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 .下列哪段文句 ,不包含勸誡人「慎言語」的意思?
A信近於義,言可復也 。 ({論語})
B庸德之行,庸言之謹。({中庸〉
C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易傳})
D正容禮,齊顏色,順辭令。 ( {禮記〉
A語譯是:與人用言詞定下互相信守的約定,要先講求合乎義理,相約之言才可以實踐。
→這樣不是也有「慎言語」的意思嗎?(因為言詞要合乎義理)
(A)29. 在上下文有連貫性的語句中,省略上文(或下文)
出現的詞語,而使上下文依據意義的條件情況,互相
補充、互相呼應,合為一體,共同表達一個完整的意
思,稱為「互文」。以下何者未使用互文的方式寫成?
A問我東閥門,坐我西閣床
(俠名〈木蘭詩>)
B金時明月革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王昌齡<出塞>)
C戰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烏可食
(俠名<戰城南>)
D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皇乏主<琵琶行>)
根據http://0rz.tw/jWCwG的說明,A這二句也是互文。而且這是本專書,提疑義應該頗有
機會。
(D)50. 莊子藉由「正獲之間於監市履狶也,每下愈況」之
例,意在闡明何種道理?
A道的體悟,往往從生活的實踐中得來
B務比理論可貴,要虛心向勞動者 學習
C察事物應具備即小以見大的推論能力
D能在低下處看出價值,就越是切近道
語譯:一個名叫獲的管理市場的官吏向屠夫詢問豬的肥瘦,踩踏豬腿的部位越是往下就越
能探知肥瘦的真實情況。
→
D的「低下處」應該是指抽象的「卑下」的概念,而不是每下愈況這句話實指的「豬腿
下方」吧。
A的話,因為本句是舉市場的豬的例子,所以「從生活的實踐得來」似乎符合才是。
請教各位看法,有人要一起提疑義嗎?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