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女乒陪練:模仿國乒對手的無名英雄們2
新浪體育訊 50天封閉集訓,隊員共計32人,即將出征里約奧運的僅4人。
這是國家乒乓球女隊在成都衝刺時的“標配”,他們中間有模仿日本名將福原愛的17
歲小將,有暫時摒棄個人英雄主義的男選手……這些可愛敬職的無名英雄們,就像是一塊
塊拼圖,是國乒長盛不衰背後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何卓佳:模仿福原愛1年4個月
“小時候有機會跟福原愛打過一次雙打比賽,2-3輸的,那時我還是生膠選手。沒想
到三四年後我會改長膠,會變成跟她一個打法。”說這話的是不滿18歲的河北選手何卓佳
,她的模仿物件正是大名鼎鼎的日本名將福原愛。
眼睛裡透著股機靈勁的何卓佳,跟乒乓球結緣的故事順理成章。一方面是小時候胖,身體
不好;另一方面是爸爸對乒乓球很喜愛,水準屬於業餘選手裡排得上號的那種。因此,去
年接到如此艱巨的任務拿不定主意時,何爸爸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我的打法風格跟長膠相似,教練和隊裡應該也是經過很多很多的考慮,我才很榮幸
的被選中了。但當時我有點猶豫,爸爸跟我說要聽從隊裡的安排,祖國需要你。他很開明
的,也是想讓我多嘗試下新東西,現在看來真是很有遠見。”在家人的鼓勵下,去年女隊
備戰蘇州世乒賽前一個月,何卓佳迎來全新挑戰。
如何才能模擬好福原愛?何卓佳的方法是:多看、多問、多研究。
為此她沒少麻煩跟福原愛交過手的主力隊員,拷貝他們錄製的比賽錄影,跟教練隊友
一起交流琢磨。“得先去瞭解福原愛,瞭解她的打法風格。這個球如果是福原愛的話,她
會怎麼打?這個主力跟我說一點,那個主力跟我說一點……時間長了,出手、包括一些球
的感覺慢慢地從生膠變成長膠。”
起初,何卓佳很感興趣,但新鮮勁一過卻摸不到門道的她開始變得煩躁。好在小小年
紀,已經懂得如何調節心態:“不光是練顆粒才會這樣啊,每個打法都會有的。”
同時,昔日的福原愛模仿者、已退役的哈爾濱選手王璿,也成了何卓佳請教的對象:
“璿姐是我師父!她是很資深的前輩,她的長膠打得太好了。剛改的時候,一遇到困難,
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去找她,通過打電話、微信,只要見到就跟她聊,能多問一點是一點。
”考慮到福原愛使用的特製膠皮獨一無二,她還嘗試過四款不同的海綿,“然後去問主力
哪個更像一點。”
不僅如此,她還會不自覺地去留意生活裡的福原愛:“要越相似越好,這樣才能更像
她,才能給主力創造更大的困難。”
點點滴滴的積累,讓何卓佳終於在奔赴成都封閉集訓前如願找到了感覺:“在思維方
式上,我畢竟我打了快十年的生膠。改了一年的時候還有點陌生,到了一年兩個月的時候
開始覺得不一樣了。現在更多的是心理,慢慢地與長膠融為一體。比如天氣變潮,顆粒會
打滑,那就弧線多一點。”
只是,對於在2012年世界少年錦標賽上,勇奪團體、單打、雙打三枚金牌的何卓佳而
言,為了“成就”他人,冒險改變自己,會覺得這是在犧牲嗎?筆者拋出了一個稍顯敏感
的問題。
卡哇伊
17歲何卓佳的回答,讓人改變成見:“看你怎麼去想,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一直往負
面情緒去想的話,到最後還是要打這個。多往好處想想,這樣才會更積極。”
不光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至少在她身上,此番“里約大冒險”是成功的。“雖然是
模仿,但是給了我很多機會呀,我可以跟一隊的主力一起訓練。像我這種位置帶著我的話
,拽著拽著(水準)就上去了,練生膠的話這些是不敢想的。換長膠後,我接觸到了很多
很多以前從來沒有接觸過的東西,像是對旋轉、對顆粒的理解……對我來說是一種突破,
是一種進步,不是犧牲的感覺。”何卓佳說。
值得一提的是,她還將跟隨女隊主力一同前往聖保羅訓練營,這也是國家二隊選手中
的唯一一位。
孔令輝:不會強制 當陪練不一定是壞事
女隊主教練接受新浪體育專訪時,介紹起了備戰里約的整體規模。除參賽的四位主力選
手李曉霞、丁甯、劉詩雯和朱雨玲之外,後期為了針對海外兵團裡倪夏蓮的長膠打法以及
幫助姑娘們加強對削球旋轉的判斷,又多加了兩位陪練:“在成都差不多有32個運動員。
”
如何選拔隊員成為陪練,或者確定他們的類比對象?孔令輝教練分享道:“是教練組
討論決定的,主要是看誰更接近。讓他們看看需要類比對手的技術錄影,主要是從技戰術
、線路上(來模擬)。”
發揮集體的優勢,為有需要的尖子選手甘當綠葉,孔令輝教練說這也是國乒強盛的優
良傳統之一:“幾十年下來的傳統,有些運動員也做出了一些犧牲,但是有的時候他們換
一種膠皮和打法也並不一定就是壞事,對他們來講也是學習的過程。”
以模擬福原愛的何卓佳為例,在孔令輝教練看來,不論是對隊伍還是個人都算得上是成
功案例:“以前有個王璿,她退役後,由何卓佳來適應一下這個位置,屬於生膠改半長膠
。兩種膠皮的性能有差距,但並不是反膠改成長膠那樣,那就沒法練了。生膠最起碼有這
種感覺,練一練很快就能適應。而且到目前為止,何卓佳的球反倒長了!大家都認為她比
以前球更穩,無謂失誤更少了。”
另一位日本強敵伊藤美誠的模仿者——木子和張瑞,則有針對性地進行了不同程度的
改變:“沒有讓木子刻意去模仿,她的膠皮也沒有換;二隊的張瑞,讓她去換了膠皮。海
綿厚了點,品質反倒更高了。雖然不是說進步非常大,但殺傷力方面明顯有提高。”
至於里約奧運會後,這些女乒陪練將何去何從,孔令輝教練表示同樣要因人而異:“
像何卓佳應該不會中斷,因為她的進步很明顯,何必再換回去呢?但張瑞因為她的膠皮國
家隊很少,生膠總是壞,可能她是需要調回去的。”
“讓他們去調試,去更換,教練不會強制去要求他們,也是有一個適應的過程。適應
得了,就換;適應不了,就不要強求。以前也有隊員不適應又換回來的。對他們自己、對
他們的省市隊,我們也要負責任的呀。”他不由笑了起來。
聆聽這幾則女乒陪練們的故事後,會發現比起“一將功成萬骨枯”、比起“犧牲”,
用“大膽嘗試”、“共同進步”這樣的形容詞,放在“陪練”這個身份前會更加恰當。
從男隊調配過來的男陪練,同樣適用國乒人性化的選拔和訓練機制。
“陳玘就在女隊當過陪練,最後也打成了世界冠軍、奧運冠軍;包括更早的郭躍華,更不
用說了,蟬聯世錦賽男單冠軍。並不是說到女隊是(犧牲),有的在女隊練完回去後反倒
進步了。”孔令輝教練如是總結道。
http://sports.sina.com.cn/others/pingpang/2016-07-17/doc-ifxuapvs863589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