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長請見諒】
大家好:
日前我申請國內外的PhD,陸續有了結果,直到今天收到最後一間的通知,必須做出選擇
。
一、專業領域
Languge and culture (Subject: Chinese )
我的研究領域是「現代華文小說」
二、留學動機
我目前已經30多歲了,未婚,但有伴侶。我碩士畢業後工作了幾年。這幾年覺得自己比較
適合做學術研究,也有心想在未來以研究工作為職志。
此外,我們家族很多長輩及晚輩都已經移民海外,唯獨我們家都一直在臺灣。也許是虛榮
心吧,但我覺得我真的很希望自己也能有在海外的一個落腳處,未來也能因應時勢而有彈
性的規劃。
我目前都沒有出國長居的經驗,因此很希望趁著這次PhD申請,把自己丟出去,也為移民
做打算。
相對於歐美,我自己是很喜歡紐西蘭,喜歡人少安靜的仙境環境。我覺得日後想要留下,
所以選了紐西蘭的學校。
三、申請學校
確定國家後,我依據各校教授研究方向可以指導我為原則,透過幾次寫信套磁,並有積極
回應為目標,選定了兩間:
1. 坎特伯雷大學University of Canterbury (下稱「坎大」)
2. 維多利亞大學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ongton (下稱「維大」)
另外當初為避免國外申請都敗北,也申請臺灣數間大學的博士班,已經在5月份時選擇了
「國立清華大學」(下稱(清大))。
四、結果
1. 清大:最早有結果的,順利錄取。也在上週通知學校願意給我獎學金,每月2萬元(還
連續給3年)。
2. 坎大:條件式入學,無獎學金。
3. 維大:錄取,無獎學金。
五、選擇困難
我把各校考量整理成一張表:
https://i.imgur.com/GspsDBE.jpg
其實主要的困難點始於清大給的獎學金,這是我當初始料未及的。
我一開始其實最期待的是維大,也是符合我移民心願的地方。但清大用錢搶學生這一點感
覺對我來說奏效了。
雖然有人說每月2萬不算多,但對於我家境不算富裕的博士生來時,至少是一個可以放心
唸書而無後顧之憂的機會。更何況,「清大」名氣也不差,對於研究人文的我來說,在台
灣也有較多中文文獻可以使用。
可否請各位朋友也給我一些意見,幫助我選擇?
謝謝大家。
作者:
chia75 (iknow)
2020-08-20 12:14:00未來出路權重比較重要
作者:
lnaturol (清æµXD)
2020-08-20 12:15:00紐西蘭學費這麼便宜哦我是說跟美國比
作者:
bnn (前途無亮回頭是暗)
2020-08-20 12:26:00念文的要留國外工作 要找教職要國外學歷吧
作者: hsnu1137 (Scott) 2020-08-20 12:28:00
台灣的有時候會讀很久喔…
作者:
x013x (013)
2020-08-20 12:30:00沒提到的重要考量點,伴侶的意見,還有伴侶未來的出路
作者:
ckroc (伊莉雅最棒惹)
2020-08-20 12:32:00好奇原po覺得移民成功機率大嗎?
作者: lolowowing (Debby) 2020-08-20 12:55:00
有 PhD 板唷,轉過去那邊說不定會有更多不同的看法
如果再申請的話,考慮加拿大嗎 有些不錯的學校學費差不多, PhD 會保證有一筆 Minimum Funding Package
作者: LIN810116 (Frank) 2020-08-20 13:07:00
紐西蘭的話也歡迎來奧克蘭大學喔
作者:
Ihsuma (Amushi)
2020-08-20 13:49:00你應該調查的是紐西蘭兩所大學博士班的placement records或許你可以靠著去紐西蘭念博班移民,但這跟可以留下來做學術工作完全是兩回事;他們有可能這幾年開始不收土博。現在這個市場,更有可能許多從紐西蘭去英美唸書的人回來跟你搶工作,你的紐西蘭學歷有可能完全沒有優勢。更別提除了自己要出生活費以外,放棄這幾年工作的機會成本沒有獎學金的博班,不唸,這應該是所有人文博士生的鐵律。
作者:
qqqm (@@)
2020-08-20 13:56:00給三年但你確定可以3/4年就畢業嗎?你可以多久畢業也要考慮進去
作者:
yi0513 (Yi)
2020-08-20 14:26:00為了虛榮心去海外讀5,6年的書,感覺動機不夠強
清大2萬是校長獎學金?你們教授會再額外發給你薪水嗎?以後真的想待國外的話就選國外 看能不能打工補點開銷
如果每個月兩萬都可以成為誘因,那還談什麼去國外讀書
動機真的有點弱,如果目的是要在國外生活,又覺得經濟有負擔就一段時間後再申請一次吧,然後好好充實自己,我不知道你們領域,我是有聽說有的人是先在台灣念,申請上再退學,但你有獎學金,我是覺得情況不太一樣
作者:
jaids (j-aids)
2020-08-20 18:36:00每個月兩萬也要 你想想你畢業後能賺多少比較重要
作者:
thenick (nick)
2020-08-20 19:50:00可是國外更多流浪博士耶,有些專業真的超級難找工作
先想想 念了這些真的能做學術工作嗎? 你念這幾家畢業找得到學術工作嗎
作者:
sapphirc (chiao)
2020-08-20 22:37:00沒有獎學金或許就代表他們不缺這個領域的人才,如果這是能否留下的依據也要考慮
作者:
assassin (戳屁屁戳屁屁戳進去)
2020-08-20 22:38:00我是清大的工科,記得大一中文課都叫中文系博士生當講師,不少人都讀快十年吧...
作者: Samlee (快上軌道!!) 2020-08-20 23:07:00
先說聲恭喜; 建議可以把高等學位當成門票來思考博士的養成動輒5~7年 在這之中你會經歷很多事所以現在想的東西 到後來也未必如此; 但多個門票就多個機會;在人生沒有拍板定案前 多幫自己留些退路不是壞事如果已經看到台灣高教&業界的極限 換個國家讓自己多個可以考慮的就業市場 光這點就非常值得考慮了博士學位只是人生旅途的一張門票 有了他你可以走上些不同的路 (但也失去一些選擇) 無論如何都記得要靈活思考善用自己的優勢 不要傻傻地去跟別人撞同一面牆
作者:
wawi2 (@@)
2020-08-21 00:48:00不太懂為什麼去國外研究中文@@如果國外研究中文的水準跟清大差不多 我是覺得不用計較那兩萬元的獎學金說實在話 你列的兩所紐西蘭學校 其實花費都很低
作者: sachan001 (sachan001) 2020-08-21 04:56:00
有錢能付得起, 當然出國.國內的讀幾年能畢業很難說.
你的研究方向我會建議留台灣。想出國可以去旅遊或短期學術交流之類的。這個領域國外學歷感覺沒有優勢...
作者:
Sulstan (翼鵬)
2020-08-21 05:58:00哥大丁龍漢語講座教授到現在只有王德威一位是華人從fit來看應該選U. of Canterbury
作者:
PttCraft (WOT NA 怒伯)
2020-08-21 06:12:00想移民就出國
作者:
ypc1994 (dicker)
2020-08-21 06:58:00為何華文小說要去國外念 感覺挺奇怪的 就像去中國唸莎士比亞一樣
作者:
Sulstan (翼鵬)
2020-08-21 07:42:00要去國外讀東亞研究是因為理論都是外國學者提出來的啊不然空海大師為何要東渡中國學習秘法
作者:
aiFly (瓊花)
2020-08-21 15:35:00不懂家境不富裕怎麼出國唸沒給獎學金的學位?吃空氣嗎...?抱歉回頭看語氣好像有點不太好,不過出國經濟條件真的是最大的考量,如果家裡有餘裕可負擔當然沒關係,不然唸人文自費出國這賭注真的太大了至於為何要去國外唸當代文學,可以查台灣前段大學相關系所這幾年新聘教授的學歷背景。
作者:
chuhey (j'adore)
2020-08-22 00:04:00身為中文學士+碩士,在中研院文哲所打工三年的過來人我只能說,連哥大畢業都要蹲博後幾年、努力抱大佬大腿才能找到教職了,這些英美留學回來人們,和海外重量級的學術大咖關係良好,還有點求職優勢,方便邀稿、邀請參加研討會。但這些人要找到教職或研究職都要經過一番努力。文學土博市場飽和已經是很多年的事了,除非你有很大的社會影響力,例如著有暢銷書、在文壇很活躍等等,否則最好做好到處兼鐘點的心理準備。我大部分的學長姊是這樣啦。我確實有認識在美國讀華文近代文學、成功在美國地方文理學院找到教職的朋友,不過身為沒那麼賺錢的科系,我的朋友最近都在被裁員邊緣苦苦掙扎。不過她最近嫁了個公民,身份壓力應該會比較小吧?!總結:如果你家有錢沒地方花,沒funding留學很棒喔,可以貢獻學術,最近學校因為疫情關係真的很缺錢!如果你留學想移民,可以喔,念博班有好多年的時間,可以好好把握,如果能和公民結成婚姻,身份就可以少點煩惱了。雖然這麼說很無情,但讀文學就是很辛苦、很窮,找工作很困難。心理很容易生病。我很慶幸自己跳出火坑。碩士轉行還勉強可以,博士就真的很辛苦了。真的要三思。
作者:
zjack (Easton)
2020-08-22 14:44:00Phd唸的時間長 你也沒辦法保證自己能準時畢業 沒有funding很辛苦 學業壓力跟金錢壓力會互相疊加 自己要好好考慮
作者:
deacon (deacon)
2020-08-22 15:47:00我覺得如果以移民為目標的話讀博士不是最好的選擇 第一是博士畢業因為較專精所以工作選擇可能較少 第二是讀博士的五六年間移民政策會怎麼變化真的沒有人都說不準 可能現在在當地移民職業清單裡面的有些工作幾年後飽和就被拿掉了既然都是自費 讀碩士接著找工作移民可能更容易一點
作者: madchester (dodo) 2020-08-24 11:33:00
不過就是上來問問意見,不需要這麼兇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