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從小時候就有出國讀書的念頭,約莫大二下開始在版上潛水,而在準備時也把前輩們的心
路歷程翻得滾瓜爛熟,因此也想回饋自己的經驗給之後打算申請出國的人作為參考,畢竟
過程真的挺令人焦慮,會在不同階段有不同懷疑人生的方式XD
校系
All Chemical Engineering PhD
不同的學校系名有些許的差別
申請結果
Admission
UMich 12/24
UW Madison 12/28
UMN 1/4
UT Austin 1/5
UPenn 1/8
MIT 1/21 (1/16 Zoom interview)
Rejection
Northwestern 2/21
Cornell 2/24
UCB 3/2
Caltech 3/3
Decision
MIT Chemical Engineering PhD
選校
照著台大化工長久以來的都市傳說是畢業名次大致可以對應到全美排名,因為畢業名次比
預料的更高一些,所以最一開始我就把目標鎖定在前二十的學校,把他們的faculty list
與實驗室網站全部認真看過一遍、列出有興趣的教授的清單/研究方向、評估自己想不想
去那個地區,最後再挑選出想申請的學校。最一開始的時候有考慮過要不要投BioE,不過
經過多方諮詢下還是覺得投ChemE未來就業機會可能會稍微多一些,所以就沒有丟BioE相
關的program了。
雖然明知道Caltech跟UCB這些加州的學校錄取的機率微乎其微,但還是當作花錢買樂透。
最後在加州開獎失敗,但是天竟然外飛來了一封麻省的錄取信。因為大學專題是做生物相
關的研究,而Boston生醫產業發達,所以當初看到MIT網頁時非常心動,也是前二十這些
學校中我想加入的lab最多的一間學校。不過因為我的成績跟研究發表都不是應屆申請者
中最頂尖的,所以也沒覺得自己會錄取。當我當兵放假突然接到來自地球另一側的祝賀電
話時,真是驚嚇到差點暈厥,冷靜下來之後即便知道課業強度可能會更精彩,但也沒怎麼
猶豫地就告訴自己一定得去。加上後來了解到能夠花一學期去參加practice school,覺
得這種once in a lifetime的機會不容錯過,就立刻寫信去跟其他學校say bye了。
背景
Education
NTU Chemical Engineering B.S., 2016/9-2020/6
Overall GPA: 4.21/4.3 (3.97/4.0); Last 60 GPA: 4.23/4.30 (3.97/4.0)
Rank in Class: 2/100 (2%)
Research Experience
Biomedical and Tissue Engineering Lab, NTU ChemE, 2018/2-2020/12
最後半年為學士級研究助理
Standard Tests
TOEFL: total 113, R30 L30 S24 W29 (2020/9)
GRE: total 329, V159 Q170 A4.0 (2019/10)
Honors and Scholarships
Nationwide: 科技部大專生計畫
Industry-wide: 台灣石化合成股份有限公司獎學金
University-wide: 書卷獎*3、1974級系友獎學金、錢思亮先生紀念獎學金
Journal Publications
1st author, Nanomaterials (issue cover)
2nd author, ACS Bio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4th author, Ceramic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Presentations
三篇海報一作,均在台灣 (Excellent Poster Award *2)
Letters of Recommendation
專題指導教授 (NTU)
大學導師,同時是修課老師 (NTU)
合作計畫共同指導教授 (Taipei Tech)
申請時程
2019/8 GRE補習/準備
2019/10 GRE一戰329
中間認真做實驗(x)放縱(o)將近一年
2020/8 TOEFL準備
2020/9 TOEFL一戰113,結束後開始整理各學校資料並聯絡教授詢問推薦信事宜
2020/10 完成SoP/CV/PHS初稿,潤稿,申請各學校帳號
2020/11 陸陸續續開始上傳各學校申請文件
2020/12 提醒教授截止日期,進入每天收信與刷theGradCafe的循環
準備心得
GRE/TOEFL
在考慮要補GRE的時候剛好看到OKE提供的工學院獎助計畫,在甄試錄取後花了一個多月去
上課學解題技巧。另外我也跟補過mason的朋友借了2000單來看,當作增加自己的字庫,
雖然自己的英文底子不算太差,但是要面對那些生澀字海還是有點累,到後期基本上就是
一直靠考滿分刷題,不過也幸好是在暑假開始準備,有比較充裕的時間消化各種題型。一
些考試細節在這邊就不多提了,如果有興趣的人可以到GRE版a我ID。
TOEFL的部分我是屬於能拖就拖(?),八月初先去花東玩了一趟回來才開始認真準備。有了
GRE的經驗後就知道這種英文檢定考試最好是要速戰速決,因為不想再多花錢補習所以完
全靠自己練比較不熟練的口說和寫作。口說對台灣人來說通常是最難準備的,因為沒有補
習的緣故,主要是靠著YouTube影片和TPO上別人的錄音範例來慢慢摸出一套屬於自己的模
板,練習記錄聽到的關鍵字,有條不紊地整理答題邏輯。到最後衝刺期時我每天都會練
個三到五回來訓練說話的感覺,避免緊張時整個都亂了套。至於寫作,每次在練習時都一
定會計時,盡量在避免冗言贅字的狀況下增加字數,完成文章後也會檢討哪裡寫得不好。
當初有想過要不要死背模板和轉折語,但後來決定只記著一個大致的框架,自己寫起來感
覺比較好發揮(不過這點可能就因人而異了)。
Curriculum Vitae
申請的文件我個人是從CV開始條列整理,除了可以仔細審視一下大學四年做了些什麼事(
或是懊悔耍了多少廢),後續在撰寫SoP的時候也可以從CV裡面提到的事蹟加以延伸,把
自己的故事包裝得更完整一些。在架構上我依序分成背景、研究經驗、感興趣領域、獎項
、著作發表、相關技術、檢定測驗與課外經驗幾個大項,再從裡面切割出細項,並把希望
被審查者看到的重點字特別加粗標記,而在排版與選擇字體上我也花了相對多的時間,把
版面整理得乾乾淨淨一目瞭然。有幾個我覺得可以分享的作法:
1. 獎項/獎學金的部分我自己是歸類成nationwide, industry-wide, university-wide來
陳列,至少有一個可以參考的依據。因為有太多翻譯成英文看起來非常詭異(?)的獎項
,如果只是按照時間順序來排序恐怕他們也看不懂那是什麼東西
2. 如果有註解獎項或課外經驗的文字,要精準地把這件事的impact或是importance提出
來,如果淪為單純的job description的話就會失去一些個人色彩
Statement of Purpose
SoP絕對是每個申請者的最大噩夢,前前後後改過非常多次,初稿跟完稿的檔案看起來像
是兩份不一樣的文件XD 我的SoP總字數控制在兩頁1000字以內,整體上依據一個大原則:
每段要有明確的目標與主題句來表達能力或人格特質。一開始寫完時像是一盤
散沙,被點出是各段之間的連貫性不夠,除了動機不夠強烈,敘事邏輯也得重新整理。因
為既有的素材已經不能變動,所以呈現的方式非常重要,必須讓人看完整篇可以很清楚地
明白你為何要申請這個program,在這點上我著墨了非常久,同時我覺得這個時候也可以再
次反思自己是不是真的想要/適合申請。自己在寫的時候會有非常多盲點,一定要找別人
討論和潤稿,去蕪存菁,適當捨棄一些不重要的雜項來凸顯更重要的地方。至於有些人會
根據不同學校寫不同的SoP,我自己是覺得這樣做太麻煩了(到底有多懶),所以只在一
些小細節做微量的調整,如校名、教授、研究興趣等,畢竟申請到後期每天心情都是黑色
的,再加上那時候台北下了一整個月的雨,實在沒有心力再去大幅度改動所有文件XD
我的SoP總共分成六段:
第一段 說明自己的遠程目標,簡述研究經歷與未來有興趣的研究方向(包含該校有興
趣的實驗室),再扣回申請這個PhD program能對我有什麼樣的幫助
第二段 說明將近三年的跨領域研究強化了自己在這種研究模式下的競爭力,並利用
collaborative research的成果來呼應第一段的motivation,同時說明自己解決
困難與建立長期合作關係的能力(以合作計畫教授的推薦信佐證)
第三段 以自己的著作發表證實自己除了teamwork以外也能夠有individual research
的能力,並提及在研討會交流時感覺到如果想要實現healthcare improvement則
需要PhD program更全面的訓練
第四段 要解決問題需要很紮實的學術基礎,因此用自己的學業成績來說明自己有能力念
這個學位,並提及在許多系外選修都表現得很好,強調知識基礎,再進一步透過
科技部計畫來講述自己跨領域設計整合能力;另外也以短篇幅介紹課外經驗,著
重溝通/計畫/執行/人際面來說明troubleshooting ability
第五段 美國擁有top-notch的跨領域工程產業,其中又以該校為領頭羊,因此想要申請這
間學校來琢磨自己,並提及2至3名有興趣的教授,說明他們的研究方向為什麼與
自己的理想相符(順便呼應中心思想)
第六段 總結,把各段的主題句加以濃縮,再一次彰顯自己就讀這個Ph.D. program的能力
與熱忱,並敘述自己未來想對這個產業貢獻些什麼,最後結尾簡單感謝審查委員
在這邊也分享一下我初稿時被點出來的癥結點與改善寫法:
1. 主題句不夠真誠、不夠強烈
→ 通篇應該要圍繞著一個動機來敘述,把research interests與在這間學校想要做的
事情連接在一起
2. 為什麼想要念這個program?想要做的大事是什麼?為什麼一定是這間學校,它能給我
什麼改變?
→ 由大而小說明自己的動機與計畫,再帶到這間學校吸引我就讀的點在哪裡
3. 學業表現只能看出成績不錯,但看不到令人印象深刻的閃光點
→ 應該要寫出更深層的能力來增強記憶點(例如寫出跨領域整合能力比其他人強)
4. 實驗的經歷看起來像流水帳
→ 應該提到學會什麼、做過什麼,由大而小,先用比較大方向的詞來彙整起來,再細
講在各個實驗裡的不同貢獻/合作團隊的評價
5. 提到課外經驗時要彰顯出領導特質並與未來展望連結
→ 說明課外時作為一個計畫的head時溝通風格或團隊合作模式,顯示出自己整合意見
與實踐目標的能力,延伸到這些特點能夠在lab有什麼樣子的幫助
Personal History Statement
我申請的學校當中只有UCB與UMich需要PHS,其實我也不知道要怎麼寫比較好,不過我大
致上就是用了500字的篇幅寫自己的故事,敘述一路上如何過關斬將(?),而那些過去的那
些經歷是如何形塑現在的自己,又如何影響到自己對未來的規劃等等。PHS感覺上是要搭
配SoP一起看,透過你的過往經驗與未來展望,再更全面地了解你的人格特質,進一步評
估你適不適合這個program。
Letters of Recommendation
三封推薦信都是來自真的瞭解我的教授,他們都樂意幫忙寫全部。自己在找推薦者時最好
要先想一想三位教授是不是能夠由不同面向切入來寫推薦信,也要先問看看是否需要提前
擬稿。自己擬稿雖然很麻煩,但是也比較能掌握自己不同角度的特質,並輔以實例佐證。
像我分別請專題老闆寫研究潛質與實驗技術、合作指導教授寫跨領域計畫的溝通協調能力
、導師寫私下人格特質以及修課狀況。另外在辦完所有學校的帳號後如果要送出推薦信邀
請最好在同一個時間一次全部送出,避免教授漏信。(認真推薦半夜進行此動作XD)
Interview
申請的所有學校裡面只有收到MIT的interview invitation,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疫情的關係
才新增這個關卡,在這就簡單分享一下面試經歷。一月時收到來自admissions committee
的信,裡面提到今年除了paper application以外還會對所有finalists進行20分鐘的Zoom
面試,面試時會詢問3 standardized & 1 individualized questions,並可在面試結束後
向面試官詢問一至兩個感興趣的問題。信裡也公布了三個standardized questions:
1. 詳細敘述你在研究/計畫中如何應用定量技術的例子,解釋你做了些什麼、學到什麼,
而它們為何重要
2. 你之前與他人合作時遇到困境是如何解決的,而未來你會用什麼不同的方法去處理
3. 你未來希望能貢獻給世界什麼,而MIT ChemE PhD能如何幫助你達成目標
基本上我覺得這些問題都滿貼合我SoP裡面提到的重點,所以我分別從SoP中再去抓出裡面
的細節加以延伸,也從寫給別的學校的PHS裡面拿了一些自己過往的故事出來分享給教授
聽。建議最好要先擬個稿,畫出每個題目在回答時的架構,讓教授掉進你設的陷阱,問一
些你已經事先準備好的問題。我遇到的individualized question也是教授從對話中再去
挖細節,沒記錯的話是問我如何定量奈米粒子的濃度,然後我就劈哩啪啦講了一串實驗細
節,殊不知他只是想要聽到calibration curve這個答案(講出這個詞的瞬間看到兩個教
授瞬間在螢幕上點頭),本來還很擔心我的兩個面試官不是生醫領域相關會不會不知道我
在做些什麼,不過事實證明不太需要擔心,只要你對你自己做的東西夠有信心而且回答得
夠有條理就好。在面試完的一個禮拜內就收到了admission,除了意外今年是收bio底子的
台灣學生,邊當兵邊等offer的焦慮也瞬間少了百分之九十九。
申請心得
如果有出國讀書的念頭最好還是在大二大三就早點做出決定並開始做專題,雖然聽過一個
說法是學士畢業的可塑性比較高,相對於碩班畢業申請者像是一張未開獎的樂透,但學校
方應該還是會重視是否有足夠的研究經歷與能力。但我自己不認為大學時光要全部都花費
在課業與研究上,前兩三年總是要花點時間玩玩社團建立人脈,自己學著顧好學業與娛樂
的平衡,像我在大二下的時候蠟燭兩頭燒(大家也都知道化工系別名期中考系),進lab
的時候還被專題老闆以為是個大玩咖XDD
不過我在那年暑假就已經確定不會留在台灣讀碩班,也很早就和老闆聊過,因此多了很多
發表、寫計畫、參加研討會的機會,生醫領域的實驗數據產出真的相對比較慢,只要遇到
細胞鬧彆扭的時候可能整組實驗又要花好幾個禮拜重做,電刺激分化的血淚史又是另一個
故事了。所以越早跟老闆談,除了可以避免被慫恿簽下去(?),可以為自己爭取的時間和機
會就會更多一些。據說有沒有一篇屬於自己的一作差滿多的,如果當時我沒有在deadline
前臨門一腳發出那篇paper,可能現在收到的錄取結果就會完全不一樣了,在這邊要跪謝
2020年末一直被我騷擾的學長姐與教授們。而當初也有評估是不是應該先寫信給有興趣的
教授,不過後來因為明星學校根本不太甩套詞再加上自己懶就放棄了,由結果看來是沒怎
麼影響,所以這可能還是很看各個學校的風氣。
結語
從放棄推甄之後就等同踏上一條不歸路,沒什麼後路好退,當看著同學已經直升碩班自己
卻不知道自己未來落點在哪裡時第一次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徬徨,同時還得埋頭做實驗、
趕paper、準備文件,現在回顧那段歲月依舊會不寒而慄。後來想想自己的課業跟研究都沒
有到最猛,我唯一做的就是盡人事聽天命,沒想到最後真的錄取了這間夢幻學校,大概一
切都是冥冥中註定好的吧。
雖然這個過程比想像中的還要辛苦,不過在一切塵埃落定之後很佩服並感謝自己當初勇敢
地做了決定,至少接下來應該可以好好養活自己不用再跟家裡伸手拿錢。很感謝這一路上
幫助我的所有人,希望這篇文章也能夠對未來打算申請的人提供一點點指引,如果有什麼
問題都歡迎直接站內我。祝福大家都能夠去到自己想去的地方,也祝福我自己未來博班生
活可以過得開心精彩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