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說是草擬,其實是基於我自己寫推薦信的經驗來分享一下推薦信撰寫的注意事項。
由申請人草擬推薦信是見有點爭議的事情,但在實務上又非常常見,所以決定來討論一
下這個重要的問題。
先歸納草擬推薦信的幾個don'ts:
1) 沒有掌握推薦信在申請過程中的作用:推薦信在整個申請案中的作用,在於透過他者
的眼光,幫助審查委員了解並判斷申請人是否具備未來學習與研究上的一些不可或缺的
特質。這些特質可能是一些hard skills—研究能力、實驗技術、語言基礎等等;也可能
是一些soft skills—例如人格特質、文字或語言傳達、或溝通能力等等。常見的問題在
於沒有直接簡要的針對上述這些特質加以著墨或討論,使推薦信無法發揮影有的效果。例
如申請教育相關的科系,申請人的教學經驗與人際關係處理是相當重要的考量,但推薦信
中只提到申請人上課很投入、成績很好,對於申請的幫助就有限。然而若是申請理工科系
的博士班,學科的基礎能力和學習能力,是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相對來說就很重要。此
時若推薦信只提及申請人的團隊合作能力,就像打了擦邊球,不能說是錯誤,但也沒有正
中紅心。
2)沒有換位思考:草擬推薦信時申請人須要站在一個自己不曾體驗過的「位置」來重新
審視自我。但實際上,申請人覺得重要的東西,推薦人未必覺得重要,或有足夠的立場
與證據來撰寫。而推薦人可以詳細闡述的評價或內容,在申請人看來,又未必覺得重要
或需要。申請人與推薦人兩個「位置」之間的誤差,會導致推薦信可能流於形式,無法
產生充實的內容,及達到有效的推薦。
有些推薦人立意良善,讓申請人在草擬信件時自由發揮,實際上申請人一股腦地想透過
推薦人的立場,全盤說出自己優點,卻可能降低推薦信的可信度。例如申請人請授課老
師寫信,內容卻包含自己參加社團的成果。授課老師若非社團指導老師,如何能得知申
請人在社團方面的表現呢?也就是說推薦人唯一的訊息來源就是申請人,並非來自於自
己獨立的觀察與判斷,這樣對於推薦信的可信度傷害是很大的。
3)推薦信的內容太著重在推薦人本身:乍看之下讀者可能會覺得,這麼理所當然的事情
有什麼好提醒。不過我確實有看過推薦信有60%的篇幅都在介紹推薦人自己的豐功偉業
(擔任國家級研究機構的主管,主持過大規模的研究計畫等等),但這些事蹟和申請人
與推薦人之間的互動卻沒有關係,頂多說明了申請人工作過的機構或參與過的研究計畫
而已。這種狀況常見於推薦人與申請人關係非常生疏的時候,因為可以發揮的細節有限,
所以只好敘述一些比較客觀的事實,但對於申請人的幫助是有限的。
我本來還想寫草擬推薦信時的"dos",但寫到這裡覺得文章已經好長了哈@@"
之後再po文分享草擬推薦信時「應該」做到的事項囉
謝謝大家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