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業力生死學(二) :印度靈魂觀與佛教轉生觀

作者: forelance (作夢都會笑)   2020-07-09 03:29:40
業力生死學(二) 附錄: 印度輪迴觀與佛教轉世因緣略述
因題目關乎深奧課題,此篇只能算是附錄簡略帶過
六道初探:
古印度的史學和神話是長期和政治掛勾的,六道輪迴並不是佛教原創,佛教本身繼承了
古印度許多的思想上,進而創新的沙門主義。
我們先回到古印度時期:
雅利安人入侵古印度大陸,將達羅毗荼人驅趕到南方或變成賤民,因而開啟了吠陀文化,
種姓制度成為統治者的政治工具。
(按照納粹的學說,印度貴族和北歐和德國人都屬雅利安血統)
等級職業世襲,階級不流通的種姓分為:
婆羅門(雅利安僧侶貴族)、
剎地利(雅利安軍事行政貴族)、
吠舍(雅利安自由公民)、
首陀羅(非雅利安基層勞動者)、
賤民(非雅利安賤民、不可接觸的人)。
有關輪迴觀的雛型,是西元前16世紀的吠陀時期五火二道。
吠陀時代崇尚火葬和火供祭祀,和閻摩天冥神信仰結合形成五火二道的輪迴觀,
五火是指死後再生的五個狀態:
火葬靈魂飛升入月;成雨入地生成食物;被吃下肚成精子最後入到母胎。
即由"人→靈魂→雨→食物→精子→人",形成輪迴理論。
而二道是指神道和祖道,神道是指回歸天道(梵),祖道就是再次投胎到原界,然而投胎到
哪一道是依據平時的修持和祭祀火供,這些儀式都把持在雅利安菁英的手裡。其中更只有
雅利安為主的前三階級可以輪迴,稱為再生族,首陀羅和賤民被稱為一生族,人死如泥。
婆羅門奧義書時期後來又鞏固輪迴觀形成三道四生,原本的兩道加入了地獄道、生命狀態細分
為胎卵濕化生,並將業力觀結合,然而這樣的業力觀是以婆羅門為主體利益者,包含到後期
完備成天、人、鬼神、畜生等論述,尤其以前兩階級為主,拿到梵我合一的門票。
而佛教和漢地的閻羅王和冥界體系,受到了古印度焰摩天的信仰影響,根據吠陀的記載,
閻摩是第一個死亡,到達天界樂土的凡人,因此,祂成為亡靈的統治者。
關於地獄和冥界,在末篇談到孤獨地獄和地縛狀態會再補述。
佛教的六道輪迴最早文獻記載於犢子部,據《大毘婆沙論》記載,原本五道中歸天道,
原名阿素洛,素洛指天人,阿素洛意指無天人的德性,另設阿修羅道。到了大乘又另外
將阿修羅細分於其他道。
婆羅門教三大特性:
˙吠陀天啟(梵Brahman)
萬物本源以及所有的規則皆來自梵(終極實在)
˙祭祀萬能(凡人宿命)
˙種性至上(天人種)
早期梵我合一示意圖:
https://i.imgur.com/rNXoNk5.jpg
印度教不二論梵我不二系統圖:
https://i.imgur.com/LwXhk3N.jpg
古印度對於靈魂的觀點和中土非常不一樣,對於真我意識的本質有深度探討,而佛教在
文化思想上也繼承了部分觀點特色。
古印度認為人由地水火風四大和合而成,由此產生意識,西元前16世紀開始的吠陀時代,
認為風的流動進入了神我(梵語purusa,原人、神我之意)因此產生了意識。
https://i.imgur.com/EPJp2IN.jpg
原人圖:婆羅門數論派學說-佛教稱為雨眾外道 ,最早於摩訶婆羅多經典有大量記載
人識以氣息存在,呼吸是靈魂的載體,這樣的思想傳承到沙門時期 (約西元前6或5世紀)
在佛教認為呼吸和體溫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呼吸法門如數息觀在印度瑜珈派和佛教的
禪定法門中,是十分重要的基礎。佛教對於死亡的定義和現代醫學不一樣,醫學的界定
是腦死,而佛教是以體溫判定,然而判定的方法並沒有一個主要共識。
註:壽暖識三者,來者同來去者同去。
體內氣變強烈為風大,風大偏增如氣入體,呼息生暖,體以載命。
佛教和印度教否定靈魂與肉體可截然劃分為二之想法,而是探討相對純性意識本質,
如佛教發展中唯識學派阿賴耶識的學說。
佛教: 一切法無我;因緣合和則生,因緣消散則滅
《異部宗輪論》記載早期輪迴學說:
無明、我愛、業力(以及死前明利心)三個開展出新的五蘊,新的五蘊集合體使你誤以為
與過去有直接繼承關係,這是認知誤解(無明),因此早期佛教是針對無明為主來解脫輪迴

這是來自原始佛教的無流轉學說(特別是化地部),輪迴中沒有一個真正的我,一個不變的
靈魂。
《雜阿含第三三五經》: 此陰滅已是異陰相續,除俗數法。陰同蘊,趣指走向、走入;
數指數取趣,也叫補特加羅(眾生假名)。說一切有部的假我說,在六道中無盡生滅輪轉

註:婆羅門阿特曼、原人學說、希臘哲學以及基督教是支持靈魂不滅說。
柏拉圖哲學以及西方宗教是以本質主義為主,造物主把混亂組成秩序實體來使事務存在。
佛教哲學是非本質主義,因緣生滅,緣起性空,法無自性。
世間沒有一個事物是獨立不依存而實有。
到了部派期開展出有流轉學說,例如經量部一味蘊,其根據《中阿含第九七經》、
《長阿含第三經》,佛說投胎過程中,識進入受精卵才會成長,因此推論得到新的五蘊
之前有一個識的存在。經量部是大乘佛法諸多理論前身(阿賴耶與種子薰染學說),參考
《瑜伽師地論》記載。
阿含經的識神,到了唯識派成為阿賴耶學說(異熟識、第八識),唯識派主張我們轉生的業力
之因緣(識神因緣)是習氣,識神和習氣互為因果運作,創造我們下一個識。
《成唯識論》:異熟習氣為增上緣。
習氣的薰染有善惡,可引發人的善惡行為使得眾生無法究竟真相產生無明、我執和煩惱,
識神則是無記(非善非惡)。
註: 阿賴耶與習氣不是倉庫與種子的關係,而是習氣的另一種面向:
《成唯識論》指出,本識中可以被影響的功能稱之為種子 (不一不異,萬法唯識)
原始佛教輪迴觀: 斬斷根本無明入涅槃
無 明
↗ ↘
轉 世 ← 業力煩惱
唯識輪迴觀:
識 神 → 習 氣
↖ ↙
境 界
識神習氣相互為因果,淨化習氣產生新的習氣進而產生新的境界,新的境界灌注新的識神
(善循環)
善循環:
世俗習氣 → 阿賴耶識神
↑ (成為)
(代替) ↓
成佛事業 → 大園鏡智
此篇涉及的議題十分艱深,在這只是簡略帶過,關於婆羅門思想以及梵我和無我的比較可
參考之前的文章後半段:
https://www.ptt.cc/bbs/soul/M.1568450832.A.73D.html
或另外參考Buddhism版 chuit大 :淺談佛教「補特伽羅」理論系列文
作者: RE10205283 (曌天)   2020-07-09 07:20:00
作者: newman2001 (mgs)   2020-07-09 08:14:00
作者: Mian1997 (免)   2020-07-09 08:59:00
現在佛教徒也都在迷信民俗信仰的因果報應說,自誤誤人叫不醒了。
作者: geordie (Geordie)   2020-07-09 09:42:00
"世間沒有一個事物是獨立不依存而實有"說的真好
作者: purue (purue)   2020-07-09 20:49:00
看來只有雜阿含最接近佛說 其他都汙染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