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風回一下。2017 大概跑了 5000 公里,做為鞋測應該是有點可信度
目前仍在服役的有七雙(框起來的兩雙是同款):
https://imgur.com/NTtsnXM
1. Nike Pegasus 33:
Nike 跑鞋的經典款。Meb 說過他很愛這雙跑鞋,可以的話希望改版幅度越小越好XD
個人覺得十分好看好搭配,一開始買來也是當作上班的鞋子。(科技公司隨便穿)
後來午休時間開始跑步,發現跑步機或是河濱都可以同一雙鞋出去尬,對我來說是很泛用
的鞋款。走路舒適、慢跑回饋也很好。目前146公里沒有什麼大磨損,估計還可以穿很長
缺點:一隻鞋 280 多克對我來說算是偏重,反應也不夠快。
用途:走路鞋、輕鬆跑鞋
2. HOKA Challenger ATR 2:
HOKA 台灣最近滿紅的,其實在美國也是。越野界大概就是 HOKA 跟 ALTRA 的天下,最多
加個 Salomon. HOKA 剛出的時候就以極厚的底加上超輕打響名號,這麼高的一雙鞋甚至
能比 Pegasus 還輕!我一開始也很排斥 HOKA (我是極簡派的),不過特價還是入手一雙
嘗試一下。剛開始跑真的不適應,感覺每一步都踩在棉花上(事實上他們的吉祥物就是
棉花糖),反饋很不明顯。不過拿來跑越野真的很不賴,抓地力超優,重點是每個地形
透過超厚的底,都跟沒事一樣,不怕大小石頭。另外也因為腳跟很厚,下坡可以毫不留情
的衝刺。(我下坡可以跑到 3:25 min/km, 一般鞋早就痛死)
缺點:回饋慢,在平地沒啥用武之處,台灣定價高(?)
用途:越野鞋,跑山讚,尤其下坡
題外話:HOKA 也有針對平地比賽出薄底,但我覺得既然這樣幹嘛還穿 HOKA X"D
3. Adidas Sen 3
這雙算是被我放棄過一次,又撿回來穿的鞋,因為我相信每雙鞋至少要獲得兩次機會?
日本鞋神跟 Adidas 合作打造,有 boost/馬牌大底, 同時外觀上卻是日式精神。箱根驛傳
青山學院愛用款,連續 4 年奪冠就是狂狂狂。(當然人家本來就很強...)
穿的第一印象就是窄,第二印象是硬。好像為了走極速風格放棄了很多東西,一隻腳低於
200 克,非常猛。這麼剛硬的風格,好處就是反應實在沒話說,拿來跑間歇會覺得自己
升級一個檔次。不過我覺得它的實力就在 10K 到半馬距離,再上去缺乏避震這件事會
被放大。個人最多、最多就是拿來比賽半馬(而且很不樂意),跑全馬腳底會痛到會咒罵
全家。日本跑者有些會穿著比賽全馬,我心裡只有佩服。
缺點:薄底鞋,距離一長就很痛。鞋窄,挑人穿。
用途:間歇跑操場、半馬以下賽事
4. Adidas Tempo 8
這雙沒啥好說的,就是特價買來當輕鬆跑鞋。1800 台票的鞋跑了 1000 公里還能穿,也
沒啥好嫌了,日常穿不錯。
5. Adidas Adios Boost 3.0 (日本叫作 Japan Boost)
在 Nike Vaporfly 4% 出場以前,這雙跟它的老爸 Adios Boost 2.0 幾乎就是公認的
跑鞋之王。Dennis Kimetto 的世界紀錄 2:02:57 是 2.0 跑出來的,甚至在其後的
Wilson Kipsang (2:03:23) 也是!但今年 Adidas 在國際賽場上就是一路被 NIKE 壓著
打。4% 從波士頓一路贏到芝加哥、柏林、紐約...
2.0 跟 3.0 是我最愛的鞋,沒有之一,前後穿了 5 雙,總里程超過 2000 公里。重量
適中 (225 克),配置均衡。要速度有速度,要持久可持久,對我來說就是完美的馬拉松
跑鞋。唯一要挑缺點,就是定價高 (150 USD), 即使特價大概也要 100 USD.
然後 Boost 有其極限,對我來說超過 300 公里就會明顯感覺到衰退,就會被我當成訓
練鞋。大概 800 公里左右就需要退役 (我最近的一雙穿了 945, 差不多是危在旦夕)
拿來當做比賽很棒,當做日常訓練鞋就傷荷包了。
最關鍵的是,這雙全世界最受歡迎的全馬鞋之一,台灣據說很難買.........
*台灣只有 Boston, 但 Boston 定位應該是全馬 3 小時半的跑者。再快你應該就會想換
Adios Boost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