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騰騰的試題,剛才和朋友一起回想,完成度還挺高的!
若哪部分有誤再麻煩各位老師們提出
非常感謝!
一、先將多選題答案寫出,再寫題目解析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穿花蛺蝶深深
見,點水蜻蜓款款飛。傳語風光共流轉,暫時相賞莫相違」(杜甫〈曲江二首〉)
下列選項何者正確?
(A)韻腳為「衣、歸、稀、飛、違」
(B)頷聯詞性對仗不工,平仄不合律
(C)頸聯詞性對仗工整,平仄不合律
(D)此詩為「平起平收」式,首句入韻
(E)律詩押平聲韻,不可換韻,一韻到底。
二、豐子愷〈兒女〉
有一個炎夏的下午,我回到家中了。第二天的傍晚,我領了四個孩子——九歲的阿寶
、七歲的軟軟、五歲的瞻瞻、三歲的阿韋——到小院中的槐蔭下,坐在地上吃西瓜。夕暮
的紫色中,炎陽的紅味漸漸消減,涼夜的青味漸漸加濃起來。微風吹動孩子們的細絲一般
的頭發,身體上汗氣已經全消,百感暢快的時候,孩子們似乎已經充溢著生的歡喜,非發
洩不可了。最初是三歲的孩子的音樂的表現,他滿足之餘,笑嘻嘻搖擺著身子,口中一面
嚼西瓜,一面發出一種像花貓偷食時候的「ngamngam」的聲音來。這音樂的表現立刻喚起
了五歲的瞻瞻的共鳴,他接著發表他的詩:「瞻瞻吃西瓜,寶姊姊吃西瓜,軟軟吃西瓜,
阿韋吃西瓜。」這詩的表現又立刻引起了七歲與九歲的孩子的散文的、數學的興味:他們
立刻把瞻瞻的詩句的意義歸納起來,報告其結果:「四個人吃四塊西瓜。」
於是我就做了評判者,在自己心中批判他們的作品。我覺得三歲的阿韋的音樂的表現
最為深刻而完全,最能全般表出他的歡喜的感情。五歲的瞻瞻把這歡喜的感情翻譯為(他
的)詩,已打了一個折扣;然尚帶著節奏與旋律的分子,猶有活躍的生命流露著。至於軟
軟與阿寶的散文的、數學的、概念的表現,比較起來更膚淺一層。然而看他們的態度,全
部精神沒入在吃西瓜的一事中,其明慧的心眼,比大人們所見的完全得多。天地間最健全
的心眼,只是孩子們的所有物,世間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們能最明確、最完全地見到。
我比起他們來,真的心眼已經被世智塵勞所蒙蔽,所斫喪,是一個可憐的殘廢者了。我實
在不敢受他們「父親」的稱呼,倘然「父親」是尊崇的。
1.「夕暮的紫色中,炎陽的紅味漸漸消減,涼夜的青味漸漸加濃起來。」的表現手法
2.以「敘事文類」鑑賞分析
三、老子曰:「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所代表意義為何?以生活經驗或實例敘述
四、國寫甲乙文本引導
甲.
黃樹林裡有兩條岔路/遺憾的是,身為一位旅人/我無法分身同時踏上兩條路/我佇足,
久久望穿其中一條路/它的盡頭彎入了樹林深處/而後,我踏上另一條一樣好的路/也許
它能給我更好的選擇理由/因為那兒野草繁茂,邀人踏覆/但就這點來說,事實上兩條路
/被踩踏的情況幾乎一模一樣/這兩條路於那日清晨同樣地/躺臥於無人踐踏的落葉裡/
啊,另一條路留著改天再走吧/但我明白,路是無止盡的接續下去/我並不認為自己會重
返此地/我會在某處,許久許久之後/嘆著氣說/黃樹林裡有兩條岔路,而我 /我選了
一條較少人走過的路/而這讓一切變得如此不同。
(佛羅斯特〈未行之路〉)
乙.
褒禪山亦謂之華山,......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山洞者,......其下平曠,有泉側出,
而記遊者甚眾,所謂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其好
遊者不能窮也,謂之後洞。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有怠
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遂與之俱出。蓋予所至,比好遊者尚不能十一,然視
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時,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
足以明也。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王安石
〈遊褒禪山記〉
寫作導引:依據甲乙二文的啟發或省思,以〈走自己的路〉為題,回顧自己的生命歷程,
書寫你的經驗與感想。
1.以甲乙兩文,配合寫作導引,該如何引導學生謀篇與取材?
2.附上以〈走自己的路〉命題之作文,批閱其優缺點及改進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