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跟美國又不一樣
美國是全世界最愛講垃圾話的地方
加上最愛膨風的地方
跟愛爾蘭這種古典國家
怎麼可能可以相提並論
我也有認識一些歐洲來的留學生
不會像美國人這麼嘴砲= =
※ 引述《littlethe (東周流浪漢)》之銘言:
: 妳大部份觀點我是認同的,
: 但不能說不知道,或是"裝懂",
: 這件事我是有不同想法,
: 大家也可以在這裡討論看看,
: 我自己是工作很多年之後,
: 才去國外留學的,
: 我感覺是,講裝懂的話,台灣職場是比較嚴重的,
: 台灣有個很不好的習慣,就是愛炒作,或突然對某件事一窩瘋,
: 像我自己的領域來說,算是被炒作最兇的領域之一,
: 雲端,機器學習,大數據,這幾個專有名詞,
: 我相信在台灣,就會看到一拖拉庫的人在拼命講,
: 連掃地的阿姨也在講,新聞也拼命報,
: 但他們根本就不知道這些詞是什麼意思,講都講錯了,還講得很爽,
: 有點概念的話,一聽就知道有問題...
: 西方人是"敢講",但不是"亂講",
: 他們在講到專有名詞的時候,
: 雖然他們可能不是很了解,
: 但定義上還是對的,
: 比如說講到機器學習,
: 機器學習和AI的關係我同學基本上是知道的,
: 仔細聽的話,大部份的話其實還好,還是有點內容在,
: 台灣職場狀況就喜歡混在一起講,常把A講成B,同時又扯到C,
: 就變成什麼都變成大數據之類的笑話,
: 台灣人是"不敢講",所以一放開講的話,就容易變成"亂講",
: 因為不習慣怎麼去好好的講,我們的教育不重視口才,
: 如果真的不知道,講不知道,真的沒有關係,
: 裝懂,反而我覺得是在西方社會是大忌,
: 台灣對裝懂反而比較能容忍...
: 因為台灣比較重視關係,有關係的話,講什麼都OK
: 反之沒關係的話,就算講對,也會挑毛病挑語病,
: 以我對西方文化的了解,
: 他們是很重視誠信的,
: 從對待作弊或抄襲的態度就可以看得出來,
: 台灣抓到是該科當掉,但在西方可能就退學了,
: 所以在"吹噓"之前...還是要三思,
: 另一方面,他們很重視common sense,
: 講話有沒有sense?
: 裝懂的話...對方就會覺得你怪怪的,是不是邏輯有問題?是不是把別人當笨蛋?
: 所以應該是反效果...
: 我相信你朋友的意思,應該只是"不要只講不知道",
: 要多講,或是要包裝一下,
: 講話要包裝,不等於不要講"I don't know",
: 這是兩件不同的事,不能把這兩件事混為一談,
: 真的對某件事完全不知道,坦白的承認,
: 這是OK的,
: 重點是在於不要"很少講話",要有"互動",
: 把態度表現出來就好了,
: 不知道沒關系,可以問呀,但裝懂人家會看得出來...
: 我是還蠻常聽到"I don't know"或其他同義的句子,
: 但確實不太會只講這一句話就句點了,
: 基本上都會接著聊下去,
: 這件事就像考雅思口說時一樣的,
: 口說講I don't know是OK的,
: 但只講I don't know就不講下去的話,就會被扣分
: 西方教育重視口才,鼓勵發言,但這不代表是在膨風,
: 要分清楚,
: 在勇於發言的同時,講話還是要留點心,不能亂講的,
: 敢講,但講不對的話,分數還是照樣扣下去的,
: 千萬不要以為光是敢講就沒事,
: 總之,不要亂講和不講
: ※ 引述《chuminnieya (艾琳)》之銘言:
: : 3. Never say "I don't know."
: : 在台灣時不懂絕不會裝懂,不知道就趕快去查去了解,後來才發現這樣說反而會讓人低估
: : 你
: : 某堂課跟了一個從沒共事過的美國人同組及兩個印度人
: : (這裡就不說印度人有多會誇大了
: : 因為是第一次合作,剛開始先瞎聊寒暄
: : 我就抱怨了這作業的產業我不太懂有點annoying
: : 那位美國人突然一臉正經跟我說
: : Never let someone know you think something is annoying
: : and never say I don't know.
: : People don't appreciate this kind of humility
: : and will really think you can't contribute to the project.
: : 我當下有點錯愕
: : 也因此開始非常認真觀察他們的言行舉止
: : 發現真的很少聽到他們說I don't know!
: : *不是說完全不說啦
: : 比較熟的同學或是朋友間會開玩笑的說「誰知道怎麼做啦~~」我指的是比較不熟且正式的
: : 工作之類的情況
: : 那不知道的情況他們都怎麼說呢?
: : 我最常聽到的幾句如下:
: : "I'm not really sure about it."
: : "I'm still doing research on it and I'll get back to you later."
: : "I'm not sure I can elaborate on this topic well."
: : "Here's what I can tell you…(講其他似是而非但有關聯的東西)"
: : 有時課堂要討論case,老師隨機抽到的美國人都可以侃侃而談
: : 我問過他們你們都看完了那二三十頁的case?
: : *我知道很多master program要看的paper更多頁但我們作業真的爆多會沒時間看
: : 『當然沒有啊就skim找個能闡述觀點,然後一直講那個論點的心得就好啦』
: : 也有完全沒看依然講得口沫橫飛的人
: : 反正教授也不會打臉
: : 應該是教育使然,也難怪各個都有三寸不爛之舌,不懂的topic也可以講得頭頭是道
: : 包裝自己比說實話重要
: : 另外,我覺得美國人的有進度跟我的有進度定義大不相同
: : 因為有幾個美國人跟我蠻熟的,也知道亞洲人比他們謙虛,所以他們知道我是會做事的人
: : (延續上面說的,你不說話他們直接當你是空氣還覺得你是在搭便車)
: : 有次小組討論,教授來問我們組進度如何
: : 我說只有什麼什麼而已(用了just/only在句子裡)
: : 結果另外兩位組員突然插話
: : 『教授,她都在亂講啦她做超多!』
: : 逼我展示進度給老師看
: : 但我真的覺得自己沒做什麼啊啊啊!
: : 那次我整理了ppt然後多找了資料
: : 但還沒整理出來,這對我來說就是沒有進度
: : 但因為組員知道我有查資料
: : 他們就要我跟教授說新資料是哪些
: : 後來教授走了還跟我說
: : 只要有更改及新增都是有做啊! 妳要說了教授才知道我們的progress!
: : 後來教授來問我們組進度時,都會開玩笑
: : 『M是不是已經幫你們組做完啦!?』
: : 總之,我覺得在回應美國人時盡量作正面積極的回應,懂得包裝自己的不足
: : (如果是作業就是包裝未完成的部分
: : 適度誇大或美化,因為謙虛在美國不是個美德
: : 我不是鼓吹大家自我膨脹地bluff
: : 而是要有技巧地說話,不要傻傻地讓人看輕
: : 雖然不習慣,但要跟他們打成一片就盡量adapt他們的方式囉
: : 不知道大家都碰到哪種美國人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