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都覺得大家對於在美國所謂名校念PhD有奇怪的想像,我剛好在美國
一個不差的學校念ML的PhD,我也當過admission committee,以下是我個人的
經驗分享,也許不是通例
首先Publication很重要,尤其是對於國際學生。很多學校美國學生跟國際學
生名額是分開的。但怎樣的Publication夠strong就case by case。首先看領域,
如果你是做理論的,有一篇top conference (COLT, ICML, NIPS, SODA, FOCS)
或是journal (e.g. JMLR)就非常頂尖。再往下,如果是做比較methodology或
algorithm,一篇也算是很有競爭力的。如果做application,像是CV,這幾年相當
膨脹,看看number of submission就知道,如果不是特別頂尖的作品,例如一年內
可以累積數百citation那種,一篇一作在整個pool裡只能算是平均水準,只看數量的
話你要大於一篇才會夠突出。再來是diversity,大家不會想收一群背景幾乎一樣的人。
清華北大直接要進top school大部分時候只有前幾名有機會,因為那些人大部分都是
perfect GPA + top conference publication,所以上面那位北大學生競爭的人其實
是他的同學,給個標準的話,我現在一個系上同學當年是清華姚班前三名+ COLT +
NIPS in undergrad,這種例子大家就不要太放大來看
推薦信多重要?很重要。但大家不用太迷信去交換學生或是visiting,如果有機會
當committee看推薦信真的非常精彩,很多人拿著有名教授的推薦信,但裡面你完全
可以看出那老師跟他不熟。原因有很多,首先很多人也沒真的在美國教授下做出什麼
這種就不用說了,再來其實很多老師其實很忙,很多人其實是跟他的PhD在做事,那個老
師最後只是掛名的,所以其實也沒寫出什麼很實在的推薦信。最後忙歸忙,很多美國老
師其實也不是白癡,有的人去visiting只是混水摸魚,我們也真的看過有老師寫出這
學生來了不知道在幹嘛。回到台灣的case,這幾年台灣很多老師還是研究做的很不錯
的,很多美國學校老師其實是知道這些人,也很看重他們的推薦信,留在台灣好好做
研究拿到一個strong enough的推薦信還是非常有用。
最後回到申請難度。這幾年與其說困難,我覺得機會其實是變多的。這兩年美國
top 20或30的學校都在瘋狂收做ML相關的老師,比起五六年前,選擇是變多很多。再來
這幾年台灣人進到頂尖學校念ML相關PhD的也是變多的,這會讓後人申請同樣學校的
難度減少很多,例如我們系這幾年每年都有給台灣人offer。所以結論是,好好做研
究比較重要,不管你在哪裡,有機會去其他國家厲害的地方交流的話很好,能拿到那邊
有力的推薦信當然更好。如果在台灣也很好,台灣還是有很多非常不錯的老師,有心的
人去查查每個老師的學生畢業去哪就能略知一二。最後這幾天在NIPS遇到一些台灣人,
其實大家還蠻open to remotely work with Taiwaness students。所以有心的話去stalk
一些在美國的台灣人,看到有興趣的研究不如寄信問問對方有沒有興趣指導你,我覺
得可能也是個台灣現在比較少人做,但是是個不錯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