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只是想來寫點字,但在此之前我先節錄南師解說楞嚴經中的一段內容。我看楞嚴
經也有段時間了,其實眼尖的朋友會發現,我在文章中會不經意提出"心物一元論"
跟"七處真心",目的是希望除了談論自身經驗跟想法外,也能將經典上好的知識分
享給大家。
然而現代人追求法門都喜歡誇張、快速有效的,如果不夠誇張、強效就覺得此法無
所用處。我也深知這時代的人性,但我的文章不能走這個風格,原因是我走的路是
老老實實地面對自心,如果連寫文章都要加油添醋,那可就矛盾囉!
人在走路,能同時往左又往右嗎? 不行,要同時往左又往右的人只會駐足不前而已。
若以這樣的狀態來修行,那會變成如陀螺般一樣原地打轉了吧。
不過換個角度思考,以煽動大眾蠱惑眾人的心態來修行,今天只要隨口虎爛,裝個
好人,或許會有不同的結果,這個結果可能是短期間擁有很多追隨者,但眼見所感
未必真實,今天以不正當的心態才面對眾人,他日必定遭受苦果。所以論修行還是
老老實實用心體會穩當點。
擷取南懷瑾說楞嚴經中的一段
世間一切學問,大至宇宙,細至無間,都是為瞭解決身心性命的問
題。也就是說:都是為了研究人生。離開人生身心性命的研討,便不
會有其他學問的存在。楞嚴經的開始,就是講身心性命的問題。它從
現實人生基本的身心說起,等於是一部從心理生理的實際體驗,進而
達致哲學最高原理的綱要。它雖然建立了一個真心自性的假設本體,
用來別於一般現實應用的妄心,但卻非世間一般哲學所說的純粹唯心
論。因為佛家所說的真心,包括了形而上和萬有世間的一切認識與本
體論,可以從人人身心性命上去實驗證得,並且可以拿得出證據,不
只是一種思想論辯。舉凡一切宗教的、哲學的、心理學的或生理學的
矛盾隔閡,都可以自其中得到解答。人生離不開現實世間,現實世間
形形色色的物質形器,究竟從何而來了這是古今中外人人所要追尋的
問題。徹底相信唯心論者,事實上並不能擺脫物質世間的束縛。相信
唯物論者,事實上隨時隨地應用的,仍然是心的作用。哲學把理念世
界與物理世界勉強分作兩個,科學卻認為主觀的世界以外,另有一個
客觀世界的存在。
這些理論總是互相矛盾,不能統一。可是早在二千多年前,楞嚴經便
很有條理、有系統地講明心物一元的統一原理,而且不僅是一種思想
理論,乃是基於我們的實際心理生理情形,加以實驗證明。楞嚴經說
明物理世界的形成,是由於本體功能動力所產生。因為能與量的互變,
構成形器世間的客觀存在,但是真如本體也仍然是個假名。它從身心
的實驗去證明物理世界的原理,又從物理的範圍,指出身心解脫實驗
的理論和方法。現代自然科學的理論,大體都與它相吻合。若干年後,
如果科學與哲學能夠再加進步,對於楞嚴經上的理論,將會獲得更多
的瞭解。楞嚴經上講到宇宙的現象,指出時間有三位,空間有十位。
普通應用,空間只取四位。三四四三,乘除變化。縱橫交織,說明上
下古今,成為宇宙萬有現象變化程序的中心。五十五位和六十六位的
聖位建立的程序,雖然只代表身心修養的過程,事實上,三位時間和
四位空間的數理演變,也說明了宇宙萬有,只是一個完整的數量世界
;一點動隨萬變,相對基於絕對而來,矛盾基於統一而生,重重疊疊,
所以有物理世界和人事世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存在。數理是自然科學的
鎖鑰,從數理之中,發現很多基本原則,如果要瞭解宇宙,從數理中
,可以得到驚人的指示。目前許多自然科學不能解釋證實的問題,如
果肯用科學家的態度,就楞嚴經中提出的要點,加以深思研究,必定
會有所得。若是只把它看作是宗教的教義,或是一種哲學理論而加以
輕視,便是所有學術文化界的一個很大的不幸了。
這一段寫得真的很棒,南師謝謝您。這段的內容就是以前我常問他人"實修了嗎?"
其實我並非是要質疑他人,而僅僅是想表達若無一步一腳印的實修,今天談論的各
種假設,也許只是想像吧。當然先不論有無實修經驗,又是否自身經驗與經典上的
內容相同與否,我都認為先別去否定經典內容,也並非表達不能去懷疑其內容。
我僅認為應不斷學習研究,並同時如實鍛鍊一次,經過時間累積,最後將原先概念
及大成後,把更新過的好思想傳遞下去,這樣存在古老典籍中寶藏才不會消失。
會這樣說,是因為有種特別的流傳,這流傳是說也許楞嚴經是最先消失的佛學典籍
這樣好的經典如果就這樣平白不見,可真是讓人氣餒呀。
不過每個時代都有相對應偉大、俱影響力的文學,這些文學可以流傳多久,套用八
卦易經的概念,勢必都擁有相對應的氣數,該消失的必定消失,但一個偉大的文學
消失,必定會有另一個新時代的偉大文學誕生,就算擔心但還是一切隨緣吧
說到氣數,就無聊談談人類這種生物可以存活多久,在某些經典上提到,成就了某
些境界的大德,其壽命可以超越千年,換言之我們以為的人類生存了幾千年之久,
在這些領域的生命看來,可能只是一瞬間而已。然而現代科學實在無法證明這種形
態的生命是否存在,站在科學的角度,我們實在可以把這種荒唐的思想典籍丟棄。
不過到底要相信流傳已久的說法,還是相信現代科學的驗證手法都行、都是個人選
擇,但我建議在聽信或是否定之前,請檢視自己是否有辦法靜下心好好地暢讀經典
若能,也許就會清楚知道在這邪師多如恆河之砂的時代裡,楞嚴經是一本能清澈人
心的經典。
內文:
過去我透過某些道家的知見,將所有法門分成四種。
- 精鍊氣 (金火運行)
- 收斂氣 (水木運行)
- 交換氣 (金木運行)
- 感應氣 (中土運行)
這邊的氣可稱作是一種能量,但能量分類太多種,有分先天跟後天,五行生剋,內
在外在等等,這些是形而上的各種說法,回到形而下的部分就以食五穀之氣為統稱
了。而板上朋友討論的靈界或是遠古時代的故事,這大多都由感應、交換外在之氣
後,才產生超越現實生活中的思想。
以我這套系統來談論的話,我都會建議先去了解何為交換感應氣的修行辦法,並透
過工具書(比如說易經、風水、各家修道書,宗教信仰等書籍)一點一點比對。這樣
便能找出一條簡單又方便的修行路子。
而比對資料久了,我自己的感覺是,無論書籍上的內容,或先學闡述什麼偉大的道
理,其實只要懂得先把塵世間的責任完成,煩惱平息,那麼很多智慧就會從內心深
處跑出來。
以佛家來談的話。
人道已了、無所煩惱就是定,而後一舉一動合乎自然不造作,就是慧。定慧能了、
能夠合一,接下來就會有新的煩惱,那就是煩惱著"他人的煩惱"囉!!所以阿羅漢定
慧為啥比不上初發心的菩薩,原因是就算初發心的菩薩不懂那麼多,但初發心的菩
薩有強大的信念,就算累也要勇往直前,為眾生造福,那要不要追求解脫,是否要
知曉世上一切道裡也不在重要。因為一念之間,念念相續之間,每天六萬個念頭裡
都是想著如何讓他人幸福,這樣境界真得很了不起。
我們應當期許自己能達到這個境界,無論經過多少世代,勢必達成。這一次少作一
點,下一次就多作一點,反覆地累積善因,這才是簡單的路子。追求的想要用現有
的文字去詮釋這個宇宙.... 那只是小學生在練習填充題而已。不是踏實的修行路。
順逆之間在於和氣這篇文章,是我透過猶太人的思考模式概念,再融合我自早先接
觸靈的體驗,運作易經八卦的完整系統,期許自己未來可以把兩個世界的變化,一
點一滴地寫後學知道,讓後學不要因為迷網而掉入了無形世界的陷阱。
(地火明夷就是這個無形世界的陷阱,看到你們一個一個跳進去,我其實是很擔心
的。說些反諷的話不過就是藉機罵醒你們而已,否則你們那肯動腦去思考呢?)
修行五次序
1.透過五感感受物質世界
2.運用六感以上的覺知感受物質世界與無形世界的交接處
3.超越六感,進入某" "。
4.將以上三者經驗進行統整。
5.同新回歸物質世界,將心與物統合為一。
我要講的是第三點中的其中ㄧ個概念"靈界相通"。
最後還會談到三種易經思考的概念。
先這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