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敘述都很長,時間有點不夠,題目記得不是很熟,因此只是打個大概供各位參考,麻
煩各位一起修正補充。
一、
(1)說明燭之武和馮諼的策略
(2)比較燭之武和馮諼的異同之處
(3)如何教導學生從這兩篇文章當中,學習如何運用在生活中
二、給赤壁賦的水、月那一段
(1)洞簫客的悲來自何處?蘇軾如何處理這個問題?
(2)請舉一個事例向學生說明蘇軾的概念
三、給高行健的一篇文稿—文學的理由
(1)依據引文內容,設計五個在課堂中閱讀引導或思辨的提問。
(2)你如何評論高行健在引文中所說的「文學家對於大眾不負有什麼義務」、「他們訴
諸語言並非旨在改造這個世界」
四、給老子「高下相傾」
莊子.知北遊》:「東郭子問莊子曰:『所謂道,惡乎在?』莊子曰:『無所不在。』東
郭子曰:『期而後可?』莊子曰:『在螻蟻。』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
:『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東郭子不
應。」
韓非子:道與堯、舜俱智,與接輿俱狂,與桀、紂俱滅,與湯、武俱昌。以為近乎,遊於
四極;以為遠乎,常在吾側;以為暗乎,其光昭昭;以為明乎,其物冥冥;而功成天地,
和化雷霆,宇內之物,恃之以成。凡道之情,不制不形,柔弱隨時,與理相應。萬物得之
以死,得之以生;萬事得之以敗,得之以成。道譬諸若水,溺者多飲之即死,渴者適飲之
即生。譬之若劍戟,愚人以行忿則禍生,聖人以誅暴則福成。故得之以死,得之以生,得
之以敗,得之以成
(1)說明三者「道」的異同
(2)如何向學生解釋史記中,老莊申韓為何放在同一篇
五、設計一門特色課程,幫助學生與外籍學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