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charlott30 (Elixir)》之銘言:
: 如果求死就是想要不再有感覺
: 但死後還有靈魂 也就是還是會有感覺
: 想要沒感覺 完全化為烏有的話
: 是不是要魂飛魄散才有可能?
: 要怎樣才能魂飛魄散呢?
: 不想有感覺也不想再投胎
: 只想完完全全的消失在這個宇宙當中
http://tripitaka.cbeta.org/T02n0099_041
雜阿含經(一一二五)
世尊告諸比丘:「有四種須陀洹道分,親近善男子、聽正法、內正思惟、法次法向。」
對佛弟子來說要想了解佛法重要的必要條件是親近善男子、聽正法,
如果只是自修佛教經典卻不親近善男子、聽正法這是錯誤的修行方法。
http://tripitaka.cbeta.org/T02n0100_005
別譯雜阿含經(一〇二)
一時,佛在優樓頻螺聚落,泥連河側菩提樹下,成佛未久。佛於樹下,獨坐思惟,而作是
念:「唯有一道,能淨眾生,使離苦惱,亦能除滅不善惡業,獲正法利,所言法者,即四
念處。云何名為四念處耶?觀身念處、觀受念處、觀心念處、觀法念處。若人不修四念處
者,為遠離賢聖之法,遠離聖道。若離聖道,即遠離甘露。若遠離甘露,則不免生老病死
、憂悲苦惱。如是等人,我說終不能得離於一切諸苦。若修四念處,即親近賢聖法者,若
親近賢聖法,即親近賢聖道。若親近賢聖道,即親近甘露法。若親近甘露法,即能得免生
老病死、憂悲苦惱。若免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如是等人,即說離苦。」
只有修四念處才能斷除所有煩惱走向涅槃、
不修四念處就沒辦法斷除所有煩惱走向涅槃、
因此佛弟子必須親近善男子、聽正法、依照善男子教導的正法修四念處
才能斷除所有煩惱走向涅槃結束輪迴。
禪修就是將心的注意力集中在固定範圍內,
如果心胡思亂想就將心拉回固定範圍內。
禪修久了心的注意力就會習慣待在固定範圍內不會胡思亂想這就是入定,
入定的時候心不會胡思亂想(例如性幻想),任何煩惱都不會生起。
所有禪修方法可以分成兩大類,這兩大類就是奢摩他和四念處。
奢摩他的禪修所緣是固定不變的概念法,
四念處的禪修所緣是當下不斷剎那生滅的五蘊具有無常、苦、無我的特性,
修四念處的活在當下就是當下的受、想、行、識覺知過去前幾剎那的五蘊。
修奢摩他入定時可以暫時克服煩惱(例如欲求不滿),
不過只有修四念處可以徹底斷除所有煩惱。
舉例來說,當一個男人幻想美女時,
美女的外型、身材曲線、三圍、胸部的罩杯是概念法,
這些概念法沒有剎那生滅、無常、苦、無我的特性所以不是修四念處的禪修所緣,
幻想美女的貪心剎那間生起又滅去,具有無常、苦、無我的特性是修四念處的禪修所緣。
根據南傳阿毗達摩心無法覺知自己,但心可以覺知過去前幾剎那的心,
因此所謂的修四念處覺知貪心其實是修四念處的智相應善心覺知過去前幾剎那的貪心,
也就是當下智相應的受、想、行、識覺知前幾剎那和貪相應的受、想、行、識,
不是五蘊之外還有個心在覺知五蘊。
修四念處必須依照"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之次第。
以馬哈希四念處禪修方法為例,
馬哈希四念處禪法坐禪的主要禪修所緣是覺知腹部的起伏,
五蘊的其它部分是次要禪修所緣。
修馬哈希四念處禪法時一開始只會覺知到腹部一直不斷起伏,
一開始無法清楚覺知腹部起和伏的過程中有什麼變化,
在這個階段還無法清楚什麼是諸行無常。
正念增加後會更清楚腹部起伏過程中移動的感覺不斷變化,
但會誤以為這些感覺連續,
這個階段已經比較清楚什麼是諸行無常。
但無法覺知各種感覺的剎那生滅,
這個階段無法了解什麼是生滅法。
下大雨的時候如果不仔細看會誤以為雨水是連續直線,
不過如果近一點仔細看就看清雨水是一滴一滴落下不是連續直線。
同樣的道理正念不夠的人會誤以為腹部移動的感覺連續,
修四念處正念增強後會破除錯誤的連續性概念,
體驗到腹部起伏移動的感覺不連續分成很多小段,
一個移動的感覺剎那間生起又剎那間滅去,
之後下一個移動的感覺又剎那間生起剎那間滅去。
所有的感覺都是不連續,不斷在剎那生滅具有無常、苦、無我的特性,
因此在這個階段會體驗到"諸行無常,是生滅法。"
不斷覺知各種感覺的剎那生滅及無常、苦、無我後,最後心不再覺知感覺的剎那生滅,
轉而覺知不生不滅的涅槃,體驗到涅槃的寂滅之樂。
據說這種快樂超過所有其他快樂,
因此佛經描述這個階段是"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至於修入出息念覺知氣息的入和出這是覺知人為定義的概念法,
自己必須定義入和出兩個方向,
然後不斷注意氣息的方向是入還是出,
在氣息入的時期氣息入的方向連續不變,
在氣息出的時期氣息出的方向連續不變。
氣息的入和出是人為定義的概念法,
沒有剎那生滅及無常、苦、無我的特性,
所以不是四念處的禪修所緣。
所以修入出息念是藉著專注氣息的入和出然後發展出穩定的禪相,
禪相穩定後就專注禪相進入初禪(安止定)。
在修入出息念證初禪後可以捨棄初禪出安止定,
修四念處覺知當下五蘊剎那生滅及無常、苦、無我。
或是在證得更高的安止定後出安止定,
然後修四念處覺知當下五蘊的剎那生滅及無常、苦、無我。
如果不出安止定
然後修四念處覺知當下五蘊的剎那生滅及無常、苦、無我,
這樣最多只能證得四禪八定無法證得內觀智慧和道、果、涅槃。
只有修四念處覺知當下五蘊的剎那生滅及無常、苦、無我,
才能證得內觀智慧和道、果、涅槃。
以下有適合台灣修四念處的相關網頁
http://mbscnn.org/newslist.aspx
http://ebooks.dila.edu.tw/series/WZK/books
https://www.udaya.dhamma.org/zh-tw/
https://www.mahasati.org.tw/home/index.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