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會有300萬戶民眾將來孤獨死

作者: newlifetn (美麗新生活)   2020-01-14 11:24:31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48/4280792
2020-01-11 00:30DailyView網路溫度計 作者/Dr.J(錢世傑)
報系資料照
子女離開身邊的世代
陳老太太65歲退休後,為了遠離塵囂,賣掉了台北的房子,買了花蓮鄉下地區的
小別墅,每天就在透天別墅前面的小空地種種野菜,倒也是非常的清閒;只是子
女因為工作的關係,還在台北都會區上班,每個月頂多來探望自己一下,說真
的還蠻無聊的,還好老伴還在,彼此間有個照應。
某日清晨,依舊除草、施肥、澆澆水,突然頭一暈,倒在菜圃裡面,還好老伴剛
好也來幫忙,看到這一幕趕緊攙扶到房間休息,心想如果老伴走了,沒人發
現不就命不保。
王老先生情況剛好相反,本來就住在鄉下務農,可是子女畢業後,在鄉下實
在是沒什麼有發展的工作機會,於是紛紛往大都市移動;剛開始,子女還每
天打個電話,現在大約一週才聯繫一次,不過久而久之倒也是習慣了。
可是隨著年紀逐漸大了,老房子是三合院,大門還有很高的門檻,晚上在
庭院乘涼後走進屋內,一個恍神居然被熟悉的門檻給絆倒,就是那麼剛好,頭撞
到了客廳內的原木桌腳,一時之間暈了過去。過了好一陣子,才慢慢地清醒回來,
想著這驚險的一幕,好在撞擊力道不大,所以還能清醒回來,如果沒能醒過來
而走了,不是要等到小孩返家才能發現嗎?
單獨生活戶突破300萬戶成長
所謂「單獨生活戶」,依據戶籍法施行細則的規定,指單獨居住一處所而獨立
生活者。107年,單獨生活戶為2,877,432戶,若以每年2.2%的成長速度,
則2020年將會突破300萬戶,也就是說2,300萬人中,有300萬人,高達
約13%的民眾是一個人居住。
如上圖,近幾年來房價上揚,勞工薪資成長幅度不佳,單獨生活數的
增加戶數似乎與房價有關係,像是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9年金融
海嘯都是增加數量比較高的年度。
人是群居生活的動物,透過彼此分工、照顧,可以避免各種生活風險
,獨自一人居住,不但無法分擔生活成本,像是前面所舉的陳老先生
、王老太太的例子,當年輕人往都市移動,加上老人社會配偶可能較
早離開人世等因素,都會面臨生活照顧上的風險。如上圖,1997年
才131萬戶,然而每年穩定成長的結果,將快速達到300萬戶,不斷
攀升的數昂字,也成為政府棘手的問題。
孤獨死的哀歌
日本以處理、清潔往生多日者的「特殊清掃」工作,這幾年的工作量不
斷增長,原因在於「孤獨死」的案例逐漸增加;雖然這種清掃工作報酬
豐厚約有100萬日圓,但工作內容卻很恐怖,因為往生者被發現後,往
往已經離開人世多時,搬離後,「特殊清掃」工作者必須清潔業已發臭
的環境,大多數的委託人,也就是往生者的親友都不太願意踏入極度惡
臭的環境[1]。
有一家公司還將曾經處理過的孤獨死房間製作成模型,許多孤獨死的當
事人多是老人,但也有許多宅居的日本年輕人也有孤獨死的現象,貧窮
是很重要的特徵,更因為許多是罹患慢性疾病,無法自理產生「垃圾
屋」的現象[2]。
或許有人會認為這是孤獨死的老人不愛乾淨所導致,但讓我們想想自
己如果膝蓋不方便,又住在公寓四樓,聽到垃圾車的聲音,提著一
袋子的垃圾卻趕不上垃圾車的無情離去;更慘的例子則是沒錢到早就
沒繳水電費,連專用垃圾袋的錢都拿不出來,久而久之只好無奈地把
垃圾堆在房間內,直到自己離開人世為止。
避免孤獨死的策略
沒有人希望自己孤獨死去,被發現時還是因為臭味傳到隔壁。各縣市
政府必須要介入服務,例如針對獨居老人列冊,可以進行送餐、關懷
等補充性、支持性之服務,只是當獨居老人數增加到一定數量,有
限的政府資源也難以完善照料,針對未來的狀況,提供下列建議:
一、老人住宅
將多餘的國中小教室改建為老人安養中心,將老人集中到一個區域
,或者是民間業者興建專屬於銀髮族居住的老人住宅,只要老人能
集中在特定區域內,社工人員不必一下子跑到東區巷道中的老公寓
四樓,探訪臥病在床的江老伯伯,接著馬上又驅車前往西區田間的
荒廢老宅看看吳老太太多久沒有吃飯了,南來北往的舟車勞頓不但
讓社工人員的流動率過高,一個下午可能才探視二到三位,效率非
常地低,讓有限的長照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益。
只是未來十年、二十年,隨著「第一團塊」的世代逐漸65歲以上,膝
蓋不行了,買菜不方便也不願煮餐,希望有人來照料,可是公家提供
的便宜安養中心名額有限,必須要排隊多時才能進駐;可是民營安
養中心、銀髮住宅價格卻多出至少兩三倍,「便宜擠不進、昂貴住
不起」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像是筆者母親之前居住過台北市興隆路
的安養中心,排隊人數大概都超過200人以上,這已經是北部安養中
心的普遍現象。
不少人觀念中認為安養中心是丟臉的事情,未來需要政府持續製作
吸引人的影片,改變老人不喜歡安養中心的看法。
二、老人共居[3]
三、青銀共居[4]
四、科技輔助
五、與便利商店合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