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問卦] 孟德爾是不是PPT做不好所以被埋沒的八卦

作者: NoPTT (一角兩角三角形!)   2019-07-05 21:21:25
※ [本文轉錄自 Gossiping 看板 #1T5q3w-f ]
作者: jfsu (水精靈)
標題: Re: [問卦] 孟德爾是不是PPT做不好所以被埋沒的八卦
時間: Sat Jun 29 18:44:07 2019
※ 引述《loser116 (魯蛇夭夭陸)》之銘言:
: 國中生物課學到孟德爾的豌豆實驗的時候
: 就算當時再無知也都明白 這是很了不起的實驗成果
: 很難想像在那個對生物遺傳知識那樣貧乏的年代
: 孟德爾的實驗發表後 居然沒有獲得什麼迴響
: 明明應該和同年代的達爾文享有一樣地位的孟德爾
: 卻只能這樣留下了不起的研究然後默默無聞的離開人世
: 有沒有孟德爾的研究在當時不被重視的八卦
: 是不是因為發表的時候POWERPOINT做得很爛
: 沒有人聽得懂的八卦?
很多科學家(馬克士威的電磁理論、普朗克的量子理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提出的
理論都是超前當代太多、太創新、太前衛了,保守的物理學家們根本無法接受。
孟德爾的論文完全異於當時的生物學常識,他將實驗結果的數據進行統計性處理,
在簡化過後推論出結論。一般而言,要把所有的結果列舉出來,並輔以龐大複雜的
論述才行。
ps.大家可以去下載他的論文(英譯版)來看看...精彩絕倫啊 (bd゚∀゚)
搜尋keyword:
《EXPERIMENTS IN PLANT-HYBRIDISATION》 BY GREGOR MENDEL.
底下來聊聊孟德爾的八卦~~
孟德爾(Gregor Johann Mendel)是奧地利遺傳學家,他從豌豆雜交實驗,發現豌豆
特徵的遺傳具有法則性。
1832年的某一天,在奧地利海因贊村的一座果園內,十歲的孟德爾正幫忙父親嫁接果樹。
父親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果樹栽種與嫁接達人,附近的果農經常向他請教。孟德爾從小
就跟父親學會了各種農活,讓他掌握了不少植物栽培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識。
一日他,他問父親:「將蘋果樹的枝嫁接到桃樹上,為什麼能長成粗壯的枝幹和
香甜的果實呢?」
「孩子,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可能是『樹木的本性』,也就是人們稱為『遺傳』
的那種性質吧!」
「『遺傳』?究竟『遺傳』是什麼呢?」孟德爾眉頭一皺,覺得事情並不單純。
童年的嫁接經驗和對農作物的觀察,這些生物的遺傳現象在孟德爾幼小的心靈裡
烙下了深深的印記,對他成為舉世聞名的遺傳學家影響極大。
雖然孟德爾在中學時成績出類拔萃,但生活卻是極其辛苦,有時不得不勒緊褲帶、
餓著肚子上課。然而,他的父親因一次意外受到重傷而無法工作,全家的經濟陷入
絕境。
孟德爾曾經寫道:「沒天理、不姐寺、莓勝算、銀不了、盡梨了!為此焦躁不安,
苦惱湧現,面對未來的悲慘,日以繼夜永無安寧......。」
16歲那年,孟德爾連學費也繳不出了,他只好找了一份家庭教師的工作,以工讀
方式來完成學業。三餐不繼,加上還得負擔家裡的經濟,終於使他患了一場大病,
不得不休學在家靜養。1840年,校方以他平時表現優異、不需要補考而特准他畢業。
由於家境的困苦,使他無法繼續升學。為此,他陷入了苦惱之中,終於又讓孟德爾
病倒了,只好留在家中養病。他的妹妹不忍心看到哥哥中斷學業,便將自己的嫁妝
作為他升學之學費,使孟德爾得以重返校園。
常言道:「態度決定一個人的高度,格局決定一個人的結局。」但對孟德爾而言,
卻是「口袋的深度決定了饑餓的程度,一個人的境遇決定了所選擇的職業。」在大學
期間,他常因節衣縮食導致營養不佳而生病,但他憑著堅強的意志克服一切。
1843年,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之後在一位教授的推薦之下,進入聖湯瑪斯奧古斯丁
修道院(Augustinian St Thomas's Abbey)成為修士。4年後,他由神學院畢業,
被派到教會去擔任神父的職位。由於神父的工作需要面對人們悲慘痛苦的一面,
內心陰影面積大到無法承受這樣的精神壓力,孟德爾覺得自己更適合作學問和教書。
一年之後,神學院院長便把他轉介到一所新成立的高級中學,成為約聘的代課教師。
由於孟德爾在學生時代就當過家庭教師,這份新的工作十分適合他。不但教學經驗
豐富且認真負責,深受學生們的歡迎。1850年,孟德爾接到學校的通知,要他去參加
教師聘用考試,及格後可以升為正式教員。只不過,靠著自修而來的知識是無法應付
考試所需。他所擅長的物理學倒是沒有問題,但生物學卻是慘不忍睹。
考官對他回答試題的評價:「答案跟小學生一樣!」
不過,物理學的考官認同他在自然科學的潛力與才能,建議院長讓孟德爾到大學進修。
就這樣,近30歲的孟德爾便來到維也納大學當起學生。在維也納大學,孟德爾跟著
都卜勒(Christian Doppler, 奧國物理學家、數學家,發現都卜勒效應)學習數學和
物理學;生物方面,他在弗朗茨‧昂格爾(Franz Unger)下面,研究植物學。
完成大學的學業後,孟德爾回到布魯恩的一所專科學校任教,他在那裡工作了14年。
期間,他曾參加教師資格考試,很遺憾,結果還是不合格。雖然他未取得正式教師
資格,生物學知識也不深厚,但就是因為沒有這些既定的知識框架,才能發展出超越
時代的思維與實驗。
1857年,孟德爾在修道院的後花園裡開始了長達8年的豌豆雜交實驗,以證明上一代
的特徵是遵循著一個定律遺傳給下一代,而不是漫無目的。在當時,人們總是認為
「本來就是這樣啊!沒什麼好奇怪」。
別以為孟德爾是修道院裡無所事事種豌豆的無聊人士,他選用豌豆為實驗材料,是因為
豌豆生長期短,播種後約三個月便開花結果;此外,豌豆也易於雜交,產生的種子
仍有生殖能力。更重要的是,孟德爾知道豌豆為自花受粉,可從事人工受粉的試驗。
孟德爾研究豌豆的的七種特點,發現它們都具有某種可以相互區分的穩定性狀:
種子形狀、種子顏色、種皮顏色、豆莢形狀、豆莢顏色、花的位置與莖的高矮。
他選取七種兩兩對偶的性狀,分別進行交配,例如高莖和矮莖,則此兩植株稱為
「親代」,所產生的後代為「第一子代」,再將第一子代中的植株相互交配所得
後代稱為「第二子代」。結果發現,每一植株都具有兩個決定高矮性狀的因子,
高莖的因子是顯性(Dominance,用英文字母大寫表示),而矮莖的因子是隱性
(Recessive,用英文字母小寫表示)。這些因子在第一子代中,排列形式可以是
兩個高莖因子(AA),或者兩個矮莖因子(aa),或者一高一矮因子(Aa)。
孟德爾又將第一子代相互雜交,前兩種組合將會各自生出全是高莖或全是矮莖的植株,
而後面的組合則將生出高莖或矮莖的下一代。結果發現在第二子代中,高莖(顯性性狀)
約占總數的3/4,而矮莖(隱性性狀)約占總數的1/4。
孟德爾認為,這是因為高莖的特性較強,而掩蓋了矮莖的特性。但是矮莖的特性並
未消滅而仍然影響著後代,只是被隱藏了起來,一直到第二子代才顯露出來。孟德爾
把這種顯性支配隱性的情形現象命名為「隱顯法則(Principle of Dominance and
Recessiveness)」,或稱為顯性定律(Law of Dominance)。
孟德爾對上述七對性狀亦進行相同的實驗,經統計後,顯、隱性出現比例相當於3 : 1。
他進一步利用動物作實驗,亦得出相同的結果。歸納而言,孟德爾發現生物組織之內
都有一個「遺傳因子(Factor)」(現代遺傳學稱為「基因(gene)」),透過這個
遺傳因子,親代的特性可以傳給下一代。每一種單獨的特徵,例如:豌豆的顏色
或高矮,都是由一對基因決定,而這對基因是由上一代的一對基因中,各繼承一個
基因湊成一對。
在8年的時間內,他進行了225次的交配實驗,獲得29,000 株碗豆,並進行龐大的
統計處理。運用這樣的實驗方法需要極大的耐心和嚴謹的態度,但他卻樂此不疲,
堅持手作の溫度,經常向前來參觀的人們說:「這些豌豆都是我的兒女!」
1865年,孟德爾在布魯恩自然科學協會上,宣讀自己的研究成果。
主席:「關於孟德爾先生的報告,有人要提出任何問題嗎?」
卻見台下一陣沉默,主席尷尬地摸摸鼻子:「下面一位。」
沒有一個人提問,是因為大家都有聽沒有懂!第二年,他又在學會的雜誌上發表了
他的論文《植物雜交試驗》,提出了遺傳因子、顯性性狀、隱性性狀等重要概念,
並闡明其遺傳規律,後人稱之為「孟德爾定律」。只是,孟德爾的實驗太超前了,
大家對於論文中一連串的數字和繁瑣枯燥的論證毫無興趣。
接連的受挫後,孟德爾試著尋求個人的支持,他將論文寄給當時的植物學權威
內格里(Carl Wilhelm von Nägeli)。這位留著山羊鬍大叔在給孟德爾的回信中
,簡短地寫著:「先讓我看看你的練!」
咳咳,抱歉,絕茲絕拉進錯棚了。實際上是「關於你的論文,我提不出任何意見...。」
即使如此,內格里的回答也不會澆熄他的熱情。
雖然孟德爾發現了生物遺傳的基本規律,並得到了相應的數學關係式。這個遺傳學
的觀念現在看起來是理所當然,可是當時的學者卻無法理解。
「總有一天,我的時代會來臨。」孟德爾晚年曾經充滿信心地對他的好友這樣說道。
果然,這句話成為偉大的預言。
1900年,孟德爾死後16年,來自荷蘭的植物學家德弗里斯(Hugo Marie de Vries)、
德國的科倫斯(Carl Erich Correns)和奧地利的切爾馬克(Erich Von Tschermak)
三位學者同時獨立地「重新發現」孟德爾的遺傳定律。通過這幾位學者大力宣傳,
才使孟德爾的研究聞名於世,不僅讓遺傳學在世界各地星火燎原般發展,更贏得了
「遺傳學之父」的美名。
Reference:
1.科學少年
2.Wiki
3.科學五千年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