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馬龍北京隊恩師曾是悍將 難忘世乒男團之恥

作者: zkow (逍遙山水憶秋年)   2018-05-31 18:06:03
馬龍北京隊恩師曾是國乒悍將 難忘世乒賽男團之恥
優秀乒乓球運動員的成長受多重因素影響,天賦、努力、機遇,更關鍵的是運動員能否挺
過困難和失敗。只有扛過來了,才有可能成長為世界冠軍、奧運冠軍。
  ——張雷
  提起張雷,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培養出了馬龍、丁寧的北京乒乓球隊金牌教練”
,但在50歲的張雷心中,念念不忘的還是23歲當球員時的一次失利。
  “那是1991年在日本千葉舉行的第41屆世乒賽,我作為中國男隊成員參賽。男團比賽
中,我們小組賽順利出線,淘汰賽首輪又遇到了小組賽打過的捷克斯洛伐克隊。此前小組
賽時,我在第五場單打贏了對方,但到了淘汰賽,捷克斯洛伐克隊換了陣容,我的對手變
成了傑西,這個名字我一直記得,輸了,中國男隊也沒能進入四強,最終排名第七。”張
雷回憶說。
  “說實話,那時候中國乒乓球隊的實力不像現在這樣強,國際乒壇競爭很激烈,多支
球隊都有衝擊冠軍的機會。但當時我們還是想爭取一下,尤其是想從瑞典隊手中把斯韋思
林杯奪回來!拿了個第七,從教練到隊員都很難過。”張雷說。
  正是從那時候開始,張雷有了“走出去看一看”的想法,想通過和國外高水準球員、
教練的交流,找到提升中國乒乓球水準的方法。
  其實,早在上世紀80年代,作為國家公派運動員,張雷就曾前往瑞典瑪律默俱樂部打
了一年球,一直和佩爾森、卡爾松做隊友。那段海外打球的生活,讓習慣了“三集中”的
張雷大開眼界,“原來運動員可以自己管自己,也必須自己管自己。自立、獨立思考、職
業態度,這些都是優秀乒乓球運動員必備的素質。”張雷說。
  1994年,張雷到了日本乒乓球俱樂部打球。雖然收入比國內高,但獨自一人在海外的
生活畢竟是辛苦的,每每這時,張雷就會咀嚼1991年那場失利,讓遺憾和苦澀成為推動自
己前行的力量。
  一年後,受到北京乒乓球隊的召喚,張雷毅然放棄了在日本的高薪工作,回國當教練
,用張雷自己的話說就是,當球員時我沒能達到最高水準,當教練一定要培養出世界冠軍
、奧運冠軍。
  說起來豪氣干雲,做起來卻是困難重重。
  “最大的困難就是1997年讓我去當女二隊教練,我當時一門心思想培養世界冠軍,放
棄了國外不錯的條件,讓我去帶女二隊,確實想不通。”張雷說。
  好在之後不久,中國乒乓球俱樂部聯賽啟動,張雷負責組建北京乒乓球俱樂部男隊,
帶著唐鵬、侯英超、劉恒、高偉等不太受重視的球員,重新成為男隊教練的張雷兌現了“
從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站起來”的座右銘,隊伍成績一直穩定在前六名。
  由於廣東全運會北京乒乓球隊成績不佳,在乒超帶隊打得風生水起的張雷終於如願出
任了北京乒乓球男隊主教練,同時兼任俱樂部主教練。馬龍就是那時候來的北京隊。
  “馬龍是個有天賦,也很努力的球員,打乒超第三年,就能保持較高的勝率,除了國
家隊主力,沒幾個人能打得贏他。”張雷說:“但馬龍的問題是經歷有些坎坷,人也有些
悶,有什麼心事經常憋在心裡,自己鑽牛角尖。就比如進入國家隊成為重點培養隊員之後
,屢次輸給王皓,就讓他心裡很不舒服,但一直找不到好的解決辦法,最後甚至成了一個
‘結’。”
  對於弟子職業生涯的這道“坎”,張雷的解決方案就是“軟磨硬泡”:“軟”的是主
動和馬龍談心,掰開了揉碎了說,反復說,讓馬龍重塑信心,慢慢讓一度產生了“不打球
”念頭的馬龍重新站在球臺前;“硬”的則是利用和國家隊同在北京的優勢,讓馬龍在國
家隊訓練結束後或者休息日再到北京隊加練,強化優勢、補足短板,最終在2015年蘇州世
乒賽首奪男單冠軍。那時候,馬龍已經27歲,是如假包換的“大器晚成”。
  “其實無論馬龍還是丁寧,職業生涯都經歷了很多挫折、失敗,這些也都是我做運動
員、教練員經歷過的,我能跌倒了站起來,相信他們也能。很多人覺得中國乒乓球運動員
應該都是常勝將軍,但實際上中國球員之所以在世界上成績好,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在國內
已經輸夠了,有了那麼多的失敗積累,才能做到在球場上臨危不亂、讓人放心,這些都是
奮鬥出來的。”張雷說。
  2016年,馬龍和丁寧兩次登上裡約奧運會乒乓球項目的最高領獎臺;一年後的天津全
運會,馬龍和丁寧也分別摘下了分量最重的乒乓球項目男女單打金牌。馬龍就此成為全運
會乒乓球賽場首位成功衛冕的男單選手,丁甯則完成了從國際賽場到國內賽場的“全滿貫
”。作為教練,張雷也跟隨弟子站上領獎臺。而張雷上一次成為“全運冠軍”,還是1993
年的七運會。“讓教練員和運動員一起登上領獎臺,體現了國家體育總局對教練員的尊重
和重視。很多人都說是教練成就了隊員,但在和球員共同進步的過程中,作為教練的我也
從馬龍、丁寧他們身上學到很多,比如對事業的執著,對個人的高標準嚴要求等。我想這
些對於我之後的工作也有幫助。”張雷說。
  從最早的北京隊教練到男隊主教練再到總教練;從先農壇體校副校長,再到剛剛成立
不久的北京市體育局乒羽中心主任。張雷的身份一直在變,但不變的是他對乒乓球項目的
投入、熱忱和思考。“這些年我一直在想,儘管我是幸運的,北京隊是幸運的,培養出了
馬龍和丁甯這樣的優秀球員,但又有多少省市能擁有馬龍和丁寧呢?有多少球員能成為馬
龍和丁寧呢?所以我們應該更加重視基層教練員、運動員的成長,才能形成良性迴圈。”
  記者見到張雷時,他剛剛結束在瑞典哈爾姆斯塔德進行的第54屆世乒賽團體賽的觀摩
,在現場見證了馬龍和丁甯兩位得意弟子再次成為世界冠軍。對於早已拿冠軍拿到手軟的
馬龍和丁甯,張雷一直對他們說:“要豁得出去,放下偶像包袱,不要覺得自己已經是冠
軍了,就可以怎麼樣,還是應該從細節做起,從每一個球做起。”
  張雷給馬龍、丁寧制定了新的目標——追平莊則棟,實現世乒賽單打三連冠。
  (中國體育報 林劍)
http://sports.sina.com.cn/others/pingpang/2018-05-31/doc-ihcffhsw1127615.shtml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