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frela (一日三省吾身)》之銘言:
: ※ 引述《banana321 ()》之銘言:
: : 我想請問有關捐款問題,從小我家窮,父親早逝,母親殘障,長期10多年有接受社會善心
: : 人事和家扶幫助和政府的幫
: : 助,然而我在畢業後,有感於以前接受別人的幫忙,現在我有工作,也要幫忙別人,所以
: : 開始認養家扶的小孩,之後自己經濟有在改善,有在多認養一個。已經持續認養10年了。
: : 小小的問一下,這樣認養的行為屬於於“還”,還是積功德或是福報(可能不一定是功德
: : ),我認養家扶小孩出發點是以前就給家扶幫助10多年,直到停扶,現在有能力要幫助別
: : 人,但是有時腦袋會打到,我會告訴自己我
: : 已經有幫助家扶了,所以廟宇或是其他社福機機構,就不捐了(1方面是錢的考量)
: : 謝謝
: 您好,
: 這裡先做些字詞的定義和解釋。
: 德,是形容人的素質或者事物品質的單字。
: 德的字形本意為「心、行之所值」,是關於人們的心境、行為與什麼水準或什麼狀態相當的判斷。說某人具有某德就是說某人在某一評價空間中到達哪裡或站在哪裡,說某德(如清德、和德、上德、下德)什麼樣就是說到達相應位點的行動者的行為表現會是什麼樣。(出自維基百科——德)
: 凈空法師說:功是修行的功夫,德是本性的德能,所以修行功夫的品質修得很好,就是有好功德,或者可以說戒定慧或十善業修持得很好,即是有功德的意思。
: 而福字,本身有幸福,庇祐,富貴的意思,所以福德可以解釋為令人幸福令人富裕的行為或想法,所以布施,勸善,說好話,助人為善,是有福德的行為,說難聽的話,惡言惡語,佔人便宜,阻止別人行善,就是扣福德的行為。
: 禪宗認為:功德在於「修行的所成」,明心見性,才有功德;福德只是善業善報,並非完全等同於功德。即是說,功德和福德不是斷然分別的,通常所說的兩者是相同的含義,而偏重於世間福報者,多說福德,偏重於出世間福報者,則言功德。(出自維基百科——福德)
: 而您有提到的債的問題,債是源自因果的關係,今日受人恩惠,就欠人一筆債,日後早晚得還回去,拿了人家一百塊是因,日後還人一百塊是果,人世間的很多關係都是這種情況,如父養子不求回報,子長大後,可能父殁,而子無法奉養回報回去,下輩子輪迴可能就父轉子,子轉父,子養父回報回去,這是好的債的回報。
: 夫妻間常有此情況,妻常受夫家暴,怎麼打,都打不走,待妻過去世打夫的拳頭數打夠了,妻就想通,毅然決然地離開夫,這是惡的債的了結。
: 千萬不要以為自己不求回報的布施,這個布施就不會回報,只要給出去的,早晚一定會還回來,不是這一世,也一定是未來世會還回來。
: 比如說,一位大明星,拍幾張照片,就賺進幾百萬的代言費,他可能在過去世的災荒年,把自己的家產全部布施出去,今世才會得到相好貌美的回報,才會得到過去世被他救過的人狂熱地擁戴,救命恩人吶,怎麼不會讓曾受恩的人擁護呢?
: 同樣的,如果有人這輩子一直被自己的親人或朋友或同事找麻煩,也是自己曾找過他們麻煩,仇未消解前,如何為親?這也是債的問題。
: 債就好像一種能量的轉移,善的能量轉出去,一定有一天會轉回來的,惡的能量當然也是。
: 照您所述的,本人大略瞭解如下,您參考,
: 捐錢給慈善基金會,是布施,是勸善,是與人有福的行為,是有積福德的。
: 至於功德,則和您捐獻前和捐獻後心理和行為有關,這得您自反思了,也和您修行的功夫有關,我不方便定義了。
: 至於債,您之前困頓時,是過去有欠您的人,透過基金會來還債給您,您現在好過一點了,再透過基金會還債給您過去有欠的人,還債是好事,欠債越少,人生會越輕鬆,找麻煩的人會越少,也是好事,至於您不想捐其他團體,是因為您目前並沒有欠他們,所以根本不會想捐。
: 您所提的功德福德債務,三者它們有各自的定義範圍 有的部份有重合,有的部份沒有,端看您如何定義和解釋,不過飲水思源,知恩圖報是一種很好的行為,我個人非常讚賞您的行為。
人和人之間的確有很多緣份的問題 和你沒緣份的人
即便你講的話很中肯實在 也拿出一些證明 他也不會聽你的
不管社交或做生意等其實都有這種現象 沒緣的對方就是不會理你
提供正確的觀點或有利的條件也沒什麼用 然後他會跑去聽另一個人的
只相信自己的感覺就對了 譬如業務命或老闆命 背後要有大量的善緣支撐
如同您講的 過去有當過大善人開倉賑災之類 有這類的因緣生意才做得起來
明星也是這種現象 人緣是來自大量的善緣 背後沒那些東西 怎麼努力都不會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