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hesione (我離開我自己)
2020-12-08 08:32:55上星期通勤時Tidal隨選播放
播到一首巴哈的鋼琴曲
沒聽過的曲子
彈得真好
巴哈鋼琴曲的理性能彈得讓人起雞皮疙瘩實在不容易
翻出來一看是阿格麗希年輕時的現場
因為也蠻喜歡同一張裡的莫札特鋼協
於是跑去找不同版本來聽
其中包括阿巴多/維也納交響/古爾達這種重量級組合
還有阿巴多跟Pires的合作
Barenboim自己指揮並親任演奏的代表版本
還有其他一些也都是有一定知名度的鋼琴家
聽完覺得...就是......
彈得很好跟天才之間的差別[email protected]@
她在我心裡的喜好
從以前不知道有沒有第十名
這陣子轉眼上升到要置頂
莫札特466所有版本裡還是只有Richter比較有能拿來相比的空間
當然你可以說詮釋不同等等
但遊刃有餘的程度差異相當大
很多人可能在比較吃技巧的片段
只能有一兩種能做得很好的詮釋方式 (因為技巧確實已經很難)
但她在那些片段還能有複雜的音色變化...
而且難段的樂句銜接也比較輕鬆/漂亮
不只音色變化範圍/複雜度高
而且又自然品味好(這點的話像南韓鋼琴家S就斧鑿/刻意感比較重)
Richter的話也相當輕鬆 而且樂句延綿不斷的程度驚人(類似唱歌不換氣唱十句的感覺
XDDDD)
當然物理關係手的大小可能也很有關
另外這個版本我一定要黑一下Keith Jarrett
KJ是爵士樂大師(鋼琴)
雖然以前知道他有跨界古典 但沒有很提得起興趣
(類似喬丹跑去打棒球)
上次群組裡有收藏大量唱片的群友強推他的古典
所以看到他也有彈這首鋼協就聽了一下
實在是[email protected]&#&
如果他不是爵士樂大師的話
真的輪不到他吧!
古典樂很吃技巧
不是說用 詮釋不同 一句話就能混過去所有技巧方面不足
人家是開100在那換車道流暢自如
你是開完了沒撞車啦
但"所有”轉彎都開30是怎樣 = = 看不下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