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看一部影片,裡頭說發切球時
用球拍下半部觸球會比較旋
用球拍上半部觸球就沒那麼旋
可以練出相同的發球姿勢混亂對手
但是明明ab兩點都在空間上同一平面
如果說物理上力矩不同,應該頂多差5%
或觸球時揮動球拍切速不同,也應該差別不大
有什麼因素會造成碰多磨少的現象嗎?
還是對球的二跳或過網高度有影響,綜合起來的結果?
請教各位大大,感謝
拍子上的每一個點並非均勻受力除了你提到的力矩 還有手指按壓的位置 拍子的重心等等之類的因素 沒辦法用很簡單的高中物理去看因為那些model都忽略掉很多因素 不符合現實世界比方你怎麼用你文中講的東西去解釋甜區?
作者:
tges92095 (tges92095)
2020-03-12 08:39:00摩擦距離&觸球時間比較長?
摩擦距離都是一瞬間 沒差 主要差別是 撞擊的時候."球在球拍/手/身體的重心前方還是後方" 而且b點擊球比較好控 所以摩擦的效果會比較好高中乃至大學的碰撞都是質心撞質心所以很單純 但真實的碰撞很複雜
作者: adenkk (kk) 2020-03-12 11:15:00
光手腕提供的速度就差了2倍
原圖A點位置是不是應該稍微靠近拍柄一些?B點稍微更靠拍頭(遠離拍柄)一些
我覺得單純b點在手臂延伸的軸線上,掌握度比較好而已。整把握緊用砍的,我砍哪個點都麻轉。
跟擊球的拍面弧線有關係 不同位置打到拍面角度不一樣
作者:
a111111 ( )
2020-03-12 12:27:00好問題 優文
絕對不會是摩擦距離球在球拍上是接觸一個點並非一條線 球不會在球拍上滾哪來的距離
作者: adenkk (kk) 2020-03-12 15:14:00
個人覺得跟全身發力重心有差 用這兩點打正手攻球看看
作者: bearlike (高個) 2020-03-12 17:50:00
我覺得跟拍面角度有關,上半部可以稍微立一點點帶點撞讓球出去不沉,
作者:
ernielwl (ernielwl)
2020-03-12 18:30:00你的感覺是在同一條線上,實際會依據手腕抓握角度改變
作者:
artingo (那就起而行吧)
2020-03-12 19:11:00牛頓定律,因顆粒及海棉形變回復給的反作用力大小不同,請想像推10片跟推2片會回彈的骨牌所回饋的側向支撐力
作者:
a810086 (乂佛手乂)
2020-03-12 20:11:00摩擦距離越長越轉啊...不是很簡單嗎..越短就越不轉
作者:
artingo (那就起而行吧)
2020-03-12 20:20:00是的,包球發法會受摩擦距離影響摩擦係數,點撞發法會受反作用力影響,大家把膠皮的上面三分之二裁掉就知道,只留下半部發切球,包球發法會撞到木板, 點撞發法沉度會降低
再怎麼包 拍面觸球就是一個點球不會在球拍上面滾 也不會在上面移動不然你就連擊犯規直接送分
突然想到如果我學張繼科發逆旋轉,是不是就變a點較旋,b點較不旋?也是可以欺敵
作者:
twyao (風羽)
2020-03-12 22:33:00絕對不是摩擦距離的問題,球在球拍上走過的距離,在巨觀視角下幾乎就只是一個點而已
作者:
dffrew (dffrew)
2020-03-12 23:45:00習慣問題?平常習慣用下部發下旋的手感,用上部發就比較沒有摩擦的感覺
To will: 並非逆旋轉要打上方 有些球打下方比較轉要看你的逆旋要發的是哪種效果其實比較明確的可以用伊藤那種勾手發球舉例同樣是勾手發球 拱的上旋打上方比較轉 急速下旋則是打下方張繼科那種逆旋 發短下旋可以打上方 急速長下旋打下方你可以自己試試 發急速下旋如果打上方 球比較衝不出去打下方反而容易加上食指的力量發球的方法太多了 只要一個環節不同的調整 效果就不同
作者: adenkk (kk) 2020-03-13 10:25:00
雖然擊球只有瞬間 但想像球在上滾動可以讓發球動作更掌握
拍面角度也會影響咬球深度,如果拍面很平,吃球純靠球下墜的力量,如果拍面陡一點,可以多一個向前咬進海綿的力量,基本上磨擦力正比於觸點的正向力,所以平切不一定比斜切(切+撞)轉,只是平切出去的球比較空,對方也比較難借力以撞破轉其實不管ab點會得人還是可以調整撞磨比例發出轉不轉吧,磨在前緣相對好發力也比較安全 (想用力磨後緣感覺就很容易揮空一定會留力....為了避免揮空只好拍面立一些變撞出去……)想要用上緣磨還要先避開下緣
作者:
EtIris (愛的一粒柿)
2020-03-13 11:38:00那也要看器材 有的皮薄摩擦比較轉 有的皮咬海綿比較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