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文科生到底要不要出國念博班

作者: ThirdChild (ThirdChild)   2018-12-19 21:22:12
回一下關於獎學金的問題
目前觀察在國外的文科生大概可以依 funding 粗分為以下幾個族群
依族群大到小往下遞減:
A. 拿臺灣獎學金出國
大多數的文科博生還是有拿獎學金,畢竟自費念文科博是很瘋狂的事
只不過文科生不常拿到留學學校或留學國提供的獎。
特定合作除外,英國和歐洲會優先給歐盟會員國的學生,這是確定的。
文院相對窮這點不分國際,所以要系上提供獎學金的機率極低。
臺灣的文科留學生大部分也是拿公費、百大、千里馬、留獎 etc.
這個族群通常也可以申請到水準以上的學校,
遇到的這類的人大概都落在 QS 前 30、甚至大多在前 20 以內。
另外我想說一點:
不需要出國之後就開始狂鞭臺灣觀念落後鬼島沒救云云,
這個被你輕視的母國,可是提供了你我超級便宜的高等教育。
她讓你可以不用像美國大專畢業生一樣,
預期開始工作後十年的薪水要拿來還學貸。
她已經保障你基礎的生存,
你要放洋追求學術的夢想,國家還有其他更重要的 priorities
並沒有義務要贊助你逐夢,
也沒有義務為了你的學術專業特開一個場域給你回國就業。
我對於身在臺灣接受教育這點一直十分感激,
在國外見聞之後更是如此。
B. Fulbright 學者
比較可能拿到外國政府給的大概是這條。
這個族群當然就是在留美,學成之後的條件也是要歸國。
文科一直有留美訓練>留歐的說法,因為美國要修一堆課才開始寫論文
所以去美國的學生還真不少。
不過 Fulbright 給的金額並不是 always 全獎,
依照全球文科弱勢的慣性,Fulbright 文科生通常也是拿到部分補助。
其實我不是很確定 B 跟 下面那個 category 的人數到底哪個比較多,
知道詳情的人麻煩補充一下。
C. 自費
這個族群裡就不乏家中真的頗有基業者,
家裡是傳產製造商、父母是醫生、或法官外交官之類的超高薪公務員
屬於 upper middle class
文科本來女生就很多,
在經濟有餘裕的狀況下,家長很願意在孩子身上做這方面的投資,
有時甚至是從小鼓勵出國(當然還有老一輩留洋萬能的觀念在裡面
自費生中的確也有學貸出國者,
通常出自中產階級家庭,爸媽有大學教育但沒有留學過,
學生本人跟家長在留學前可能都沒意識到出國念博班所需承擔的風險
攻博期間壓力倍增,高壓的好處是會如期完成學業。
D. 拿到當地獎學金者
文科中這類強者是最少的。我目前只有耳聞沒有遇過。
應該是大學或碩班期間做了十分優異的事。
E. 超特例
申請前透過結婚歸化成當地公民,所以只要繳本土學費。
而且因為另一半有房了所以免宿費。
作者: lenux (人生到處知何似)   2018-12-19 22:01:00
台灣就業環境對文科生不友善而且也沒有義務保證就業但是拿公費出來的還是有義務回台灣吧?還真是矛盾,不過我可以理解那些文科生為何爭取取消返國義務還有辦J1 Waiver了矛盾是指可能拿公費出來的文科生掙扎的心情不是說這篇論點~
作者: yi0513 (Yi)   2018-12-19 22:27:00
好像現在畢業後在世界百大或特定公司服務的話公費可以延後十幾年返國?
作者: brequeen (未知是一種驚喜)   2018-12-19 22:42:00
但公費只是一個階段也可以說是一種證明,要真的能留在國外並且延緩15年回國也是要靠之後的努力啦,如果真的在海外找到更好的機會藉此拉拔台灣之後過去的學生,也是一種貢獻吧
作者: kenic (Paca)   2018-12-20 02:56:00
D如果在一些公立學校並不會很罕見吧,很多學生自己找當地研究生助理的工作的(含tuition waiver跟薪水)
作者: lilliant (小鄉)   2018-12-20 07:17:00
美國好一點的學校文科博通常都會有全獎吧?個人觀察覺得拿當地獎學金的人多於拿台灣政府的
作者: WengeKong (早知道就去歐洲定居)   2018-12-20 20:21:00
全獎是fellowship?那部是一年只有1~2人?
作者: Miahh (忙)   2018-12-21 23:15:00
拿當地學校本身獎學金的不少吧?(你學校很窮嗎?)我們學校文博只要沒有半途被老師踢走都至少有六年全獎(三年TA,另外三年啥都不用做的fellowship)但回應這串文的正題,我認同你說的這年頭不夠強不要讀文博(抱歉說句不中聽的,你會有先前po文的那種感想也是這個原因)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