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9月04日 04:11 中國時報 主筆室
繼黨產會委員楊偉中在紐西蘭泛舟救女溺斃,這兩天宜蘭也發生多名遊客被海浪捲走的不
幸事件。跟過去一樣,各方在討論溺水時,幾乎都從溺水者有沒有穿救生衣,海浪太大著
眼。從沒有人認真討論過,身處四面環海的台灣,絕大多數的台灣人都不識水性,才是致
命的最根本原因。
幾乎每次發生溺水事件,相關單位的討論都歸罪於海邊突起瘋狗浪或者所謂漩渦、暗流。
於是乎,亡羊補牢的結果,不是在海邊豎立危險的警告牌,就是拉起禁止下海線,卻從來
沒有人檢討過,我們教育體系裡,缺乏訓練學生熟悉水性的問題。
台灣是一個海島,四面環海。人民親近海洋,駕馭海水是最自然不過的事。但因為長期以
來,台灣的教育包括家庭的教育,都缺乏親近海洋的訓練,導致約有8成左右的台灣人不
會游泳。而會游泳的2成當中,真正識水性而能遨遊大海的更是稀少。玩過海浪的人都知
道,海浪沖力相當大,一個沒有經驗的人要從岸邊的大浪游出海去是很困難的事。通常會
被海浪捲走的,大多是在岸際就已經溺水,失去能力。
偏偏教育界對於「會游泳」的定義有嚴重誤認。因而,造成許多在游泳池學會簡單自由式
,只會游25公尺的人,都自以為會游泳,而在海邊戲水時,往往失去警覺,容易溺水。
會在游泳池游泳不代表就識水性。只能在水深及胸,隨時都能站立的泳池內游泳,不代表
他就能在深不可測的海裡戲水。更甭說海裡有波浪、海流。為防溺水事件不斷重演,教育
體系應該從過去僅教會游泳的概念提升到訓練國人熟識水性。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904000696-26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