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0日(四)中午,台灣地區將發生日偏食
我國可見食分因地理位置不同介於0.032~0.174之間,全程可見
(太陽覆蓋率0.69%~8.52%)
儘管食分不大,這邊有三個你需要觀測本次日食的理由
一、2020年代台灣地區可以觀測到的最後一場日食!
你沒聽錯!台灣上一次發生日食是2020/6/21,當時在部分地區還可以看到相當罕見
的日環食,然而,今年4月的日食,已經成為台灣地區在2020年代可以觀測到的最後
一場日食,勢必要好好把握觀測機會。
相較於月食,日食在地球上的投影帶沒有前者來的寬廣,使得對於特定地區而言較為
少見。對於學校及天文教育界而言,在2020年日環食之後,這將是國內於2020年代最
後一場珍貴的實地觀測日食教育機會,相關單位需要提早開始規劃。
而這也意味著,在本次日食之後,各位可以開始著手安排海外日全食之旅了XD
二、極為罕見的全環食(複合日食)過程參與機會
從地球的整體觀點來看,每次在地表上發生的日食類型有4種,分別為日偏食、日環
食、日全食、全環食(複合日食),而這當中又以全環食最為少見。以20世紀發生的所
有228次日食為例,有78次是日偏食、73次日環食、71次日全食、6次全環食,其罕見
程度,可想而知。對於地表上特定地區的觀測者而言,所看到的日食現象則為日偏食
、日環食、日全食這3種。
全環食(Annular-Total),或稱複合日食(Hybrid),指的是當食分極為接近1時,在地
表上看到的月球與太陽盤面幾乎一樣大,而由於日食發生時,月影投射在地表的距離
無時不刻發生變化,使得此時中心食帶經歷了環食與全食的過渡期(臨界點)。但對於
在中心食帶上任一個特定地方的觀測者而言,只會看到環食或全食的其中一種,並不
會同時經歷到兩者。
地球整體觀點的日食類型 地表上特定地區可以看到的日食現象
日偏食 日偏食
日環食 日偏食、日環食
日全食 日偏食、日全食
全環食(複合日食) 日偏食、日環食、日全食
本次發生的日食在地球上即屬於全環食(上次為2013年),雖然台灣僅位於偏食帶,但
整體而言是參與到了本次地球上發生全環食的過程。而台灣上一次參與到全環食的過
程,已經是1909年的事了,此後雖於1912、1930、1986、1987、2005、2013年也有發
生過全環食,但台灣當時皆不在月球的本影、偽本影或半影內,本次機會實屬可貴。
三、太陽黑子活躍期
你可能有聽說,太陽活動現正逐漸趨向活躍期,近期亦不時有耳聞太陽黑子數量增加
的情事。在觀察日食的同時,也是順便觀察太陽黑子的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