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師大家好,教甄之路非常辛苦,沿途走來滿身血淚,大家真的辛苦了。
我是教育界的初生之犢,扣除實習僅有一年教學資歷。不算教學的那年,畢業後三年的生
活我分別用了一年服替代役,其餘兩年當專職考生。
因為可以專心處理考試,因此在補習班、在各個不同老師的教室、在網路上認識大家的生
活,聽見各種辛苦的故事時,我知道,今天我能考取正式教師,全是憑著我擁有的幸運,
沒有值得說嘴的大故事。
今年我在桃園國語複試試教的範圍中讀到連加恩先生的<誰該被派去非洲>,連先生剛好
提及史懷哲的故事,提醒讀者要先雙手向上領受自他人,知道自己是幸運的,然後再轉動
手腕,分享出去。
所以,雖然並不是什麼資深的老師,對教學也是自己一點一滴摸索出來的,可是既然從這
場考試中得到了什麼,我還是想按著心中略略不安的情緒,在這裡分享我所擁有的一些幸
運。
在此先說明一下這三年來我的複試成績:
第一年台中試教與口試持平,分數約為T=50
第二年台中試教與口試墊底,分數約為T=30
第三年桃園國語試教77分,口試73分 (今年計分標準為70+5Z)
從以上可以看見我的成績浮動不已,也是從這裡我認識到教甄的艱困。我希望各位老師們
能從這當中警覺到一點:我的複試分享不能盡信。請從中找到屬於你、適合你、你可用的
觀點或方法,然後忘掉其餘所有一切。
那在開始前,我先簡單說一下我準備試教的心路歷程。
一開始從大學畢業以後,我對教學是什麼幾乎沒有概念,懵懵懂懂上了考場,自以為很
有特色的開始準備試教。那時的自己自信滿滿,但設計出來的內容大多都是自我滿足,雖
然有很多創意也很有活力,不過以現在的自己看來,離我理想中的教學有很大的距離。
那年的我拿到了一個持平的分數,在教甄征戰中拿下了首敗,結識了當屆考上的姐姐,然
後在她的協助下開始認識教師甄試的複試。但因為是超級初學者的關係,所以光是課程設
計就已經完全崩潰,不斷參考著教材教法,想破頭卻仍然不知道自己該怎麼教。雖然積極
參加複試的讀書會,聽著許多人對試教的講評,可是卻始終無法找到心裡面某些問題的答
案,甚至連自己的問題是什麼都不太清楚。吃力地繼續對付著試教,直到懵懵懂懂地站
上台中複試的講台,最後以負二標準差(應該是吧?真的太慘了我不敢記)結束了考試。
敗下陣以後的我回過頭來反思,發現:雖然我做了很多努力、練了很多場試教,可是我並
沒有好好聽過自己的聲音。在認識到這點後,我花了一段時間搞清楚心中那些我想問卻問
不出來的問題到底是什麼,並在列出來以後發現,這其中並沒有任何一個問題是別人可以
給我答案的,但也沒有一題是我無法靠自己回答出來的。
於是,我暫緩了對於複試技巧的練習,辭去代理職務,轉頭回身開始閱讀教材教法。我透
過閱讀漸漸摸索出什麼是教學、什麼是試教,並在與同儕的討論過程漸漸意識到,在一場
教學演示、在一個班級當中,我希望自己是一個怎樣的角色。很多事情越問越明朗,我也
隨著知道自己擁有了很重要、很珍貴的東西。
在這種心態與思慮都穩定的狀態下,我考進了桃園的複試。準備期間我把絕大部分的心力
都投注在教學設計上,試教演練的部分沒有請其他老師來看過,僅依著我對於自己這場教
學的認識,在考場上將內容好好地詮釋、展現出來,最後得到了很不錯的分數,結束了教
師甄試的征伐戰。
回首看向一路以來的自己,這些在試教上的打擊對我有益無害,但如果我沒有在失敗後向
自己追問到內心深處擁有答案的程度,那麼單純的打擊都將不會成就如今的我;如果我在
準備考試期間沒有先進行思考與計畫,那麼單純的努力也都只是在消耗體力與時間,無法
帶給自己穩定的心情與教學上的成效。
簡而言之,反思與規劃,是讓我在考試過程中能自認為按部就班並且步步到位的重要關鍵
。若要將我的實際做法以流程圖顯示的話,那麼準備歷程會是這樣子的:
追問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