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返射式天文鏡焦比之選擇.

作者: cybergenie ((不要看這裏))   2023-11-06 08:26:58
※ 引述《cybergenie ((不要看這裏))》之銘言:
: ※ 引述《cybergenie ((不要看這裏))》之銘言:
: : 目前正在打造自己第一台返射式天文鏡. 但在焦比選擇上有點問題.
: : 我知道焦比愈大的鏡愈暗, 需要 的曝光時間愈久. 但實際上使用, 這兩者差別如何呢?
: : 比方 153F4 + 10mm eyepiece 約 61.2 倍.
: : 153F6 + 15mm eyepiece 約 61 倍.
: : 放大倍率差不多. 我想視角應該也差不多. 是不是只有亮跟暗的差別呢?
: : 我比較希望有一台可以看得清楚行星 (土星與木星), 也能看到些深空 (星雲). 抱歉這樣
: : 講好像滿幼稚的, 我知道沒有任何一個鏡可以大小通吃...但很想知道專家的意見.
: : 153F4 跟 153F6 (或者其它的組合) 那一個較能滿足我的需求呢?
: : 另外, 我年底也許會另外組裝一台 203F4 (預計返台參加吳教授天文望遠鏡DIY營, 過去在
: : 這個時間都是開203F4的規格. 猜想今年也會是), 這個因為材料已經固定所以規格不會變.
: : 所以我手邊就可能會有 203F4 與一台 153. 在這在這些條件之下應該要選焦比 F 多少為
: : 宜呢?
: : 謝謝
: 分享一下結果作出這台東西:
:

: 規格是 153F6. 成本大概 6000-9000 台票. 主要零件是跟跟光學設備廠買回來自己組裝.
: (有些目鏡跟其它東西不是一定非買不可. 我是順便都買齊). 鏡筒是八吋水管 (工廠只肯
: 買整支6公尺的. 結果家裏堆了一堆水管). 杜布森架是從垃圾堆撿回來的IKEA木板自己作
: 的.
: 試拍一下月球 (只有直接拍電腦畫面)
:

: 金星 (153F6 + ASI120MC X3 + 疊圖)
:

: 木星 (154F6 + ASI120MC X3 + 疊圖. 這位老兄已經走遠了)
:

: 抱歉因為技術還有待加強 . 加上新加坡氣候其實不適合觀星. 最近雨多, 常常都是陰天.
: 肉眼能見的天體就那三五個. 要有好的效果要碰運氣.
: 現在目標是抓最近來訪的土星..上次大衝那天有用目鏡看到. 但那時還不太會用攝影機.
: 沒抓到很可惜.
: 下一步打算給杜布森架加上動力. 用伺服馬達帶動作微調. 再下來看有沒有可能來自製一
: 個導星系統.
一轉眼八年過去了。這些年發生了許多事,在新加坡研究局因不配合上級違法作為而被離
職。 因為被診斷出可能有潛在的心肌梗塞而減肥 了12公斤順便開始練長跑(半馬達成朝
全馬邁進)。二度移民舉家搬到美國, 到了北加下飛機35天後就被裁員(望著一貨櫃才
剛運到美國的家當不知何去何從的心情很絕望)。拚了命在60天之內找到在美第二份工作
搬到了南加,才安頓好又搞上S386法案抱團跟美國政治人物對著幹了兩年。之後又無端搞
上政治疫苗事件..總之,這就是人蔘啊...
介紹一下,這是最新完成的七號機。203F1000

(為了看星星,買房子時特地選了一個有空曠草地低光害的地方)
大致上是用3D Printing 製作部件。這應該算是一種進化吧,之前都是用紙版保麗龍水管
等小朋友勞作材料製作… 一頭栽進的業餘業餘天文望遠鏡製造的領域本來就是因為跟小
朋友一起做勞作搞出來的^^只是3D Printing本身也是一個大坑。這些年也花了不少精神
在裏頭。
機體基本上是參考這個設計
https://www.thingiverse.com/thing:2492121
外觀看起來差不多,但細節被魔改了一塌糊塗。大致上除了公制跟英制的轉換以及原始設
計中一些我覺得不理想的地方,包括 focuser, primary mirror cell, second mirror
cell, spider filter wheel 等等需要改善以外,也為了日後的機動化需要預留的空間作
了許多改動。
Focuser:
原始設計本來是參照這個
https://www.thingiverse.com/thing:2658607
但是效果很不理想。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3D列印的成品表面不夠平滑。另外, 3D列印的
齒輪磨損的也非常快,精確度也很差。使得對焦的過程非常不順利。因此,我重新設計了
focuser。大致上是使用GT2 齒輪以及皮帶組加強了結構的鋼性以及精確度。另外,可以
置換的tube讓切換攝影機以及目鏡的操作更為順暢。

Primary mirror cell:
忘記照相了,又不想拆鏡子,所以用設計圖代表。

原始設計中只有一個 三叉的賓士符號結構用來支撐鏡體。 這樣的設計顯然對於鏡體的穩
定性要求是不足的。雖然用3D列印的東西本身穩定性就好不到哪裏去,但是我們本著精益
求精的精神能夠改善就改善。設計的參數是使用 PLOP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Late_OPtimizer) 來計算取得。使用6點懸吊的固定
方式來穩定鏡體。這裡最大的問題是, 3D列印材料的結構穩定度不好預估。只能先把它
給印出來看看之後有什麼問題出現再見招拆招。
Secondary mirror cell and spider
這兩個東西我把它作在一起。其實結構很簡單,就是改成可以用三個螺絲來改變鏡子的角
度。這裡最大的問題是,鏡子的角度雖然可以很精確的調整,但是它本身會切向平移。也
就是鏡體的角度雖然不變,但是位置會改變。我還沒想出什麼方法可以解決。

相機部份本來也想本著DIY的精神自己動手作。或者拿現有相機拆了拿來用。畢竟光學影
像這算本行應該不難。但是後來發現要作到跟現有天文軟體相容的難度大了一點。
Filter Wheel 就拿現成3D列印檔案改一下介面印出來就好了。

第一次試拍Jupiter 使用Luminance Channel(沒有疊圖,直接抓 FireCapture 畫面),
使用的相機是二手 ASI 1600 MM Pro。雖然是灰階圖,但是比起之前拍的細節出來很多
。8吋鏡果然勵害。

把小朋友推坑。半夜去 Palm Spring National Park 看星星… 這小朋友五歲的時候我用
文具店買得到的紙管跟放大鏡幫她做了第一隻望遠鏡。 如今都要上高中了…

接下來可能就開始作電機部份。基本概念是用這個尋星鏡拿掉目鏡加攝影Sensor魔改的電
子尋星鏡,訊號用 Raspberry Pi計算。 取得兩個時間差的星體大略位置之後,計算
Affine Matrix得到相對位置,再傳到 Arduino 上面控制步進馬達去調整主鏡的方位。想
法很簡單但是這堆東西已經在工作桌上擺了兩年了

順便問一下。台灣有人在玩 EME 的嗎?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arth%E2%80%93Moon%E2%80%93Earth_communication
作者: cloudworld (艾利歐特)   2023-11-06 21:24:00
作者: greeddeer (騎鹿亡羊)   2023-11-06 23:33:00
推 好猛
作者: dinopalm (Dino)   2023-11-06 23:39:00
請收下我的膝蓋
作者: babyface1977 (風小呆)   2023-11-07 12:21:00
只能推了,強
作者: tyyouth (阿楊)   2023-11-07 12:47:00
跪著看
作者: sqr (發查它)   2023-11-07 13:29:00
專業推
作者: Wangdy (蒙古人)   2023-11-25 10:33:00
猛耶!
作者: crazyjonas (奇異果)   2023-12-02 16:45:00
好猛
作者: linbryan (bryan )   2023-12-13 23:50:00
看你要拍什麼.小口徑2寸電機是不是較簡單.不過程式設計要強點.zwo see star可參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