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取] HCI PhD at Aalto University, 2017

作者: nordix (King of the North)   2018-12-26 09:48:24
從 Master 到去年暑假申請 PhD 結束這段時間(2017 八月中完成申請)以來受到許
多台灣 HCI 社群裡老師、同學、夥伴的協助。希望這篇文章也能給予志在申請 HCI
當中 CS/Technical 相關的 PhD Program/position 的大家一些幫助。
我的申請著重在 conference paper 的發表(尤其是 UIST),而申請的幾所皆為歐洲學
校。也因此本文比較可能僅會對: (1) CS 背景相關申請 HCI PhD program、(2) 有
目標在碩班發表 CHI/UIST paper、(3)對於歐洲學程、申請過程、芬蘭生活有興趣的大家
稍微有所幫助。
本文會包含以下數個段落:(1) 基本背景、(2) 碩班的一些心得、(3) 實驗室選擇及
SOP、(4) 面試過程、(5) 實驗室介紹以及芬蘭經驗、(6) 一些歐洲博班/碩班的介紹與
推薦。
網誌版:
https://deephci.wordpress.com/2018/12/26/phd-application/
I. 基本背景
Program: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PhD Program, 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alto University, Finland, 2018
Research Field:
HCI, especially Computational Interaction and Touch/Haptic Techniques
Admission & Decision:
Aalto University, Finland
Pending/Discussion:
Max Plank Institute for Informatics, Germany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Denmark
KAIST, Korea
Rejection:
None
Education:
BBA i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NTU. GPA = 3.65(overall), 3.86 (CS) out of 4.3
MBA i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NTU. GPA = 3.93 out of 4.3
Publication:
2 x 1st author at User Interface Software and Technology Symposium, full paper
1 x 2nd author at User Interface Software and Technology Symposium, full paper
1 x 1st author at Siggraph Asia, Emerging Technology
1 x 4th author at UbiComp, poster
Paper Review:
CHI Paper: 2016, 2017
TEI Paper: 2017; TEI Poster: 2017
Augmented Human Paper: 2017
MobileHCI Paper: 2017
Talks:
TAICHI 2017: Top HCI Conference Paper
Introduction to Haptics (invited lectures for HCI courses)
Empirical Methods for HCI (workshop)
Introduction to HCI (workshop)
Organizing Workshops:
Hot-Cute-Interaction 2017 (7-days research-oriented workshop in NTU)
Teaching Assistant:
Introduction to HCI
Others:
Academic Achievement Awards (GPA top 5%),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Best Implementation Award, Student Innovation Contest, UIST 2016
Co-organizing OpenHCI 2016 (a student-organized HCI workshop)
Student Volunteer for Siggraph Asia 2017
1st Prize and Best Creative Award, HackNTU
Teaching Assistant of Computer Architecture / Gaming Programming
Letters of Recommendation:
None (原本要找兩位碩論指導教授、台大修課教授、實驗室學長/後來TUE教授,
但後來都沒有麻煩到老師們。)
Test Scores:
None (錄取之後、在入學之前有考托福 105 到達入學門檻)
II. 碩班的經歷分享
由於我的博士班實際申請期間算短(投出第一封申請信到確定實驗室兩個月以內),
或許更值得一提的是小弟碩士期間的經歷。十分幸運能在碩班加入一個很完善的研究
環境,在台大陳炳宇老師的實驗室中有許多傑出的博士後、博士生學長們(包含
詹力韋、梁容豪、黃大源、史丹利等老師、陳奕麟博士、以及蕭Joey學長)的指導
中成長很多,另外在台大陳彥仰老師的高等人機互動課程中與 Mike Chen老師有多次學
習的機會。跟著這些優秀的老師、學長,開了眼界、知道人機互動領域主要的
Conference 有哪些、什麼是好的研究、什麼是我們要追求的。也很快找到在研究
中的熱情。希望能成為獨當一面的研究者、發表對世界有影響力的論文。
之後算是挺幸運,碩班期間有了幾篇 UIST publication、參加了幾次 CHI/UIST,
也 review 了一些論文,在這些過程中慢慢認識 HCI 也培養出一些研究技能、
在碩班的最後也辦了一個總結這些技能的工作坊。希望我在這段過程中學習到的一些
經驗能夠轉換為你使用。
a. 儘早參與 End-to-end 的研究過程
在 HCI 的研究裡 end-to-end 是指「點子、建構 Research Topic、實作、系統驗證、
使用者實驗、寫論文、上台報告」這個流程。這是一個了解自己適不適合繼續
PhD 的關鍵過程:當你從頭到尾進行過一次,不論論文有沒有發表成功、
不管多疲勞、你知道你還渴望探索更多,恭喜你,你已經通過成為
PhD (permenant head damage) candidate 的第一關了。
當然完全從零建立出自己的 research topic 需要一點時間的累積。建議 CS 背景有志
在 master 期間發表在 CHI / UIST 的人在尋找 Master 指導老師的時候一定
要挑能夠在研究路上給予協助的指導教授!
或許有兩個值得讓你評估的點:
1. 這個教授(實驗室)近幾年有沒有持續在好的 Conference 發表論文、
2. 這個教授(實驗室)跟其他教授(實驗室)有沒有交流與接觸。
當然很推薦上述我所提及的老師們,
此外,TAICHI 會出現的老師們的實驗室也都是非常值得加入的對象:
http://taichi2018.nctu.edu.tw/#committee
b. 掌握好時間、修好課
時間的掌握非常重要:好好瞭解自己、限縮自己的興趣、修重要(有用、前瞻)的課。
目標是能夠建立「屬於自己的專長」。
有兩種情況要盡量避免,第一種是「沒有建立深度的能力」:
這就是我的狀況,在碩班期間我非常偷懶、幾乎沒有在課堂上面學到任何有用的東西,
所有研究所需要的都是在實驗室跟學長們手把手學會的。雖然在碩班期間有順利發表
論文、但也限縮了自己未來能夠探索的範圍。也因此我目前博士第一年的時間幾乎都
花在學習跟修課上。
第二種狀況是「沒有留給自己足夠的時間從事研究」:這個也是蠻多人的狀況,我一定
要提醒大家,在 PhD 申請之道上有 Publication 在近幾年幾乎是進入知名實驗室/大學
的必帶條款(CHI/UIST 尤其 UIST)。
另外,連同上述 a 點,如果有研究經驗也能讓你更了解自己究竟適不適合繼續進入研究
的世界。
c. 參加 Conference(上課、參加 workshop、建立 connection)
如果可以,參加好的 Conference (例如 CHI/UIST/CSCW/UbiComp),而且好好利用
這個機會。小弟每次參加 conference 一定把課選到滿。(論文報告可以之後
線上聽、想找作者討論可以利用休息時間。)每年的 CHI 都有非常好的課程,可以
見到大師把多年累積的研究方法壓縮在三個小時裡、或是接觸到非常前瞻的東西
(很多 CHI 的課程根本不會在大學裡見到)。
在 CHI conference 有兩門實在很想推薦大家去的課程(希望他們還有繼續開):
1.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s for HCI (I.S. MacKenzie):
經典 HCI 研究方法總結,大師中的大師。
2. Computational User Interface Design (A. Oulasvirta):
有 ML, Deep Learning 基礎的人能夠學到 AI-assisted Design 的基礎方法。
另外 UIST 在今年第一次舉辦了 UIST School,個人覺得非常精彩、完全免費超乎
想像。包括 P. Baudisch 的研究室帶來很多前瞻的研究,A. Schmidt、H. Ishii 也都
有演講。他們未來應該還會繼續舉辦,推薦未來有機會參加 UIST 的人去(免費)參加。
上課、參加 Workshop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是給予你一個機會去認識不同的人,
這也帶到了參加會議真正真的非常確實很重要的事情:建立 connection。
有人說參加會議是認識很有名教授的最好機會,這點我同意(但不是必須),
另也兩群人也非常值得你去認識:
1. 你想要申請的實驗室裡的其他 Postdoct 跟 PhD 學生:
他們是投出申請之前能夠給予最多實質幫助的人,包括先大致上讓你知道實驗室
有沒有經費養你、流程是什麼、可以先準備什麼、這個實驗室未來會想要什麼樣的人
進來。我在正式申請之前也得到非常多各國 PhD 好友的幫助。
2. 跟你理念相同(又差不多階段)的研究者:
他們是你未來甚至一生的潛在合作夥伴,每次參加會議其中一個目標就是讓自己被更多
一點人認識、也認識更多一點人。對我來說英文能力是個障礙,但每次參加會議都能感
受到自己的交友圈又稍微拓寬了一點。
d. 舉辦 Workshop
如果可以的話,請舉辦/協辦/參與 Workshop 推廣自己對 HCI 的認識、介紹自己的研究
工具、跟其他人交換你的研究理念。台灣這幾年有非常多優秀的老師引進了豐富的
HCI 知識,社群也逐漸成熟。但跟蓬勃發展的 CHI 社群(每年幾千篇論文)相比、
仍然還有非常多成長的空間,舉辦工作坊(分享、探討、創造)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
活動。
在碩班期間讓我最得意的一件事情是,在最後的暑假和實驗室夥伴們一同舉辦了一個為
期七天的工作坊,討論了怎樣從零開始構思一個研究主題、討論了 empirical methods
如何結合幾個最新的互動主題(Haptics, VR, Robot)變成完整的研究、討論了要怎樣
讓研究能夠登上 UIST。有一部份是從 CHI 的課程借來修改、一部分反映最新 UIST 的
研究主題、一方面是辛苦原創的、還有一部分找了很多實驗室 / 業界的同學來分享
非常多樣的主題。
準備這個工作坊的過程,也讓一直以來吸收到的許多知識、技術、方法終於有了統合
在一起的契機。
去年工作坊的規劃:
https://hocuin2017.wordpress.com/schedule/
總結前述 a,b,c,d 四點,我想說的是,或許準備申請 HCI 領域的 PhD 最實際的方法
就是「先培養自己成為一個(實質的) PhD 學生」。
什麼是 PhD 學生?撇除有沒有學生證之外,就是具備「創造研究主題、完成研究、
發表論文、傳遞自己的熱情與知識、結交研究上的夥伴」等等能力。這些投資相信會是
值得的。
III. 實驗室選擇
探索並了解自己的興趣、定位,在 HCI 領域中決定要申請哪些實驗室非常重要,因為
我們是個多學門、多研究方法、多主題、什麼都有什麼都不奇怪的領域。越早了解自己也
能在面試、撰寫 SOP 的時候有很大的幫助(絕對不要到了動筆寫 SOP 的時候才在想要
怎麼介紹自己啊!),我想要將對自己選擇實驗室的過程分成三個階段來討論。
a. 根據有興趣的題目/方向
這一點大家都會在研究的過程中慢慢探索出個所以然,但我想要稍微提醒的是,如果
你是 HCI 中比較 technical 那方的研究者,應該要注意的是主題的替換非常的快、
常常幾年內 CHI/UIST 就長得截然不同了。要盡量尋找一些能夠讓你在博班期間還不會
退流行的題目/方向。
b. 決定自己要如何 shape HCI
除了了解自己想要做什麼題目之外,我也會建議想要進入 HCI 偏 CS 部分的大家了解
HCI 的歷史,然後從更長遠的角度決定自己要貢獻在 HCI 的哪個部分、自己要帶給 HCI
怎樣的未來。當我依據我的研究興趣限縮可能申請的實驗室之後,大約還剩下 6 個實
驗室。當中可以簡單分為兩種,一種是 Modelling HCI 為基礎的實驗室、另一種則是
追求創新界面的實驗室(打從有 HCI 以來,不就是 Modelling-based 跟
Invention-based 的競爭嗎?)。經過短暫的思索與猶豫之後,我最終加入了相對
小眾很多很多的 Modelling 路線,我也認同 Computational Interaction
的理念是現在 HCI 世界需要的。
當中有很多複雜的思索的過程,簡單來說,我(如同很多 HCI researcher 一樣)理解
現在 HCI 的困境:我們的論文(尤其是 CHI)缺乏核心、有一個 big hole
[Kostakos, 2016],HCI 到底是要 hard science [Newell & Card, 1985] 還是
soft science [Carroll & Cambell, 1986]? 我們的論文一年一年追求不同的主題但缺
乏連續性 [Oulasvirta, 2016]。就連 HCI 這個詞至今都沒有嚴謹的定義
[Hornbæk, 2017]、我們究竟是一個 Discipline 還是只是「很多 Disciplines 聚會
的場合 ?」[Blackwell, 2015]。而許多 Disciplines 之間缺乏共同的價值觀,我們
要如何發展出一致判斷論文價值的標準 [Oulasvirta, 2016] ?
更實際一點的問題包括,HCI 當中許多優秀論文來自其他領域的基礎、但很難講出 HCI
為基礎發到其他領域的論文(或許還是有、但我不確定比例有多高)、CHI 的
citation 量較其他 computer science conference 還要低等等。
在思考這些問題該如何解決的過程中,我逐漸認為「發明可以帶領 HCI 前進」的理想
太過樂觀,而轉向 HCI 最缺乏的是新一代的數學模型與理論的想法(當然並不是說其
他發展不重要,只是對我來說比較認同基礎模型的缺乏)。或許從這邊開始、我們可
以慢慢解決以上的 HCI 的問題,因而我決定投入 Computational Interaction 的研究。
我的思索過程可以替代為你的,如果你確定要走上 HCI Research 這條路,
你為 HCI 的未來的貢獻在哪裡?你想要如何定位自己? 這些問題都會在某個時刻需要
你嚴肅的回答。
c. 教授強度
比起選學校,選對教授對 PhD 學生重要太多太多太多了,而教授/實驗室發表 Paper 量
或許是一個可參考之指標(不是絕對啦!但可以為其一指標)。當然,這一點跟前兩點
比較起來相對不重要很多,請大家也不要只挑會發論文的實驗室申請。
不用謝了,以下網址可以看到近四年 CHI paper 教授/實驗室的發表排行:
http://www.kashyaptodi.com/chi2018/authors
http://www.kashyaptodi.com/chi2017/authors
http://www.kashyaptodi.com/chi2016/authors
http://www.kashyaptodi.com/chi2015/authors
IV. SOP 撰寫
自我介紹
作者: clemsontiger (Tiger01)   2018-12-26 10:16:00
推推! 非常棒的分享
作者: sunhextfn (阿毛)   2018-12-26 10:38:00
恭喜!
作者: berlinchoose (Berlin)   2018-12-26 10:44:00
感謝分享!!
作者: y956403 (尋歡)   2018-12-26 10:48:00
推推!
作者: Armuro (再傳我一次=.=)   2018-12-26 14:22:00
請問可借轉HCI板嗎
作者: olivehowell (Howell)   2018-12-26 14:25:00
推學長
作者: buci (bubu)   2018-12-26 15:43:00
推 被熱情感動
作者: CVPR (硬train一發)   2018-12-26 16:37:00
推 感覺很冷
作者: ron0908 (榮恩)   2018-12-26 19:07:00
好詳細,謝謝你的分享!
作者: annie1827 (annie1827)   2018-12-26 21:02:00
推推!很豐富的內容!
作者: loloso (loloso)   2018-12-27 01:41:00
推。感謝熱情分享
作者: xeniaeo (Xenia)   2018-12-27 13:17:00
謝謝分享!
作者: wrytus (謎之隱士)   2018-12-29 21:36:00
推不知道是不是誤刪我好友的學長QQ
作者: turtleknight (turtle)   2017-01-05 11:25:00
比較多台灣人推薦Basilika
作者: clemsontiger (Tiger01)   2018-12-26 18:16:00
推推! 非常棒的分享
作者: sunhextfn (阿毛)   2018-12-26 18:38:00
恭喜!
作者: berlinchoose (Berlin)   2018-12-26 18:44:00
感謝分享!!
作者: y956403 (尋歡)   2018-12-26 18:48:00
推推!
作者: Armuro (再傳我一次=.=)   2018-12-26 22:22:00
請問可借轉HCI板嗎
作者: olivehowell (Howell)   2018-12-26 22:25:00
推學長
作者: buci (bubu)   2018-12-26 23:43:00
推 被熱情感動
作者: CVPR (硬train一發)   2018-12-27 00:37:00
推 感覺很冷
作者: ron0908 (榮恩)   2018-12-27 03:07:00
好詳細,謝謝你的分享!
作者: annie1827 (annie1827)   2018-12-27 05:02:00
推推!很豐富的內容!
作者: loloso (loloso)   2018-12-27 09:41:00
推。感謝熱情分享
作者: xeniaeo (Xenia)   2018-12-27 21:17:00
謝謝分享!
作者: wrytus (謎之隱士)   2018-12-30 05:36:00
推不知道是不是誤刪我好友的學長QQ
作者: turtleknight (turtle)   2017-01-05 03:25:00
比較多台灣人推薦Basilika
作者: howardiori (!)   2017-01-17 18:06:00
超推Antti教授 :D
作者: immoi (侯小佑)   2017-01-18 19:26:00
恭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