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應該是長顆系列文最後一篇 這篇文發完可能就會暫時不寫
非常感謝版友們一路上的幫助 推文或心得文也好都讓我的觀念時時刻刻更新
因此才能統整出最近的文章 我並不是什麼專家 功力也不是很高
只是因為自己學習桌球歷程也是跌跌撞撞 然後網路上資源也並不是每篇都容易入門
因此才想發心起個頭 希望能促進顆粒球友的交流與分享
以下正文開始
長顆粒的底板跟膠皮的搭配是門學問
要找到趁手的兵器不是很容易
網路上有不少底板評測文都是以雙平面為主出發
但實際配上顆粒 往往不盡人意
主要是因為一面平面+顆粒的配置 會使球拍的重心、共振點發生改變
尤其是搭配無海綿長顆 板子的震動衰減時間會延長
加上與另一面平面有海綿的膠皮相互影響 手感更是與配置雙平面不同
因此選擇上也變得比較複雜
至於板子跟長顆粒的搭配影響的因素有哪些?
1.底板硬度:硬板跟軟板展現出的特性完全不同
相較於軟的板子 硬的板子較容易借力,手感反饋比較直接
但硬度不單單是主要指標,還要考慮底板型變程度以及彈性
注意底板整體硬度跟底板形變程度、彈性要分開考量 並沒有絕對正相關
2.底板形變:板子的形變程度跟長顆的變化有關
形變大的底板 長顆"主動發力"時由於吃球時間長 對球作用力較大
因此變化大 也較容易製造旋轉 若來球強 底板形變大會增加不穩定性
反而不容易吃住球,因此如果採用主動發力技術時(如攻、削)若選擇形變大的底板
雖然比較有威力 但是穩定度就不是強項
市面上的削球版的設計理念不是越軟越好 而是具備一定剛性的
另一方面 如果使用長顆的手法都是被動擋球為主 那形變大的底板洩力能力較佳
但相反的"被動擋球"反旋轉通常就沒有形變小的底板好
形變小的底板在被動處理球方面借力上會有優勢。
優秀的顆粒底板 應該要整體形變小,較容易持球,而形變大的底板則通常適合弧圈。
注意:再次提醒底板形變大小跟硬度、彈性、支撐力非絕對相關,千萬要注意!
3.底板彈性:彈性大的板子出球快 在被動擋球或借力手法上比較不容易受到對方旋轉影響
但控制相對來說較差 而且顆粒反旋轉特性也會比較不明顯
而彈性小的底板 停球時間久 對於反旋轉跟持球都很重要的長顆無疑是重要的指標
適合顆粒的板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吸球"的手感及能力 這點通常彈性不大的底板比較具備
而這點就跟板子的木料與厚度相關了
(木料方面個人沒有太多研究 可能要麻煩有經驗的大大補充了)
4.底板支撐力:支撐力越大的底板 不僅對弧圈技巧有幫助 對於強力的來球也較能游刃有餘
不會因為支撐不住而球亂飛或無法完全洩力造成失誤
總結
從以上分析 可以發現一個好的顆粒底板 必須具備硬、不過彈、形變小、吸球、支撐力大
這幾個要點,與一般弧圈球取向的底板(軟彈大形變)差異很大
而偏偏這幾個點又是幾乎相互衝突的 因此才說很少有完美的底板
自己適合的手感要自己才最清楚 本文的用意只是要分享給各位如何自己篩選底板的方法
如何取捨就看你的技戰術如何了
範例:
1.喜歡主動發力以弧圈得分為主或是削球主戰,選擇削球板或適當硬度的弧圈板
2.近台攻擊型打法,選擇硬、形變小的板(彈性依照自身攻擊力取捨)
3.顆粒入門,則選擇各項指標平均的板子即可
至於市面上哪隻底板好打? 個人只能說每人手感不同 別人好打未必自己也好打
但可以依循本文的方法 參考版友們或其他專家的心得 去過濾篩選
最後還有一種底板比較沒有提到 就是所謂的"異質結構"底板
這類底板的正手面跟反手面結構不同 主要是想塑造出軟硬不同的差異
針對長顆跟平面不同的擊球速度設計 這類底板通常設計上遷就顆粒面
手感會比較特別 適應與否因人而異 因此沒有特別深入討論
以上 希望對各位球友有幫助
下台一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