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youtu.be/5uK9B1pdhLs
好久沒有在版上做賽事講評,
最近心血來潮看了一些國內選手的比賽,想說來分享一點看法。
這場比賽是 112年19青第一輪決選的比賽,
國內最年輕選上成人國手紀錄保持人vs全國錦標賽冠軍,
是台灣頂級水平的對戰。
我覺得這場比賽內容的看點在於
1.旋轉與速度的較量
2.發力與借力的比拚
看過滿多場郭冠宏和張佑安各自的比賽之後,
大概對兩位選手的打法有稍微的了解。
張佑安的前三板上手積極、旋轉強、質量高,
特別是發力流暢且合理。
對於機會球的把握度非常高,
即使對手控制球稍有難度,
只要能上手基本上都是發力,上手的旋轉很強,
得分基本是掌握在自己的積極進攻或搏殺居多。
郭冠宏則以速度見長,借力中發力的手感特別好,
時常在對手進攻時給予措手不及的反擊或調動。
主動發力的能力較為一般,但前三板套路很細膩,
所以對手通常也很難有良好的機會進攻,
發球接發套路戰術變化多,
通常使得對手要嘛自己失誤、要嘛冒出機會。
雖然同樣是左手,但其實兩個人在打法風格上差異滿大,
這是從小訓練體系一點一滴養成的球型,
訓練模式不同、套路戰術設計不同,
累積起來的特長、特短就會大相逕庭。
水平接近而打法風格不同的兩位選手在這場比賽的臨場發揮,
能給予觀賞者很多收穫和學習。
(可惜沒有剪接版,看完30分鐘其實有點累XD,也懶得看第二次。)
我直接簡短講總結,
這場張佑安贏在擊球質量和積極度,
張佑安上手的球幾乎都加足旋轉,
只要旋轉一強,郭冠宏就會很難加速,
如果速度出不來對於張佑安來說就都是機會球,
而郭冠宏自己主動發力的球也打得沒那麼好。
張佑安在前三板上以上手為主、借不上力的球為輔,
去限制郭冠宏在控制和速度方面的特長,
自己的主動發力進攻便能有所發揮。
也許還會有人說進攻或連續的落點是不是也有差,
但其實落點是基本,兩個人都是有落點意識的,
也不是這裡主要的問題點。
因為你被旋轉頂住了,要給一個好的落點會很困難,
反之被速度逼到了也很難準確回到你要的落點,
所以雙方在上手球或連續球怎麼設計去加旋轉和速度,
是這裡的一個課題。
第二局第三局郭冠宏擰球的弧線都過高、速度過慢、過於求穩。
一方面可能是張佑安發球的旋轉強也有隱蔽性,郭冠宏只能求穩。
一方面是面對張佑安的擊球質量,顯得心態上有些退縮。
只要速度慢,即使落點好也都是張佑安的機會,
所以其實遇到這種狀況,與其安穩地擰慢的過去讓對手搶衝,
不如硬著頭皮擊球時去加速度,失誤一兩顆也沒關係,
因為對方覺得你有擰快的球,他在搶衝或搏殺時會顧忌,
他的節奏會較難去調整、沒辦法一開始就好好等你而搶衝。
在發球上,
要去抑制張佑安的接發球上手,
首先要多配幾顆有旋轉變化的急長球,
發球先把速度加上去,對方沒那麼好加旋轉、質量會降,
這時候就可以進入到郭冠宏自己相持速度的特長上。
短球的部分,盡量以不轉、側旋為主,球盡量發得軟軟的,
這樣的球在上手的時候較難加足質量,後續也容易進入加速相持。
這樣的發球戰術在第四局才比較有看到,
第二三局郭冠宏的發球都很容易讓張佑安發力。
而郭冠宏在接發球或控制段,
比較忌諱去給半出台,因為這種上手球旋轉能力很好的選手,
通常拉半出台都會把旋轉強度加很足(包括擰也是),
要是郭給了半出台,張拉過來的旋轉這麼強,自己就很難加速了。
反而郭冠宏在接發球或控制段,
如果擰球能加速,就先以擰球加速,直接逼到對手難以發力加轉。
次要則是擺不出台的球改由自己抓進攻機會,
擺不短就要去直接劈一個底線,先逼到對手難以發力後面就好加速。
但是第二三局和第四局的開局,都沒有做到這些戰術,
直到第四局下半才比較有理出一點頭緒,但晚了。
我覺得主要是第二局第三局心態上有些畏縮的關係,
也太過依賴場邊,一直走過去聽戰術、一直回頭看,
如果心態上強勢一點,發球接發戰術再抓細一點,
郭能打出自己的特點的話,二三局不會輸得那麼快。
張佑安的部分,這場發揮真的不錯,
但可能就是在發力完的銜接上有一些問題無法解決,
像是被加速時的借力發力調整、節奏調整、站位調整、引拍調整等等等。
有很大看得到的成長空間,未來很有發展性。
而郭在主動發力和主動進攻方面如果能加強,
搭配原本就很好的前三板能力和相持能力,
水平會有很大幅的跳躍。
不過看了很多場比賽總覺得郭的侵略性不夠高、欠缺主動進攻意識,
我個人覺得有點可惜。
以上純屬個人看法分享