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正值申請季節,所以藉著原文來分享一下來美國念碩士,特別是專業碩士的心理建設
不過要先說以下只是我自己的體驗(UW MHCI+D)和我所認識的一些人們一起討論出來的想法
不一定正確也無法代表全體,只是告訴大家“這種情況是存在的”
首先,雖然名校碩士聽起來很吸引人,但對於大多數研究型大學來說
非碩博連讀的碩士,特別是專業碩士,很多是用來賺錢的,用來養博士的
你可以看到每年各大學都會開不少新的碩班,有的甚至只是名字不同內容幾乎一樣
就算是名校也相同,當然學校為了賺錢不代表品質一定差,但是很現實的是
有太多太年輕,連課程內容都還沒有定型的碩班,每年內容都在變
很多Program甚至沒有學校自己的faculty願意接,只能對外招聘program director
這些外聘的faculty很多雖然有不少業界經驗但對如何經營一個program多是一竅不通
結果就是每年進來學生都在跟他一起"學習"如何host一個program
這也導致program有時和department的協調不完善,導致能選的課程和拿到的資源受限
我自己的program幾乎每一年,每一屆的director都不同,連課程內容也一直在變
再來,如果你看到專業碩班不斷的promote說講師都來自業界也要小心
業界的講師確實比學界能夠給予你更多就業上的insight
但這些講師常常都是兼職,一下課就基本找不到人,基本只能仰賴助教
學校教授你至少大致知道每年的繁忙期在何時,業界講師跟著公司週期根本無法預測
有時後一忙就會出現各種作業批改拖欠,或寄信問問題沒人回的狀況
我自己program就有遇到明明一個禮拜作業就要回來卻拖了3-4週......
除此之外,如果你的program是屬於跨領域的program也要特別注意
跨領域的program通常代表會收各種領域背景的學生
為了讓大家有著共同的基礎,通常第一學期or第一二學季幾乎都會是各種基礎課程
這種課程為了顧及非本科的學生通常都不會太難,導致對本科學生來說太淺而學不到東西
但偏偏可能佔據整個program接近1/3的時間
而美國的教學風格又比較偏向自己要把東西念好再來上課,老師只挑重點講
實際上作業的部分可能才是精華,透過做作業來學習與熟悉遠比上課時用
所以真的不要太期待你在這種專業碩士課程裡可以學到多少東西,可能還不比自學多
不過由於美國碩班有很多學生是工作過再回來念的,如果你願意花時間和同學好好相處
你能夠從你的同學身上學到的東西可能遠遠比上課學到的還多
最後,不要被就業率這個數字蒙蔽了
美國和台灣有點不一樣的地方是,台灣很多是大碩連讀,而美國由於碩班很貴
不少人是大學畢業工作後,因為有需要才回去讀,所以學生們的起跑點基本就不相同
很多人在來這個Program前就已經有很豐富的工作經驗,這個碩士就只是錦上添花而已
我當年同學中有一個在畢業後就拿到Amazon Senior (L6)的工作
但你說是Program的功勞嗎?人家在來唸之前已經有另一個碩士+10年NASA研究經驗
另有一個公司同事,她在職念碩畢業之後直接跳Meta senior level
不過她在這之前已經是nursing BS + MS + PHD,你說這真的能全歸功於這個這個碩士嗎?
所以就業率這個數字真的看看就好,你應該去看那些和你學經歷相近的學生的就業狀況
結論是,不要輕易的相信官方網站上的資料與宣傳
只要該Program不是第一屆,Linkedin上一般都可以找到現役或畢業生
直接跟他們約個時間聊聊最準
如果是第一屆,查查program director和其他核心教師資訊
看這些教師是否和其他老program的教師重疊,至少可以保障一定的教學品質
如果一堆都是兼職的或明顯沒有學務經驗的就......自己斟酌
對於能選哪些課與課程細節也要問清楚才能知道program是否能幫助自己未來要走的領域
個人淺見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