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版
https://laxic.blogspot.tw/2017/02/blog-post_70.html
箱根,已經是非常知名的高級溫泉旅遊聖地。連綿不絕有如天險的箱根連山,高聳又美麗
的富士山,以及波光粼粼的蘆之湖,來到此處能體驗的事物相當多元,而非只有單一景點
。山景、湖景、溫泉、鐵道、纜車、遊湖、神社、歷史文化、近代美術館,繞一圈箱根周
遭,景點選擇之多,就連住宿的旅館都多到不知如何選擇。
我們今日一整天的行程,就留給箱根,主軸就放在幾處文化遺產及山岳的部分。
前一晚抵達箱根之森已經傍晚,早上天氣還不錯,趕緊拍個幾張。圓弧形的大廳,是館內
唯一提供wifi之處,不過也不打緊,我們本來就沒有使用的需求,行程之初連Prepaid
Sim card都沒有購買,不想被網路綁著。3樓的連通道,通往隔壁棟的湯之里,泡湯相當
方便,通道內也是暖氣放送,穿著浴衣也不覺寒冷。
箱
當我們看見湯之里官網介紹的溫泉池後,很果斷的捨去塔之澤一之湯。
說到溫泉,當然是箱根地區繁盛的根本,與九州大分縣的別府溫泉、本洲靜岡縣熱海市的
熱海溫泉街。最早是天平10年(738年)由奈良時代的釋淨定坊發現惣湯(そうゆ),如今仍
自然湧出的最古老源泉,就在箱根湯本的湯本熊野神社正殿下方。
真正知名,則是在天正18年(1590年)的小田原征伐戰之後。差一步就天下一統的豐臣秀吉
,為了討伐後北条氏的北條氏政,以關白之名號召全國各地大名,對小田原城進行圍攻。
武將們便會前來箱根湯療,因此廣為人知。
到了德川家康開創江戶幕府,為了有效政治支配,以江戶(東京)為起點,開始五街道的整
建,分別為東海道、日光街道、奥州街道、中山道、甲州街道,並在箱根(今日的神奈川
縣箱根町)及新居町(静岡縣湖西市),分別設立關所,作為要塞保衛江戶。
箱根的溫泉就沿著東海道開始繁榮,當時的號稱「箱根七湯」的湯本、塔之澤(塔ノ沢)、
宮之下(宮ノ下)、堂島(堂ヶ島)、底倉、木賀、蘆之湯(芦ノ湯),也在江戶時代聲名大噪
。若再加上離東海道較遠的姥子温泉,於是稱作「箱根八湯」。
當時,向幕府將軍奉獻箱根溫泉熱湯也是時有所聞,其中以蘆之湯的溫泉視為最上乘。
我們走下手扶梯,經過岡田旅館8樓的浴場,一大早卻沒什麼泡湯的人。
室外的足湯,倒是有群女孩正嘻嘻哈哈泡著暖腳。足湯的水溫熱不熱,也不好意思走過去
試水溫,就不得而知。畢竟我也只是想走出來看看山景,遠方的兩座山頭,右側山頂隱約
可見塔狀建築物的是上二子山,左側則為下二子山,海拔皆約1,000m出頭,是相當近期火
山活動所形成的火口丘。雖說近期,卻也是5萬年前發生的事了,而二子山最近一次噴發
則是5700年前了。
說也奇怪,打從餐廳用餐那一刻起,所見到的遊客九成都是女生,難道與即將到來的雛祭
り(女兒節)有關?
有了昨天從車站步行1.2km進來的經驗,還是花100円搭乘送迎巴士,省點腳力。再次穿過
岡田旅館,站牌就在大門外,這回已經絲毫不會感到不好意思。就當我這麼想時,旅館的
接待人員又迎面走來,頓時有點小慌亂,心中充滿問號。
結果是我多想了,對方看我們等著車,讓我們先到大廳一旁的座位等待,巴士到了會再提
醒我們。我們感受到不僅僅是提供看的見的有形服務,就連無形感受也設想的無微不至,
那一剎那,連心都感覺暖暖的。
大正8年(1919年)箱根湯本 - 強羅的鐵道線竣工通車,進入山區變得較為便利。原本不受
JR東海道本線青睞的小田原,靠著JR併入熱海線,重回榮耀,私鐵公司相繼進入小田原,
人潮開始以鐵道的方式帶了進來。
箱根溫泉到了明治時代,開始以度假區及觀光區的方向發展。新開發了大平台溫泉、小涌
谷溫泉、二之平(二ノ平)溫泉、強羅、宮城野、仙石原、湯之花澤(湯ノ花沢)、蘆之湖(
芦ノ湖)、蛸川的溫泉,於江戶時代的溫泉合成「箱根十七湯」。之後進一步開發了早雲
山溫泉、大涌谷溫泉、湖尻溫泉,共稱「箱根二十湯」。
二戰結束後,昭和23年(1948年)小田急電鐵推出從新宿出發的特急列車 - 浪漫特快(小田
急ロマンスカー / Odakyu Romancecar,或稱羅曼史號),直奔箱根湯本駅。便利的交通
,送入更多的旅客,加速帶動箱根山區的發展,更加引發了箱根山戰爭。這場戰爭不像戰
國時代的兵戎相見,也非爭奪權勢,而是集團與集團間的利益競爭。
這場被揶揄為箱根山猿蟹合戰(箱根山さるかに合戦)的商業鬥爭,待移動到大涌谷、早雲
山、蘆之湖 ,再來細說。
10分鐘左右的車程,抵達箱根湯本駅。再次拿出很重要的箱根周遊券,另外要搭配更重要
的交通時刻表!
箱根周遊券的確充分抓住外國遊客的心,化繁為簡,遊客只要依序搭乘登山鐵道到強羅,
再換登山纜車到早雲山,接著搭上空中纜車到桃源台,再乘船到元箱根,最後搭乘巴士回
到箱根湯本,就無腦地完成繞箱根一圈。
當我們恢復理性來看,翻開時刻表就會發現,行程完全遭到受限。箱根湯本 - 強羅間的
登山鐵道雖然到午夜12點前仍有繼續營運,無奈的是,強羅 - 早雲山間的登山纜車最晚
僅到晚上7點,早雲山 - 桃源台間的空中纜車及蘆之湖的海賊船,只營運到下午4點,而
且傍晚後的登山巴士班次少之又少。
如果你是安排一日來回箱根,從新宿搭乘特急浪漫特快,走馬看花繞一圈箱根後,又要趕
搭電車回東京或其他城市,那跟把錢直接送給小田急電鐵沒什麼差別,幾乎無法在中間穿
插周遭的景點。
如果選擇在箱根周遭多待幾天,你又會發現,旅館的住宿費高的驚人,還是用人數計費,
而非住宿的房間數,荷包頓時大失血,陷入兩難。
當然,單就交通工具選擇的角度來看,箱根周遊券仍是一個很便利又划算的選項。
延續昨日的箱根登山鐵道,我們將從箱根湯本出發,經過塔ノ沢、出山號誌站(信号場)、
大平台、上大平台號誌站(信号場)、仙人台號誌站(信号場)、宮ノ下、小涌谷、彫刻の森
,抵達強羅。
看準絕大部分的遊客都會選擇以逆時鐘的方式繞行一週,登山鐵道每小時就有4個車次發
車,傍晚7點後才改為每小時3個車次。如果下次再來箱根,我會選擇以順時鐘的方式搭乘
,以避開擁擠人群。
搭到的電車是一般塗裝的モハ1形106號,少了V字形的圖樣,就不是金太郎塗裝囉。車頭
前方掛有強羅字樣的掛牌,我想應該是要讓乘客容易區分,避免與在月台同一側往小田原
的2號線搞混,或是讓中間幾站才搭車的乘客容易辨識。
挑了乘務員室後方的座位,與駕駛員的視角相同,一窺登山鐵道的急轉彎道與極陡坡面的
高低落差。
列車駛過塔之澤(塔ノ沢)駅,穿出大ヶ嶽隧道及杉山隧道後,能夠看見一座墨綠色的鐵橋
。這座鐵道橋為早川橋梁,也稱為出山鐵橋,是日本現存最古道的鐵道橋。為了跨越早川
,在深43公尺、寬60公尺的山谷中,建設鐵道橋使用了約1萬枝圓木,架設了大規模的木
作支架來支撐。工事耗時2年,於大正6年(1917年)完工。
在列車上無法看見全貌,最佳觀賞位置必須自駕或搭乘登山巴士,在"出山"這一站下車,
一旁便是通往高級溫泉旅館 - 金乃竹塔ノ澤的塔之澤橋,橋中間就是最棒的位置。
列車在出山鐵橋上會放慢速度,秋季山谷滿是楓紅之時,列車甚至會稍停一會,才又鑽進
出山隧道。
為了應付腹地有限的山區陡坡,就得靠之字形的方式來爬升。箱根湯本與強羅之間,共有
3個之字設計,分別為出山號誌站、大平台、上大平台號誌站。
列車從海拔96m的箱根湯本駅離開後,來到海拔153m的塔之澤駅,但下一站要爬上海拔
337m的大平台駅,中途就要透過頭端式的折返號誌站,來進行列車的折返。
第一座是出山號誌站,海拔222m,有兩座側式月台,2面2線的配置,不過不提供乘客上下
車。月台如此狹窄也是有原因的,列車抵達後,駕駛會下車走向列車另一端,與原本在後
端的乘務員互換,再以反方向繼續駕駛。
工程人員搭乘便車,不知道是不是有規定只能待在乘務員室裡面。
另一方面,也是在此等待從大平台下山的列車。此時下山的列車,是最新型的3000形電車
アレグラ号(ALLEGRA),採大面積的車窗,內部座位採2x2橫向排列的配置,舒適度大增。
與我們這輛採縱向設計以獲得較大運量的座位,大大不同。
還能看見駕駛正在與乘務員交換位置,快步邁向車頭。
大平台駅是第二個可以進行列車轉換軌道及折返的車站,乘客可以上下車。由於當時滿滿
的大平台還不是流行語,就沒安排在此站下車。
山區坡陡地狹,全線單線,沿線穿過12座隧道,列車必須在各個車站及號誌站停候,等待
會車。不得不佩服小田急電鐵,能在每一小時內準時無誤地發出4班車。
經過大平台駅及上大平台信號場的兩次列車折返,來到海拔436m的宮之下駅(宮ノ下),我
們在此下車。
宮之下駅與沿線其他車站相同,都是2座側式月台的設計,以及一座小型站房,遊客必須
直接橫越鐵道才能出站。
當然,也是要等待下山的列車抵達後,上山的列車才會開走,所以還是等鐵道都清空後,
在穿越鐵道出站比較安全。
下山的是2000系電車,別名サン・モリッツ号(St. Moritz),是紀念與瑞士雷蒂亚雷蒂亞
鐵路(Rhätische Bahn)締結為姊妹鐵道,以行經的一個觀光滑雪勝地 - 聖莫里茨來命名
。
站房小巧,五臟俱全,有PASMO定期票券的感應器,也有售票櫃臺及自動售票機,甚至還
有置物櫃。不過我們都用不到,出示箱根周遊券,站務員就會放行。
車站旁的咖啡廳有足湯,等會回來有空再泡,我們先前往距離500m的富士屋旅館(富士屋
ホテル, Fujiya Hotel)。
在旅遊書上看到富士屋旅館的介紹,第一個念頭就是要來住一晚。官網查了資料,住宿一
晚的費用趨近一人3萬円,頓時退後好幾步。再加上,沒有入住的遊客也能參觀,於是我
們就將其列入走訪的景點之一。
富士屋旅館的前身是藤屋旅館,在明治11年(1878年)由山口仙之助買下這間老旅館後進行
改裝,重新開業。在箱根山區一棟棟新穎又美輪美奐的旅館,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富士屋
旅館歷經百來年的歷史,仍屹立不搖,如今本館、西洋館、食堂棟、花御殿、大宴會場、
別館菊華莊都被列為近代化産業遺産。
進入本館的木製旋轉門,牆面上木頭龜裂的痕跡、褪色的斑紋,彷彿要走入時空歷史般。
踏入一看是黑白間隔的西式地磚,以及通往大廳的紅毯階梯,上端扶手更有龍首雕飾。一
進門馬上就能感受富麗堂皇之勢。
3月3日就是雛祭り(女兒節),步上階梯迎面就是華麗的雛人形(人形娃娃)。
栩栩如生的木雕猴,靈氣充溢。我碰都不敢碰一下,深怕弄壞了,可能都是歷史悠久的古
物。
暖呼呼的室內,大片的落地窗,很想直接坐在椅子上發呆。
雖然沒有要住宿,但我卻沒辦法在第一時間找到check in的櫃臺,這裡處處都吸引著我的
目光。更厲害的是,館內每一個區域的風格都略有差異,但又不會覺得突兀。
館內處處兼具東洋和西洋的風格,大廳黃褐色的燈光,坐在古典的沙發椅上,瞬間掉入歷
史的漩渦之中。
隔板上的達摩不倒翁,非常鄉野樸實的樣貌。
大廳前台的木柱上,有個白色長尾雞的雕刻,白色尾巴長長地垂至地面。相傳昭和30年
(1955年)海倫凱勒來訪,相當喜愛園內飼養的長尾雞,後來長尾雞失去蹤影,為了讓海倫
凱勒將來到訪還能看見長尾雞,於是旅館主人山口正造便在柱子上刻了色長尾雞。
旅館深受皇室及名人的喜愛,除了海倫凱勒,卓別林、約翰列儂、小野洋子、泰王拉瑪七
世與拉拍盤呢王后、英國高等領事法院法官Allan George Mossop、香港最高法院長官
Atholl_MacGregor,以及昭和天皇都曾下榻於此。二戰末期,也被指定為同盟國與軸心國
大使及武官的宿舍。
白色長尾雞下方的前台雕刻是富士の巻狩り,是在描述建久4年(1193年)征夷大將軍源頼
朝帶領御家人(麾下武士),到富士山腳下集體狩獵的盛況。
2樓的旋轉門上,有著白孔雀的華麗雕飾。
旅館規模逐漸擴大,至今已經有本館、西洋館、花御殿、森林(フォレスト)館、別館菊華
莊,5棟樓房,既現代又不失傳統及古典的氣氛。
原本在明治11年(1878年)改建的藤屋旅館,在開業5年後遭到祝融。直到本館竣工的期間
,是改建為單層的平房客室來營運。
本館是歷史最悠久的建築,明治24年(1891年)建造。黑灰色的瓦片屋頂(瓦葺屋根),青銅
色的唐破風屋頂裝飾,讓人聯想到廟宇的氣派,富有濃厚的古典氣息。
江戶幕府末期,箱根開始受到外國遊客的歡迎,奈良屋與富士屋是當時箱根町併列的二大
旅館,彼此間展開激烈的顧客爭奪戰。
就在富士屋的本館開業後的第三年,富士屋與奈良屋達成協議,富士屋專收外國遊客,奈
良屋專營日本人,並持續到大正元年(1912年)。
奈良屋旅館早在江戶時期宮之下温泉開發就創業的老舗旅館,在專收本國人的協議下,從
此成了政治金融界人士的愛好旅館。只可惜,經營300多年,儘管營運穩健,卻因為遺產
繼承稅及財產分配的問題,在平成13年(2001年)閉館終止營運。BSi衛星電視台(現在的
BS-TBS),為此拍攝了『三百年目の女将の涙 ~箱根奈良屋の灯が消える~』的影片,記
錄奈良屋送出最後一位旅客的模樣。之後,奈良屋被變賣拆除,原地新建起了採會員制的
エクシブ箱根離宮。
本館左側是食堂棟,建於昭和5年(1930年),是棟以和風為基底的建築。1樓屋簷有唐破風
,2樓採用線條銳利的千鳥破風,還有一座名為昇天閣的2重塔,極其華麗。
聽說這裡的咖哩飯頗負盛名,可惜不是用餐時段,無緣。
本館右側是明治39年(1906年)建造的西洋館,西洋館後面是昭和35年(1960年)興建的森林
(フォレスト)館。
森林館是年代最新的樓房,建築風格很明顯與明治時期的本館、西洋館大為不同,且是二
戰之後所建,同樣是昭和時期卻在二戰前所建的花御殿,相差許多。森林館的外觀,總感
覺想要外顯卻又有點內斂的樸實設計,這種風格或許是受日本戰後復甦年代的影響吧。因
為森林館在後方,就懶得繞過去。
如果本館是東洋摻入西式,西洋館就是西洋併入和風,純白的洋樓、外推式的百葉窗是典
型的歐洲建築風格,再搭配上瓦片屋頂及唐破風的屋簷,相當融合。為了這唐破風屋簷,
門廊還往前延伸。
昭和11年(1936年)建造的花御殿,下半部1樓及2樓是模仿校倉造的形式,以校木交叉重疊
,築成牆壁,再搭上唐破風。上半部是充滿宮廷風格外觀,加上屋頂大型的千鳥破風,氣
派非凡。
花御殿之名,表現在內部空間的細微裝飾,是富士屋最具象徵性的建築,也被國外譽為花
之宮殿(フラワーパレス)。
若是日文不錯,每日下午4點,旅館有安排館內觀光,專人導覽解說,僅限住宿者參加,
導覽結束後會發放紀念證書。對我們來說,真是殘念。
由於我們不是房客,除了本館之外,其他館也一概不進去參觀,庭園式的別館菊華莊也沒
前往,以免打擾到房客。希望未來再來訪,能留宿於此,細探更多富士屋ホテル令人驚艷
之處。
返回宮之下駅,經過宮之下熊野神社。熊野神社本該是在島根縣一帶,若為權現的化身,
與溫泉的關係又是如何?有點納悶,便走入瞧瞧。
神社的主祭神是櫛御氣野命(くしみけぬのみこと),也就是神話中斬殺八岐大蛇的須佐之
男。這座小神社確實是島根縣松江市出雲國一宮的熊野大社的熊野權現。
江戶時代的底倉村,在這一區域發現了如同堂ヶ島、底倉的溫泉湯療場的熱水湧泉,於是
蓋了熊野權現的神社,作為溫泉的守護神。相傳宮之下(宮ノ下)這地名,就是因為這座神
社而來。
在LAWSON便利商店的冷藏櫃上,發現綾波零(綾波レイ)與明日香(惣流·明日香·蘭格雷
,惣流・アスカ・ラングレー)。有點驚喜,也不太意外,畢竟新世紀福音戰士劇中的第3
新東京市(TOKYO-3),就是以箱根作為舞台。
因神社而命名的宮之下,在台灣也有相同的地方,就在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士林劍潭。
日本在明治28年(1895年)接收台灣後,那時的基隆港尚未整建,主要運輸仍是靠著淡水河
的內河航道。但水道逐漸淤塞,艋舺就是因此把台北物資集散地的角色讓給了大稻埕。此
時恰逢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重新整建基隆到新竹這段由清代建設的鐵道,於是利用拆
下的鐵軌,沿著淡水河岸,鋪設一條從淡水港通往大稻埕的淡水線,以運送更快速又大量
的物資。
明治34年(1901年)淡水線開通,到了大正4年(1915年),全線14站皆設置完成。
大稻埕 - 北門 - 台北 - 大正街(長安) - 雙連 - 円山(圓山) - 宮ノ下(劍潭) - 士林
- 唭里岸(石牌) - 北投 - 江頭(關渡) - 竹圍 - 淡水
宮ノ下就是現在的劍潭,當時的車站為宮ノ下乘降場,招呼站等級,是為了讓民眾方便前
往台灣神社(今圓山大飯店)參拜,因此設站。也因為位在神社之下,而命名宮ノ下。
淡水線在民國34年(1945年)後,由台灣鐵路管理局接收,再次更新了一番,大正街改為長
安、宮ノ下改為劍潭、唭里岸改為石牌、增設大同公司站 / 王家廟站 / 省運會站 / 忠
義站。民國77年(1988年),淡水線(又稱北淡線)營運終止,開始興建捷運淡水線。
等車上山或下山的乘客三三兩兩,我們接著要搭乘上山列車,前往強羅。
首先進站的是下山列車,2000系電車サン・モリッツ号(St. Moritz)。
車尾的乘務員很認真地下車察看,等待上山的列車進站。
上山的是一般塗裝的モハ1形103號,看來要坐到金太郎塗裝的列車,也沒有那麼容易。
可惜沒見著號稱ベルニナ号(BERNINA)的1000系電車,此名稱是為了紀念與瑞士雷蒂亞鐵
路(Rhätische Bahn)的貝爾尼納線(Berninabahn)締結成姊妹鐵道。
原本還計畫在小涌谷駅停留,一探千條瀑布(千条の滝)。看看有限的時間,還是作罷。
如果前來的季節是6~7月中旬,繡球花盛開的季節,會有加開的臨時列車 - 夜之繡球花號
(夜のあじさい号)。從箱根湯本駅發車的夜之繡球花號,會在宮之下駅停車;從強羅駅發
車的夜之繡球花號,則是在塔ノ沢駅停車。這短暫停車的10分鐘,讓乘客能在夢幻的燈光
下,好好欣賞盛開的繡球花。
列車緩緩駛入海拔541m的強羅駅。
入站前,瞧見固定停置於強羅駅的モニ1形電車。這輛電車非定期營運的列車,也非承載
旅客的車輛,主要是用來載運行李,不過大多都用來搬運工程用的物資。為了方便上下貨
物,車體兩側均無中空設計。
一下車,車頭前方馬上就換成前往箱根湯本的掛牌。雖然我們手持無限搭乘的箱根周遊券
,但想要體驗從強羅到箱根湯本這段反方向的下山之行,看看手中的時刻表,除非放棄環
繞箱根一週,否則根本不可能。
打消下山的念頭,緊接著就要來搭乘箱根登山纜車、空中纜車囉。
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