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 怎樣才叫做有病識感?

作者: Moana156 (唐唐)   2021-12-30 04:44:56
「我真的病很重嗎?」
我使用的是最低劑量的西藥。
一天當中會服用到的藥物為以下(學名):
Estazolam 2mg/tab 一天一粒
Propranolol 10mg tab 一天兩粒
Aripiprazole 5mg/tab 一天兩粒
Midazolam 7.5mg/tab 一天一粒
Bupropion hydrochloride 150mg/tab. 一天一粒
我的前醫師是跟我說,我的用量其實還沒達到標準「治療」的用量,所以已經算很輕了。
但是這幾天面對許多聲音「妳是不是沒有病識感?」、「有病去看醫生啦」、「妳先顧好
自己再說吧……」不禁讓我想,我是一個沒有病識感的病人嗎?
「病識感」難道不是知道自己生病就已經足夠了嗎?還是說需要知道自己「病態程度」多
嚴重呢?
我一直認為自己是有病識感的病人,我家人也都覺得我有病,所以早早就四處帶我求醫,
我治療了至少八年,在這之前,我認同我是沒有病識感的,可是在這八年之後呢?
我每天總計吞下了兩萬多顆藥丸,每個月甚至每週定期回診,諮商則是只要我願意說的時
候我就會去找她,做了那麼多努力,對他們來說,我依舊是個沒有病識感的人嗎?
想的和別人不一樣,就是有病嗎?
還是只要思想矛盾,就是有病呢?
作者: twnndnpdnc (資收王)   2021-12-30 05:31:00
會不會那些聲音是幻聽(純屬猜測)
作者: littlewren (wren)   2021-12-30 05:37:00
作者: sapphirairis (sapphirairis)   2021-12-30 05:55:00
病識感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發作中」。可以區隔一般時候跟發病時候的想法,並自己設下保護鎖,避免病發時影響他人。比方說知道發病時會負面思考,無限迴圈,那就要設法告訴自己,這是小我的聲音,要回到現實。建議參考一些正念的書籍。祝福你。
作者: gossiplarry (賴瑞)   2021-12-30 11:23:00
你寫在女孩版那邊的文章,讓你看到了一堆的聲音。也許你覺得諮商師和醫生給你的意見很含糊不清,你想要大眾給你更確切易懂的建議。但那些文章我看了只不過是不懂躁鬱症的一堆幹話,你還不如在本版多翻一些littlewren 大或是靈魂的呢喃的文,對你來說會有幫助
作者: twnndnpdnc (資收王)   2021-12-30 14:09:00
原來是指另個板發生的事情,我沒看ID就推文了,抱歉
作者: Moana156 (唐唐)   2021-12-31 04:30:00
謝謝大家總是願意給我滿滿的溫暖qq
作者: wellbutrin (威博雋)   2020-01-01 01:14:00
整天都有人在女版po文,那邊的推文都很無知好嗎?
作者: surfing (堅強一點吧~~)   2021-12-31 19:52:00
病識感聽起來很抽象複雜,其實就是一般人的對自己的認識。只是身心疾病的人要建立起正確而客觀的自我認知相對會困難很多。我有躁鬱症,已經服藥六年,依然會不斷跟醫師討論調整劑量,讓自己大多數時間能處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長期練習出來的病識感讓我發現自己比較躁了,還是鬱了的時候盡早增減藥物讓自己穩定下來。沒錯,躁鬱症是可以被控制下來的,如果一直處在躁鬱交替的狀態,那不叫躁鬱症的“正常”,那是失常,躁鬱症患者的正常和失常的標準跟正常人一樣,只是需要藥物的幫助。另外,心理諮商對一般健康的人也可能是需要的,因為維持心理衛生很重要,但也不是大部分的人可以自己做到的心理受過創傷的人除了將心理諮商當作“諮商”之外,可能還有要當成心理“治療”的心理準備,而心理治療是要長時間的,定時定量的,比方每個禮拜一次,或每兩個禮拜一次,而不是個人覺得需要找人說說話時才去,不覺得需要就不去。心理治療是很浩大的工程,但這樣才合理不是嗎?花了多長的時間走到眼前這境地,要尋路找回自己就得花多大的心力,心理諮商可以讓一個病人學會什麼是穩定的關係、什麼是支持性的關係、什麼是互惠支持的健康的關係,這通常是一個飽受童年創傷長大的人不曾感受過也不未曾學習過的,但...人類所有的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這句阿德勒說的話,我現在是同意的)當然心理受創的人除了經驗好的、支持性的、包容的、健康的關係外,還必需“治療”,但這塊我現在還正在體驗,還沒足夠的東西分享。我維持每個禮拜穩定的心理諮商已經六年多了,這是一個對我來說非常棒的生命經驗,也是一項我個人認為非常了不起的人生成就,雖然我也換了幾次心理諮商師。以上給您參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