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對記憶方法及學習方法很感興趣
說實話,其背後目的還是想用最少的時間得到最高的學習成果
但這樣的想法我發覺等到年紀越長,越覺得不切實際
因為擺脫了考試的年紀,大部份時候,已經沒有人來「考你」
你必須自己考自己。
而且考試的內容,也已經脫離了單純的記憶背誦。
不管工作或生活,面對的是更靈活的考驗。
我前面所謂的「不切實際」指的是:
我發覺我所認識的各行各業的達人,他們之所以能在工作崗位有傑出的表現
主要還是看你花在工作上有多少時間。
你實在很難光靠找出什麼「黃金學習法」而在短期內突飛猛進、一蹴可幾。
所以做中學、try and error有時候它就是最快的方法。
或許是我個性上的缺點,我總會想有什麼更快的方法可以更有效率的學習
這樣變成往往不懂「聽話照做」,「假會」的結果,反而沒有土法煉鋼來得快。
但這並不表示「學習如何學習」、
「使學習遷移極大化」(使之前學習的成功經驗轉化到新的、陌生的學習內容)
就不重要。而是說,那是比較後來的事。
你應該是先融入、先歸零、先「聽話照做」。等到達到成效、達到目標之後
再回過頭來看檢視、「覆盤」,看有沒有辦法能「更有效率」地達到你的成效。
而對大部份的人來說,因為已經達到目標了,他就沒有必要回頭檢視自己
「如何成功」或「如何更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