡單的
伴侶和過去的對象之間的情形
即使是第三者客觀轉述都可能有誤差
如果訊息來源是當事人其中之一 加上彼此的關係
偏差的概率實在太高
比方可能為了在現在伴侶面前建立某種人設/或是權衡利害
甚至僅僅只是潛意識
選擇的敘事
(未必是假 但真實有很多灰色地帶 敘事就是選擇的角度)
這些看起來的 嘴上說的 甚至實際的虛實之間
如何準確衡量?
比方過去伴侶多次劈腿時也必定同樣有爭執齟齬
和現在伴侶跟異性曖昧聊天的爭執的差別有多少?
所謂容許包容的定義到底是什麼?
說不接受但沒有分手 算容許嗎?
沒分手 就真的容許包容了嗎?
有個朋友跟交往多年的女友因為對結婚沒有共識分手
我問他為什麼想結婚卻不願意和女友結婚
他想了想說
某次吵架女友處理的方式非常非常糟糕(我同意無論任何爭執對方都不該如此)
他說大概就是那一次
讓他覺得自己絕對不可能跟這個人一輩子在一起
但他們也沒有因為那次事件分手
甚至也沒有針對事件本身多著墨
繼續交往了這麼久
這樣真的就容了嗎?
再者容許接受的眾多變數中
人本身的改變成長呢
年輕時Jeans可以天天穿
現在如果不是當天行程比較粗暴(?)穿不上
曾經converse可以到處跑
現在難忍用薄底折磨自己的腳
即使同樣東西 同樣對象
過去能包容的 未必現在也能
而這些都還只是著重在單一個人的方面
沒有考慮另一方的變數
比方像是過去伴侶懂得如何trick系統的情形
(也就是系統本身不容許,但駭客找到方式繞過去)
讓他覺得自己絕對不可能跟這個人一輩子在一起
但他們也沒有因為那次事件分手
甚至也沒有針對事件本身多著墨
繼續交往了這麼久
這樣真的就容了嗎?
再者容許接受的眾多變數中
人本身的改變成長呢
年輕時Jeans可以天天穿
現在如果不是當天行程比較粗暴(?)穿不上
曾經converse可以到處跑
現在難忍用薄底折磨自己的腳
即使同樣東西 同樣對象
過去能包容的 未必現在也能
而這些都還只是著重在單一個人的方面
沒有考慮另一方的變數
比方像是過去伴侶懂得如何trick系統的情形
(也就是系統本身不容許,但駭客找到方式繞過去)
當然對伴侶的重視程度也是可能性之一
但variable實在太多
要確切歸因於特定因素我覺得實際上有點困難。
再拉得遠些 如果撇開特定伴侶的情形
有時覺得人的情感關係方面的困擾/限制(?)
可能在篩選和選擇的階段就已經種下(?)
(限制跟種下可能不是很貼切的詞彙 但我想不出來其他適合的)
因為篩選選擇決定了"怎樣的人"進入自己的人生
而人的行為有時來自於他們是怎樣的人多於自己是怎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