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po技術的部份恕刪....
同是打發球機自學的朋友我解釋一下其中的誤會好了.
原PO所寫的內容跟大家理解的確實不同,他是用發球機送定點穩定的旋轉/節奏/球質下打
回球台上的球數.
跟一般球友練習時一拉一擋或對攻/撥/拉時需調整節奏/腳步/落點/球速/旋轉度以延續來
回是不同的.
這完全是不一樣的東西所以大家因為這樣的落差有會誤, ( 我相信光是看到反手拉20~30
板不少人心理就.....) , 所以有些朋友的口氣比較重這很正常.
以基本動作的建立加上顧及實戰的效果我覺得原PO的安排很不錯, 所得到的成果算是很有
效率.
以我個人的理解一般發球機( 不要桌上型那種什麼球都軟趴趴的. ) 拿來建立基本手感及
動作或用不定點訓練腳步及還原是最合適的, 但它明顯的缺點有幾個:
1.對於自己回擊球的品質較不易掌握(要一定經驗或工具才看的出來),有些細節的差異對球
路球/旋轉/球質的變化的影響很難從這邊調整及體會.
2.無法訓練旋轉及節奏變化, 簡單講就是調節能力要另外練而且可能更辛苦.
3.對於對手動作跟球的關係要另適應.
當然高階可程式化的發球機應該可以一定的降低第2個缺點還能練套路..
所以眾高手們真的不用怒, 原PO並不知道他寫出來你們看到的是什麼.
也給原PO建議, 如果真的有興趣要學的更快更有效率, 也有預算 天空笛大的建議找個好教
練真的是不錯的路, 因為很多細節的東西跟表象差距很大, 有教練效率會差很多.
除非你跟我一樣不急著進步只想慢慢咀嚼桌球的日月精華..
: ==============================================================================
: 現在是用買了四個月的第一隻拍z1 729+月球正手中硬+月球反手中軟在打,使用上還ok,
: 就是覺得握柄有一點點大,當初是用砂紙磨了大拇指與食指那邊湖口一部分的握柄掉,
: 但它有讓我體會到旋轉與發力,因為不曉得是否這支拍是否適合目前自己打球特性與未來
: 走向,所以想請各位前輩能給些建議,是否建議換拍或換皮來做未來的練習精進且
: 也想多方嘗試不同種類握柄或膠皮特性。自己則是比較偏向攻擊型和讓對手吃轉的那種快
: 感,再請各位前輩指教一下,以上若有筆誤或是認知錯誤的地方,再請包容一下,感謝。
: 對了,配拍預算約2000~3000元,手上還有兩片火麒麟小藍火,中硬與中軟。
回到器材, 我算是設備組的, 球拍數打, 各種廠牌/路線的都有試過不少.
建議其實跟其他人差異不大, 就先試試不同廠牌的握把最好主流廠牌都試試.
再來才是決定你要打控制為主(維持五夾)還是要增加攻擊性(試七夾及加料拍).
: → forainy: 至於反手削球,我覺得你理解的削球應該不是削球 10/07 12:57
: 不是就朱世嚇那種削法??我對發球機固定點位的擊球技術,都可以照影片模擬出七分樣,
: 但實戰時落點和力道都跟發球機不同,所以這也是我目前努力的地方,我對於技術的掌握
: 自認很快可以找到重點並模仿,但球類運動就是如何在場上發揮幾成的練習狀況才是精髓
: ,所以不要沒看過豬走路就認為豬不會跑。。。。還是感謝您的建議。
講到朱神, 就讓我噴一下好了,
朱世爀反手是用長顆削球.
削球在用平面/長顆加上不海綿厚度的手法差異很大, 各自在削上旋/空球及不轉/側旋球
的手法也有不同.
你用朱神反手的動作用平面削動作有七成像, 真的是證明了forainy大說的你理解的削球
不是"削球".
簡單講一下, 削球之所以能讓對手難過一定要有一顆重下旋球配合旋轉的變化製造對手的
失誤或冒高後攻擊的機會.
長顆削球削上旋球時是用它的反轉性讓上旋變下旋使回球一顆比一顆重, 無海綿或薄海綿
的長顆出手動作短容錯高, 但旋轉對手較易掌握. 中等或較厚海綿的長顆可以削一般球及
加轉球, 它的手法也有些許不同, 你看到朱神主要的動作會是這種.
平面削球跟長顆削球可以說是不一樣的東西, 在職業頂尖選手沒有用平面反手削球的.
平面的削球要準確的判斷對手的球速/球質及旋轉度(不只是旋轉方向)來調整拍面, 包球
及摩擦的程度, 這樣才能打的進, 再來才能考慮球質,落點及變化(平面削球的最大優點)
來牽制對手, 但因為它的容錯低, 所以要在實戰可以穩定應用其實比你想像中難很多.
我不知道你的同事中有沒有曾是大專盃乙組校隊等級的, 有的話你找他給你一顆彈打,一顆
前衝, 一顆loop 都打到你反手, 你用平面削看看有沒有可能用朱神反手削的動作 3顆都削
回去桌上, 然後你要想想實戰不是只要削回桌上, 還到照顧落點/旋轉/高度及變化.
不知不覺打了一大篇, 祝大家球技進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