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版請點:https://reurl.cc/62V95M
「太多時間在抱歉,太少時間在纏綿;太多時間在抱怨,太少時間值得去懷念。」
-莫文蔚〈沒時間〉。
人類在很小的時候就被教導一些關於時間的知識:一天有24小時,一小時有60分鐘,一分
鐘有60秒,甚至還學習如何進行時間的運算,從簡單的時間加減乘除,到複雜的計算鐘面
上各指針的夾角度數。
這些經年累月的所知所學,卻沒對學習時間管理起什麼太大的作用。
年歲漸長,只是徒留很多「懊悔、早知道、如果當初」等遺憾,以及突然回頭一望自己的
前些日子,心中浮現了「自己前段日子都在混什麼」、「怎麼只有自己變老,沒什麼長進
」和「看起來每天都很忙,卻沒有活成更滿意的自己」,甚至更悲哀的是「得到的不是自
己內心深處真正渴望的」。
到最後,我們乾脆告訴自己,人都是這樣的,習慣就好。直到某天夜深人靜,卻又再次興
起這種念頭,只好等朋友相聚大家再互相取暖,讓自己相信這真的是常態。
為什麼我們能輕易計算時間,卻好像逃不了時間的算計?因為從沒有人教過我們,花時間
最重要的是「區分與辨別使用目的屬性」(動機),而非單純的注意「天、小時、分、秒」
如何耗用與分配。
花時間目的(動機)屬性可簡單分三類:「交易」、「消費」與「投資」,簡單舉例如下:
一、交易 – 偏向生存的例行事項,無法完全按照自己心意
1.每天花O小時「工作」,換取「實際金錢收入」。
2.每天花O小時「上學/進修」,換取「學歷文憑」和「證照」。
3.每天花O小時「做家事」,換取「家庭和諧」與「環境整潔」。
4.每天花O小時「運動」,換取「身心健康」。
5.每天花基本時間「吃飯」和「睡覺」,換取「活著」。
二、消費 – 偏向自我當下滿足,常按照自己心情分配
1.為了心情好,每天花O小時「滑手機」和「玩電玩」。
2.為了輕鬆感,每天花O小時「上網」、「看電視」和「追劇」。
3.為了感覺好,每天花O小時「聊天」和「取暖」。
三、投資 – 偏向長遠策略思考,常是為日後著想,有時違背當下美好感受
1.為了日後升遷的機會,每天花時間進修。
2.為了日後跨界的準備,每天花時間跟不同領域的人互動。
3.為了日後實現理想,每天花時間辛勤耕耘。
4.為了日後活成更渴望的模樣,每天花時間學習與練習。
5.為了日後生活更美好,每天花時間與某些人建立情感關係。
就性質來說,「交易」類的花時間較難省略或大幅度的節約,因為攸關人的基本生理滿足
,多半是直接或是間接支持「個人生存」。
「消費」類的花時間比較有彈性,則有極大的調配空間,如果想在短時間提升有時間管理
的效率,可以在這部分多留意與掌握。
「投資」類的花時間,大多屬於「重要且不緊急」,卻是最值得長遠投入心力,因為影響
著長遠的未來。
圖文版請點:https://reurl.cc/62V9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