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版:https://www.sportsv.net/articles/48344
107年度世錦賽、亞運桌球國手選拔賽於1月27、28日在台北市麗山國中體育館全面開打,
這次比賽將要從12位在去年底第一次國手排名賽脫穎而出的選手中選出男、女各五位選手
,代表中華隊參加今年的印尼雅加達亞運和世界桌球團體錦標賽。
而由於規則上明示,只要是在世界排名50名內的選手,將可直接保送獲得參賽資格,因此
包括男子的莊智淵、陳建安、廖振珽、女子的鄭怡靜、陳思羽、鄭先知等六名選手都已經
確定進入中華代表團名單,剩下18位選手將爭奪男、女各兩席,總計四席的最終名額。
27日男子組第一次決賽將決定第一席名額誰屬,由「桌球神童」林昀儒出戰第一銀行的李
佳陞,兩位選手同樣都是左手持拍,上演另類的左手對決,第一局林昀儒掌握主動權,持
續維持領先優勢順利拿下,不過第二局李佳陞立刻還擊取得領先,雖然林昀儒在第二局後
段急起直追,但最終還是由李佳陞以11比9拿下第二局。
第三、第四局雙方各拿一局後,來到關鍵的第五局,前段戰一度戰成平手,但接下來林昀
儒沒有給對手太多機會,以11比6率先聽牌。想要盡快拿下比賽的林昀儒在第六局一開始反
倒因為心急而落後,不過在重新調整過後直接打出一波5比0的猛攻,並以11比8拿下第六局
,以局數4比2收下勝利,也確定進入中華代表隊名單。
這一場比賽兩人一路激戰將近60分鐘,拿下勝利的林昀儒賽後表示,能夠入選中華隊名單
當然相當開心,但心態上也不會想太多,不論是亞運或是亞錦賽都是盡力去打就對了。
在女子組第一席名額的爭奪戰部分,上演國泰人壽大內戰,由兩位經驗老到且年紀相仿的
選手劉馨尹和林佳慧正面對決,兩人賽前都有傷在身,劉馨尹近年來因為頸椎使用過度而
退化,林佳慧則是撞傷右膝,但兩人都全力以赴拼搶資格!
比賽第一局,林佳慧雖然先拿兩分,不過在後續比賽的回擊和節奏掌控上狀況不佳,被劉
馨尹打出一波11比2的攻勢丟掉第一局,來到第二局,林佳慧再度掌握先機打出5比1的領先
,不過劉馨尹馬上調整回來戰到7比7平手,但林佳慧也不甘示弱掌握劉馨尹的失誤,馬上
再來一波4比1的攻勢收下第二局,也將雙方局數扳成1比1平手,不過在局數平手的局面下
,劉馨尹展現更加凌厲的攻勢,以11比3、11比9連下兩局成功聽牌。
而來到關鍵第五局,林佳慧說什麼都不願意輕易讓出勝利,一開局先取得3比0的領先,不
過劉馨尹也立刻回擊7比2的攻勢,雙方接下來一路鑿戰至10比8,劉馨尹領先兩分並握有兩
個賽末點,雖然第一個賽末點林佳慧成功守住,但接下來在一個反拍回擊時出界,最終就
讓劉馨尹以局數4比1收下比賽勝利,也成功拿下世錦賽和亞運的女子第一席名額。
劉馨尹賽後也表示,頸椎的傷勢已有好轉。自己的桌球生涯已經是倒數階段,世錦賽希望
全力發揮,不要留下遺憾,亞運則希望可以跟隊友一起為國家拿下獎牌!
來到第二天的比賽,男、女席次都只剩下一席,在男子賽事方面的決定戰由第一銀行的李
佳陞面對去年底才首度取得國手資格的彭王維,李佳陞在比賽第一局就率先展開攻勢,一
路取得相對安全的領先優勢。而彭王維在第二局馬上還以顏色,一度將分數打到10比7取得
四個局末點,不過李佳陞展現相當不錯的抗壓性,一路將對方逼入deuce的局面,最終更以
逆轉態勢拿下第二局!
在被對方上演了一局逆轉秀之後,彭王維的士氣稍微有些受挫,第三局似乎毫無抵抗之力
,被李佳陞輕鬆的以11比2拿下。而在關鍵的第四局,雖然彭王維在一開局先取得領先優勢
,但後來反倒被李佳陞打到形成6比8落後,雖然彭王維奮力將比數追平,但最終還是被李
佳陞以11比9奪走第四局,終場李佳陞就以直落四取勝,也收下最後一席的中華隊資格。對
於取得最後一席資格,李佳陞表示不論是什麼比賽,都會全力以赴的拼戰到底。
最後一席女子名額方面,由連續兩天闖進決選的林佳慧出戰劉昱昕,這也是一場國泰內戰
,面對較為年輕的對手,林佳慧發揮在經驗和技術上的優勢,前面兩局分別以11比4、11比
2拿下,不過來到第三局,劉昱昕展開反攻,在取得9比5的領先之後,最終成功以11比8收
下第三局。而在第四局林佳慧一開始先打出3比0的攻勢,隨後雙方你來我往,比數在7比7
平手後,林佳慧積極搶攻連下四分,以11比7在第四局獲勝並取得聽牌。
來到關鍵第五局,雖然劉昱昕一度取得10比7的局末點優勢,但林佳慧硬是狂拉尾盤猛攻五
分,以12比10逆轉劉昱昕,也漂亮拿下最後一席的中華隊代表資格。而這次也是林佳慧生
涯首度獲選進入亞運名單,面對首度的亞運出征,林佳慧也表示,打任何項目她都可以,
只希望能夠全力發揮幫助到全隊。
今年亞運、世錦賽的中華國手名單已全數出爐,男子選手部分包括莊智淵、陳建安、廖振
珽、林昀儒、李佳陞,女子選手則有鄭怡靜、陳思羽、鄭先知、劉馨尹、林佳慧,世錦賽
將在今年4月29日展開,雅加達亞運則是於8月18日正式揭幕。
圖文版:https://www.sportsv.net/articles/48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