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根據伍茲(P. Woods)的看法,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過程中,因面對來自各方的約限,
會運用其創造力,發展一套「生存策略」。當教師採取「保持忙碌,眼不見心不煩;
或儘自講課、磨蹭時間;或與學生聊天、講故事,但不上課」。
這是屬於下列哪一種策略? (A)迴避 (B)協商 (C)社會化 (D)職能治療
14.班度拉(A. Bandura)社會認知理論中主張影響自我效能最重要的訊息來源為下列何者
? (A)模仿 (B)精熟經驗 (C)替代經驗 (D)社會說服
為什麼不能選(C)替代經驗呢?
17.皮亞傑(J. Piaget)認為小學一年級兒童的僵硬思考(rigidity thought),不包括下列
何種認知特徵?(A)集中化(centration) (B)自我中心(egocentrism)
(C)無法進行可逆性思考(reversible thinking)
(D)只注意狀態(states)而忽略了過程(process)
這些選項似乎都是前運思期會具備的,(B)錯在哪裡?
24.小華面對下一週的段考,感到緊張與害怕,於是他採取提早讀書、
專心用功的方式來面對,這是採取何種因應策略?
(A)情緒中心 (B)情境中心 (C)問題中心 (D)認知中心
33.課程設計的目標模式與過程模式,最主要的差異在於下列何者?
(A)目標模式重視目標,過程模式則沒有目標
(B)目標模式採用行為目標,過程模式採用表意目標
(C)目標模式重視總結性評量,過程模式重視診斷性評量
(D)目標模式預設學習結果,過程模式在過程中形成學習結果
請問(B)選項哪裡錯呢?
34.有關潛在課程的敘述,下列何者有誤?
(A)潛在課程是教師和學生無法察覺的
(B)老師的身教屬於潛在課程的一部份
(C)潛在課程的處理,需尋找潛在課程的來源
(D)潛在課程的出現可能是無意、未經設計的
想請問(C)對在哪裡?(A)錯是因為教師可以察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