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udition (Fiat Lux)
2018-08-21 21:51:29首先,完全同意boblu的見解。
而且,只因為對方頭上有「中國」兩個字就拒絕跟他們混,
你不知道這個就是racism嗎?
另外,有辦法出來唸書的中國人,
扣除掉家裡有錢有辦法、只是來享受揮霍混學歷的那些,
多半都是很認真向學的,
跟他們交朋友,其實真的可以激勵自己要更努力。
而且,出國就是要廣結善緣、多結人脈,為什麼要排斥中國人呢?
回過頭來說我個人經驗,
我剛剛從上海參加一個研討會回來,
而且是受邀去參加研討會前開幕keynote speaker的評論人。
能有這個機會,就是一個在美國認識的中國交換生幫我爭取來的。
認識這個交換生已經是三年前的事情,
一開始其實也不過是一起上一門政治經濟學的課,
一個禮拜見一次面,也沒什麼深交。
在他交換結束前,我想說請他吃個飯,
聊著聊著想不到意外投緣。
就這樣他回中國後,我們還斷斷續續保持聯絡。
也不知道什麼原因,他回去中國後一個勁跟他指導老師推薦我,
所以這次他們辦國際研討會,
就把我找去當keynote speaker的評論人。
你說我這樣培養人脈的想法太市儈,
那我講一下他的人格好了。
最近在讀他的博士論文(他四年就博士畢業,毅力真是有夠驚人),
雖然是個湖北鄉下的農村子弟,
而且念了大學、也有機會讀博,
但是他始終關心農村問題,博士論文也是寫中國農村問題。
每次跟他聊到中國的農村問題,
都可以感受到他對農村裡苦群眾的焦慮與無奈,
從他身上,
我還真有點看到吳念真理想的知識份子典型:讀書就是要為沒有知識的人服務。
跟這種中國人混在一起,
我真的覺得一點問題都沒有啊。
※ 引述《boblu (六百)》之銘言:
: 我的建議是這樣啦
: 與其說跟不跟中國人混
: 更重要的是結交中國留學生時要特別注意他的 人品 學養 見識 這些素質
: 中國很大 這是事實 留學生多 也是事實
: 基數大 裡面就甚麼人都有 這也很正常
: 去結交裡面優秀的 去拉拔那些可以開化的
: 至於那種在自己國內就是五毛 出國繼續當五毛的 就別理他們了
: 或者換個角度看 不跟中國人混很好 但更好的是讓中國人跟你混
作者:
ime5566 (天團56)
2018-08-21 22:27:00推
作者:
dr605 (無警停)
2018-08-21 22:28:00推!真的沒必要用無謂的因素去劃分和限縮自己的交友圈,任何人都有值得交往的部分,畫地自限只會限制自己的眼界。
作者:
ron0908 (榮恩)
2018-08-21 23:26:00推
作者:
MINMINYYY (MINMINYYY)
2018-08-21 23:31:00推
作者: imrabbit 2018-08-21 23:38:00
推
作者: threemore (船到橋頭至楠梓) 2018-08-22 07:57:00
推
作者: shaform (Shaform) 2018-08-22 08:42:00
就算待在台灣,如果在某個場合跟一大群女生走在一起就比較不可能有男生來這群人搭話,反之如果在一大群男生就比較不可能有女生來這大群男生搭話跟一大群中文使用者圍成圈圈的場合,就比較不可能跟其他人搭話,不過在不同場合分別跟不同人在一起應該就能同時突破中文舒適圈,也同時能認識這篇文說的朋友了或者不要讓你的圈同質性太高、太大群,這樣也行這樣外人看來就不會覺得自己跟那圈異質性太高而不搭話
作者:
Telemio (Telemio)
2018-08-22 11:53:00推
作者:
yujungc (羽絨)
2018-08-23 11:20:00推
舒適圈是假議題,那你該問的是「逼自己打入外國人圈子有多難」不願意去打入外國人圈子然後又排斥中文舒適圈只是讓你變孤僻 不會讓你突然就突破了什麼舒適圈
作者:
Lincoln (林肯)
2018-08-24 12:46:00張益唐也是中國人啊學術無國界,除非對方是黨工
作者: weiching6 (日青) 2018-08-28 16:47:00
推
作者: kd110544 (gggg202020) 2018-08-30 10:23:00
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